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您说我们大清一共能传多少代呢?”
面对顺治皇帝福临问的这个问题,可是很危险啊,要是回答得让皇帝不满意了,那指定是要掉头的。
不过高僧还是很淡定地说出了十四个字。
福临听后是何表现?高僧的生命有没有危险?
福临的担忧
要说整个大清朝最幸福的皇帝,一个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福临,另一个就是大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乾隆。
乾隆幸福是因为他的父亲雍正把国家管理得太好了,政治清明、军事强大、国家富裕,这么好的摊子真是世所罕见。
不过呢,福临的那种幸福和曾孙乾隆还不一样。
福临登基那年才6岁,是在他的叔叔多尔衮的拥立下成功继位的。要说为什么让他继位,大概率就是因为他年纪小,还好控制。
这个道理在清朝末年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当年4岁的光绪之所以能够被慈禧扶上帝位,就是因为他还小,控制起来就跟玩似的。
后来3岁的溥仪被慈禧立为皇帝,慈禧考虑着他还小,不过呢,慈禧是没法控制溥仪了,因为她快下地狱了。
福临继位前,他的父亲皇太极已经将国号改成了“清”,并且一直在为清军南下灭掉大明而努力。
皇太极的确很努力,只是可惜死得有点早,要不他就能看到清军成功入关了。
后来的福临因为年纪太小,所以朝中大事一般都是由摄政王多尔衮处理。
多尔衮这个人啊,他很有野心,不过,皇位他又不好意思明抢,他也只能多建立点功勋,好为将来争夺帝位做准备。
为了让多尔衮专心辅佐自己的儿子,据说福临的母亲还主动投怀送抱了。
多尔衮这个人啊,许多人对他的争议很大,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大清后来之所以能够成功入关,那还真是靠了多尔衮纵横沙场。
就这样,福临年纪还小时,他只是在皇位上坐了几天,就成功当上了大清第一位入关的皇帝。
后来随着福临越来越大,且后来多尔衮病逝让福临成功掌握大权。在福临的治理下,大陆基本上快统一了,最后基本上只剩下了台湾的残余势力。
只是略微出手,基本上就快将大清给统一了,这福临的皇帝命是真好啊,靠着别人都快功成名就了,又是入关又是统一的。
不过呢,大清也因此成了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没有皇帝适合“太祖”庙号的朝代,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虽然都建立过政权,但他们没能完成统一。
福临虽然完成了局部统一,但他并不是大清的建立者。
这大清也是够悲催的,连个正儿八经的太祖皇帝都没有。
虽然说国内形势一片大好,但福临每天却是愁眉苦脸的,这是为何?又不是大清快灭亡了。
对于福临来说,他统一大陆是为了实现父亲和爷爷的心愿,但他多少有点感觉不是很痛快,说白了就是有点害怕,怕什么呢?
细看我国历史上的那些大一统封建王朝,基本都是由汉人建立的,像少数民族建立的太少了,最著名的就是元朝了。
元朝很了不起,他们不仅完成了统一,而且国土面积还是这么多封建王朝中最大的,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很可惜,元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连100年都没到便被朱元璋给灭了。
福临他们也是和元朝蒙古人一样的少数民族,看着前车之鉴他很是担心,他怕自己的国家也会步了元朝的后尘。
14大字印国运
当时国内虽然说已经统一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和平了,因为还有许多起义军没有被平定,这些起义者大多都是汉人。
汉人的人数不论古今的确是非常多,而大清刚开始的那时候,满族人数还不够汉人的零头呢,所以福临很怕哪天说不定就被汉人给推翻了。
其实他的担心不无道理,汉人的人数的确占优,不过福临没有看清的是,起义军虽然都是汉人,但他们已经成不了多大的气候了。
历史的转折必然如此,大清已经成了当下形势,所以起义军根本不足为虑。
而且只要刚开始把各民族给稳定下来,那后面只要好好管理国家,基本上没什么会动摇根基的大事。人呐,只要吃饱了能有一份好工作,谁会闲的没事去反抗自己的国家?
自古起义者,多是因为对生活的不满才选择起义,福临他们爱新觉罗家应该很懂这个道理才对。
见皇帝每天如此担惊受怕跟见了鬼似的,一个老太监就问他怎么了,福临也是毫不避讳地说他很担心大清的国运。
老太监听后建议道:“陛下若真是如此,可以把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高僧给请过来,或许他可以为陛下解疑答惑。”
这个呼图克图曾是藏传版佛教的一个活佛,据说他在算卦方面很准。
面对皇帝福临的邀请,呼图克图也是赶紧来到了京城。等两人见面后,福临也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俗话说:“天机不可随意泄露。”呼图克图虽然真的可以帮福临解疑答惑,但是他不能说得那么太直白,否则就不灵了,要不然为什么叫天机呢。
但坐在自己眼前的这个人是皇帝啊,说得让他不满意了不行,要是不说的话也不行,那该怎么办呢?只能硬着头皮说了。
面对福临的困惑,呼图克图淡定地说道:“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在幽州。”
福临听后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他就露出了非常满意的笑容,这是为何?
在福临看来,自己的大清一共会有20位皇帝。
每位皇帝在位平均时间按30年算,大清可以统一600年,要是再长一点,说不准还能到1000年呢,所以福临听后很是满意。
大清要是真能有20 位皇帝,也算是没有辜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祖宗的期望吧。
活佛真意
见皇帝如此理解,呼图克图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无奈摇头笑了笑,为何?因为福临理解错他的意思了。
其实呼图克图的意思是,你的大清其实只有10位正儿八经的皇帝,算法是从清军入关后开始算的,也就是从福临到溥仪这10位皇帝。
太悲哀了,只有10位皇帝,也不知道福临发现这个秘密后会作何感想。
然后就是呼图克图说的“九帝囚”,福临还以为有9位皇帝坐牢呢,其实它指的是大清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他的皇帝生涯的确就跟坐牢差不多,这一坐就是30多年啊。
“还有一帝在幽州”,福临以为大清还会出一位不是在北京首都的皇帝,其实它指的是大清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溥仪退位后在东北曾被日本扶持重新上位,建立了伪满洲国。
幽州在古时候指的就是我国的东北地区,溥仪是在长春重新上位的,所以最后一句指的就是他。
短短14个字,就把大清的国运说得一清二楚,但天机终究是天机,不是一般人能参悟透的。
福临得到高僧的指点后很开心,所以他重赏了呼图克图。
福临一生也很喜欢佛教,说不定就和这次见活佛有关。
现代许多影视剧说福临最后出家了,其实这个是不正确的,福临最后的结局其实是因为天花病毒而死。
后来的玄烨之所以会被立为储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得了天花但却自愈了。
并且这一自愈会产生抗体,就意味着他不会再得了。
所以福临走前将皇位传给玄烨,就是希望他能带领大清彻底战胜天花病毒。
福临正式掌握国家大权后,他在父亲当年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完善。
当年皇太极为了彻底打垮大明,也是招降了不少汉人将领和士兵。
对于这些投降的人,皇太极根据他们的官位来规定他们可以娶什么样的满人女子,就这样,满汉联姻正式开始了,据说当时皇太极还会亲自参加婚礼呢。
除了联姻,新婚夫妻还会得到一笔可观的资金和土地,据说有的还送房子呢。
等到福临掌握大权后,他也对汉人很是友好,据说人家福临那时候很喜欢穿汉服。
要说他们满人比蒙古人强的地方,就是在对待汉人方面了。
元朝之所以灭亡得那么快,自然与经常压迫汉人有关,当时朝堂上的汉人官员经常受到排挤。
等到了清朝这里,汉人还可以像之前那样入朝为官,各方面待遇也都不错。最主要的是,皇帝亲自强调各民族之间一定要和谐相处。
所以清朝的汉官可要比元朝的汉官幸福得多,所以后来起义的汉人越来越少了。
在福临看来,与汉人友好相处不仅可以使民族团结,而且可以让汉人帮自己管理江山,毕竟他们的经验可是很丰富的。
后面的历代皇帝对汉人也都不错,起义的虽然少了,但闭关锁国却为大清最后的命运提前画上了句号,或许这就是大清的命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