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迪丽瓦拉
2024-12-09 04:02:55
0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雅克萨之战结束后,清廷与沙俄开始进入谈判阶段,但是清廷与沙俄的第一次接触并没有成功。

因为负责前往尼布楚谈判的大臣索额图、佟国纲等,走到半路赶上噶尔丹与喀尔喀蒙古的战争,只好达到回府等战争结束再说。

不过索额图虽然没有抵达谈判地点,但是他让下属甲喇章京索罗希,给俄国特使戈洛文送去一封信。

信里主要是指责沙俄无理入侵清朝边境的罪孽。

然而信里还列举了这样一件事:

“(罗刹)更率军至呼玛尔一带,伏击我四十名勘察人员,掳走名克沃截者一人。”(《戈洛文出使报告》)

这就是几乎不见于史册的“呼玛尔河口遭遇战”。

42名清军八旗兵撞上三四百哥萨克军,双方随即爆发一场惨烈的遭遇战,这小股八旗兵成功从罗刹包围圈中突围出去。

这场战斗到底是怎么回事?少量八旗兵为何能突破多数哥萨克的包围?双方战绩到底谁胜谁负?

1、八旗披甲兵撞上了大股罗刹兵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结束后,沙俄军队在清军的围攻下被迫投降。

康熙帝本着让沙俄“畏威怀德”的想法,并没有对投降的沙俄军队进行清算,反而是不久后便将其遣返回国。

清军在将雅克萨城堡拆毁后,仅留下少数兵力进行巡哨防御,主力部队随即便撤回宁古塔等地。

然而这就给了贼心不死的罗刹机会。

前面已经向清军投降的沙俄首领托尔布津,在被释放后半路遇到了增援的沙俄军队,随即一个回马又杀回了雅克萨。

重新占领雅克萨对附近部族进行劫掠。

很快附近的部族就不堪其扰,将罗刹卷土重来的消息汇报给了清军,然而清军并不能确定该情报的真伪。

就要求当地人捉拿一名沙俄人员或哥萨克,来证明他们提供情报的准确性,并据此制定相关的反击计划。

最终当地猎人生擒了一名沙俄探路人员,宁古塔方面的清军很快对这位“舌头”进行审讯,从他的嘴里得知了如下的情报。

“在阿尔巴津县一个村庄,捉到一名俄国人。这名俄国人在询问时供称:阿尔巴津(雅克萨)已重建为一座土城,城内有军役人员一千五百名,不久还要从涅尔琴斯克(尼布楚)派来一 些军役人员。”(《十七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史料》)

这则从沙俄军人嘴里获得的情报,让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非常重视,为探明这一情报的最终真实性,他下令给黑龙江副都统温岱等人,要求他们立即派遣清军前往雅克萨侦查。

副都统温岱接令后不敢怠慢,立即决定从屯驻在雅克萨附近的达斡尔“五百官兵”中,抽调八十名披甲兵前去侦查。

但是八旗达斡尔佐领却向温岱表示,他们压根抽调不出八十名士兵,但是可以派出40名八旗兵过去查看。

“今值春季,膘壮之马难足百六十匹,仅可得八十匹。愿选章京二员,领催披甲四十名前往。”(《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

得到温岱的准许后,镶黄旗达斡尔佐领额勒颇澈,与正黄旗达斡尔佐领塔勒呼兰,带领40名披甲士兵接受了任务。

出发前副都统温岱叮嘱他们,此番任务主要是侦查敌情而不是交战,所以假设遇到敌军阻拦的话。

千万千万不能够跟罗刹交手,直接拍马跑路往回赶就完了,只要跑回来照样给他们记功。

结果温岱的嘴就跟开光了一样,这42名达斡尔八旗官兵还没有赶到雅克萨,就真的跟以一大伙沙俄军队撞个正着了。

2、靠精湛骑射从正面血战突围!

这批八旗兵侦查小队在接受任务后,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二十六日,自墨尔根出发前往雅克萨查看敌情。

前八天都是一路畅通没有发现敌军踪迹,结果第九天也就是三月初四日,行进到呼玛尔河口的八旗兵,突然跟一伙赶来的罗刹兵迎面撞上。

当然这批八旗兵本来是可以避免遇上敌军的,主要是他们在河边发现罗刹人马的踪迹,佐领额勒颇澈等决定顺着踪迹查看。

然后不但跟罗刹兵撞个正着,而且似乎是落进了罗刹布置好的包围圈,因为他们很快就被罗刹包围了。

“发现人马之迹,我等往验,见其尚新。顺此搜索时,为罗刹包围。”(《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

此时的清军八旗达斡尔官兵,连佐领加披甲总共才42人,而出现的罗刹及哥萨克,却足足有三四百步骑之众。

这伙八旗兵因为只是奉命侦查,所以身上携带的武器并不充分,主要远程打击武器就是弓箭而已,其外还配有刀枪等近战兵器。

而这群罗刹和哥萨克却全都带着火枪,而且三四百人里至少有一半是哥萨克骑兵,双方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都相差悬殊。

不过好在这伙八旗兵出发前,每人除了坐下骑得有一匹战马外,身边还牵着一匹备用的战马。

所以在发现被敌军合围后,他们立即从下马换乘备用战马准备厮杀,于是乎一场激烈的突围战爆发了。

如果是正面硬冲的话肯定折损很大,甚至于还导致侦查小队全军覆没,所以佐领塔勒呼兰稍作观察后,就制定了一个比较简略但很有效果的突围方案。

那就是从拿战旗的罗刹兵那里突围,自己一马当先的吸引罗刹火力,其他披甲兵紧跟在自己后面厮杀。

只要自己能冲出来一个缺口,其他人就能顺利地跟着自己冲出去。

“取其纛而杀出,余先往,尔等随进!”(《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

在摆好战斗队形后,塔勒呼兰一马当先的向敌军发起冲锋,在距离敌军稍近时搭弓射箭,一箭就把扛旗的罗刹兵射翻在地。

趁着敌军失去旗手发生扰乱时,塔勒呼兰拽进弓弦又是一箭射出,又成功把一名罗刹放翻在地,然后顺利地从缺口突围出去。

结果他回身一看就蒙圈了,因为自己的手下还在包围圈里,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跟紧自己的步伐,仍然是各自为战的胡乱冲突。

于是塔勒呼兰只好拍马回阵搭救,大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然后他就被罗刹集火开枪,坐下战马被当场击毙,于是塔勒呼兰步行厮杀遇到队友搭救,换上马再次指挥众人进行突围。

既然上次一人突围大缺口的计划失败,那塔勒呼兰干脆放弃了巧计突围,而是直接指挥众人跟罗刹来一波硬刚。

当然说是硬刚也不准确,其实就是凭借八旗兵精湛的骑射技能,反复远近拉枪线、放风筝的打击敌人。

以运动战的方式不断射杀敌军的有生力量,给罗刹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而且保证自身的损失有效降低。

这一战术可以说是非常的有效,塔勒呼兰和额勒颇澈带领部下士兵,放风筝一样靠弓箭射杀的罗刹兵没有脾气。

3、双方到底谁的伤亡最大?

要说这货八旗达斡尔官兵的骑射是真棒,可以说是射出去的每一支箭,都几乎能直接射死或射伤敌军。

比如:

“镶黄旗领催呼里尔克,射杀一罗刹,射中一罗刹胛骨。”

“披甲珠尼色,射杀一罗刹,战马中枪倒毙,步战复射杀一罗刹。”

“披甲哈喇,射杀二罗刹,射中一罗刹腰部。”(以上都选自《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

最后的战果是罗刹军不敌,八旗兵成功从包围圈中突围出去,而且罗刹兵有败阵主动撤回的迹象。

按照额勒颇澈的想法,他是想率军去追击罗刹的,能多干掉几个肯定是最好的。

但是剩余的八旗兵经过一场激战后,大部分人的箭袋早已经是射空了,就算有也仅剩下两三支而已。

关键是在跟罗刹兵的交锋中,很多八旗兵的战马都被火枪击中而死,机动性已经不能跟战前相比了。

再加上本来兵力相差悬殊,所以二位佐领最终放弃追击而回军,赶回墨尔根向副都统温岱汇报战况。

这伙八旗兵最终的战绩如下:

“我等获鸟枪五杆,马四匹,共杀罗刹五十七人,伤罗刹十九人。”(《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

而自身损失是:

战死2人(可以确定其中1人并没有战死,而是受伤后被罗刹给俘获了),7人受伤,折损战马数十匹,以及几乎用光的箭。

如果该条战绩汇报属实的话,在呼玛尔河口这场清军与罗刹的遭遇战中,八旗兵可以说是以少胜多了。

毕竟三四百人都没有把42人吃下去,还在付出巨大伤亡后,让他们给突围走了。

不过这场战斗在沙俄资料中也有相关记载,而且他们也统计了双方的双方,跟清朝方面记载的出入比较大。

“阿法纳西和军役人员,打死中国人(八旗兵)约三十名,敌人打死我军役人员七名,伤 三十一名。”(《十七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史料》)

所以双方的战绩汇总很像是各说各的,两边汇报的数据差异极大,几乎都是夸大敌人的伤亡,而降低自身的折损。

到底哪种记载更靠谱呢?

额勒颇澈和塔勒呼兰战后汇总的战绩非常详细,这被射杀的五十七名罗刹人中,都能对应每个人射杀的成果。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

沙俄方面最后只是统计了罗刹的折损,而实际上没有统计哥萨克的伤亡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就能让双方的战绩贴近一些,但缺乏足够的史料去做支撑。

而沙俄方面说清军阵亡30人,肯定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战后额勒颇澈要给副都统温岱报功。

已经提到生还需要受赏的就接近二十人了,又怎么可能是折损三十多名清军,近乎全军覆没的情况嘞?

所以认真推敲的话,两边的战绩都不能相互对应上,但清军还是以少胜多了。

毕竟此战清军以兵力和火力的弱势,成功从三四百罗刹和哥萨克的包围圈中突围,这其实就已经是胜利了。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关于秦汉历史,有这样的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算是一个预言了——因为在秦末的反秦战争中,发挥重...
原创 意...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就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作出最新回应。9月23日,这位右翼领导人在纽约面对...
原创 “... 秦始皇:功过参半的千古一帝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这位生于战国...
原创 历... 瑞士这个以中立国身份闻名世界的国家,在俄乌冲突中意外栽了跟头。2022年战事爆发时,瑞士本可以像过去...
原创 中... 南海风云再起:黄岩岛对峙背后的真相 9月25日,南海局势骤然紧张。菲律宾方面派出十余艘公务船擅自闯入...
锦医三院团委开展“光影铭史 青... 为引导青年铭记历史、传承爱国精神、勇担时代责任,近日,我院团委精心组织职工、团学干部及入团积极分子共...
原创 美... 特朗普当场冷汗直冒!当中国祭出关键性战略威慑后,美国跨党派代表团态度立即软化。在举世瞩目的国际场合,...
原创 孔... 孔子智慧对现代人的启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每天我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与朋友交往...
雍正设了个临时小黑屋,竟把内阁... 都说皇帝是天子,九五之尊,可刚坐上龙椅的雍正,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这个“董事长...
曹操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谁?不是刘... 【枭雄曹操:一个让历史又爱又恨的复杂人物】 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曹操始终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
原创 有... 揭秘明孝陵:六百年未被盗的帝王陵之谜 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明孝陵与秦始皇陵、唐太宗昭陵并称三大传...
原创 副... 《一位天真将军的赤子之心》 在张胜撰写的《两代军人的对话》中,他用天真的共产主义者这个耐人寻味的评...
原创 董... 董卓如何用三千精兵掌控洛阳?揭秘东汉末年的权力游戏 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为了铲除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
原创 乱... 东汉时期的诸侯王看似尊贵,实则处境艰难。自七国之乱后,历代汉室皇帝对同姓诸侯的防范日益加深。到了东汉...
大明第二和尚:朱棣最大的帮手,... 一代奇僧姚广孝:从佛门到朝堂的传奇人生 说到明朝初年的风云人物,姚广孝绝对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这...
俄乌冲突将出现大变局?泽连斯基...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变脸秀:从领土交换到全力支持乌克兰的戏剧性转变 (纽约讯)在联合国大...
原创 清... 清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传奇 在清朝开国史上,有八位功勋卓著的王爷获得了世袭罔替的特殊待遇,这就是著名...
原创 美... 新中国诞生之初,百废待兴。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军事工业基础薄弱,武器装备落后;经济上承受着国民...
原创 白... 【陕西白水:从苹果之乡走出的革命将领高峻】 在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交界处,流淌着一条清澈的白水河,河畔...
康熙是清朝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皇... 康熙帝的尊明政治秀:一跪化解江南心结 南巡背后的深意 1668年,年仅15岁的康熙帝开启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