徐向在土地改革时期,他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指挥着8万红军对抗20万敌军,取得了歼敌8万的辉煌胜利。这一战,不仅开创了我党大兵团作战的先河,更奠定了徐向前在军中的威望。
然而,徐向前的人生也经历了大起大落。1935年的草地分兵,成为了他军事生涯中的一大不完美。面对张某的权力索求和内部矛盾,徐向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的犹豫和最终的选择,虽然在当时看似不完美,但历史最终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关键时刻,他选择了与部队共进退,这一决定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责任感和对部队的深厚情感。
徐向前的第二大不完美,来自于西路军的失利。作为总指挥,他无疑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在宁夏艰苦的环境下,他所面临的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即便如此,徐向前并未选择逃避,而是在战败后,历经艰难险阻,坚持回到了延安,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这种忠诚与责任感,是元帅的重要品质,也是他被评为元帅的重要原因之一。
徐向前的第三大不完美,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没有特别亮眼的战绩。但这些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伟大的元帅。在抗日战争中,他虽然未担任主力师的师长,但他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像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正是元帅风范的体现。
徐向前的军事生涯,虽然有不完美,但他的贡献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是这支主力的旗帜。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有700多人来自红四方面军,几乎占总数的一半。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徐向前的影响力和贡献。
在草地分兵的关键时刻,徐向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成功阻止了一场可能的分裂。他的这一决定,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和对事业的忠诚。这种党性,让领导人非常欣赏,也是他被评为元帅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