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以勤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四川南充,他小时候十分聪明,伯父陈大道对其十分器重,表示::“我们陈家三代读书而没有成功,希望全在你的身上。”
在伯父的激励下,陈以勤发奋读书,终于在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翰林检讨的官职。
后来,陈以勤被委派去充当后来裕王(也就是后来的穆宗皇帝)的讲官,接着又相继提拔为翰林修撰、司经局洗马。
当时,太子之位尚未确定,所以很多群小互相构衅。严嵩父子想要插手,从中获取渔利。
嘉靖皇帝对于裕王的态度也比较淡漠,裕王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不得过去燕见。
正常情况下,王府除了常禄外,还会有一些给赐,但裕王也因为深知嘉靖皇帝不喜欢他而不敢有所请求,导致整个裕王府十分困窘。
陈以勤担任东宫讲官多达九年之久,对于保护裕王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之后,又相继被提拔为太常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等等。
等到裕王继位成为穆宗皇帝的时候,陈以勤以自己曾为东宫旧臣的身份,上书了谨始十事,曰定志、保位、畏天、法祖、爱民、崇俭、揽权、用人、接下、听言。隆庆皇帝下诏嘉其忠恳。
隆庆元年春天,陈以勤被提拔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并得以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
当时,内阁之中徐阶为首辅,而高拱同陈以勤一样方才刚刚进入内阁。
陈以勤在高拱和徐阶两人之间努力保持中立。然而即便这样,陈以勤依旧还是被徐阶当作是高拱的同党,一起逐出了内阁。
等到高拱再度进入内阁,又和另一位内阁大臣赵贞吉互相倾轧。
陈以勤是高拱的旧僚,又是赵贞吉的同乡,他深感自己无法在高拱和赵贞吉两人之间保持中立,又害怕会因此遭受两派的共同敌视,于是便上书引疾求罢,得到了隆庆皇帝的同意。
陈以勤回到老家足足待了十六年,方才于万历十六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在此期间他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捐银倡修"广恩桥"(即今西桥),这是南充市历史上第一座大桥,成为了南充到省府成都和到西南重镇重庆的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