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在当上的关白之后就一直在谋划的对朝鲜用兵,作为继承织田信长政治遗产之人,丰臣秀吉在行动做派上也颇有信长俾睨天下的气场。而征伐朝鲜则是丰臣秀吉向东亚大陆进军的第一步。对比当时日朝两国的实力,一直积贫积弱的朝鲜根本不是刚从百年战国斗争中刚统一的日本对手。
因此在这一战前,丰臣政权普遍对于局势很看好。
甚至这次征伐,丰臣秀吉更是亲率自己嫡系部队,想摘桃子的心态一览无遗。当然,本着这次战斗任务看起来不算太重的原因,丰臣秀吉在选人上的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参加征伐的部队也要分清主次,一直和自己不对付的德川家康所代表的的关东众人肯定是不让出岛,让他们当预备队还差不多,正让德川去了万一打下来,朝鲜就真的给他占了。所以此次出征朝鲜的部队们组成要么是自己的铁杆的九州帮、岛津义弘和小西行长等人,要么就是丰臣家的二代们。其中后者更是担当了此次征朝的主力。
可以说这场战争,就是秀吉专门为二代们摆的一个擂台,而对手是轻量级的拳手朝鲜。
二代担当主力
在第一次入侵朝鲜的过程中的,丰臣秀吉将其编了9个军团,并让年纪最小的宇喜多秀家的当了名义上的总指挥,并且统帅第八军团,可见丰臣秀吉对于这个干儿子的溺爱。秀吉和宁宁的养子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则分别统帅了第二和第五军团,自己铁杆军师的儿子黑田长政则是统帅第三军团,外甥也就是关白丰臣秀次的亲弟弟羽柴秀胜则是第九军团指挥官。
所以在一线的9个军团指挥官中,和丰臣秀吉有关的养子和二代们就占了5个。
而为了辅佐这些2代,确保他们能在战争中学到东西,丰臣秀吉任命了对朝鲜有强烈占有欲的中生代九州将领小西行长和岛津义弘统帅第一和第六军团,保驾护航,同时也召集和了自己的铁杆盟友——毛利家一起来朝鲜捡便宜,毛利家出身的老将小早川景隆带领第六军团,而本家的毛利辉元则带领第七军团。
所以综合下来,这一套班底可谓是老中青全齐,这也符合丰臣秀吉确保西国利益轻松占领朝鲜的同时,能让二代们快速成长的目的。
二代战机拉胯
当然二代们虽然担当重任,但实际上他们在战场的表现却一直都很拉胯。
宇喜多秀家虽然挂了一个的总指挥的名号,但是谁又会听一个才20岁出头的毛头小子的指挥呢,而且虽然宇喜多秀家更多的是跟着他的第八军作战,第八军在作战中一直担当的后军的作战任务,可谓是全程在打酱油。
不过和自己的干弟弟相比,同样是养子加藤清则没有这么幸运,在的作战中可谓得丑态百出。第一军团的小西行长和第二军的加藤清正两人素来不合,两人为了争夺熊本和北九州地盘本来就有矛盾,还被分到了一路两个人互相使绊子。在第一次侵朝时,关于行军路线上有一处地名叫“药庙路”,加藤清为了羞辱商人出身的小西行长,便挖苦他,要他走这条路。小西听出加藤的言外之意,当然是拒绝,然而加藤还不饶人,说:“背军令,但贪私礼,何似商贾之行哉?”。这话说到了小西行长的痛脚,被气得差点和加藤打起来。
不过坑人的加藤清正的命运其实也很悲惨,在庆长之役后期南逃的过程中,加藤清正在蔚山被尾追的明军逮了个正着,被困在城中将近一个月,差点被迫切腹自尽,要不是有名将立花宗茂在他身边保驾护航,加藤清正的瞎指挥本身有9条命都不够他浪的。别看加藤清正打仗不咋地,他的军队搞破快却很在行,和自己的干哥哥左军的福岛正则(同样是少壮派贱岳七本枪之一)烧杀抢掠起来一点都不手软,很有后世招核男儿的风采。后来因为这件事,还被三成在算战功的时候借机打压。
当然不止是秀吉的儿子拉胯,一直追随他的黑田官兵卫的儿子黑田长政也觉醒了他的被动技能——坑爹,在朝鲜战场可谓是花式坑爹。
被寄予厚望的黑田长政作为第三军团先锋,在攻占朝鲜延安城的过程中,6000人的本部在拥有绝对火炮和10倍于朝鲜军队的天然优势下,居然被已经成孤军的朝鲜守军利用夜袭冲击本部防线,只能狼狈撤走,很多来不及撤走的铁炮还被朝鲜军队缴获。而且黑田不仅指挥没有继承他老爹的基因,就算是的勇气也不符合一个战国名将的基本要求,在庆长之役的时候,他被派去救被围困的加藤清正,但是中途让明军的骑兵吓破胆了更是不敢向前支援半步,要不是明军后撤,估计因为救不出加藤清正,他本人都要被丰臣秀吉拿去祭旗。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两次战役中二代们虽然表现得很差,但是损失最多的反而是作战最积极的小西行长和岛津义弘,在平壤之战中小西行长的主力第一军团都快被打没了,而岛津义弘在泗洲被名将董一元击败,并反攻晋州得手,岛津义弘损失惨重。有意思的是是在丰臣秀吉死后,日军慌忙从朝鲜撤退,二代们跑得比谁都快,只有这两位老将断后,岛津义弘为了救被的明军合围的小西行长冒死打通了水路航线,最后两个人只能灰溜溜的回到九州,这次撤退之战就是韩国人大吹特吹的《露梁海战》。到了3年之后的关原合战的时候,元气大伤的岛津义弘只能出兵1000人,而刚缓过来的小西行长也才凑了4000人。
雨田君说
总之丰臣秀吉的如意算盘虽然打的很响,但他却了一件事就是,明军的支援很快,也很坚决,虽然在这场战役中没有最后的胜利者(明军本身也是损失惨重),但是丰臣家在朝鲜将很多作战精锐损失殆尽,以至于在3年后的关原合战中元气大伤,让德川家康坐收渔翁之利。
而这场战争之所以没有打赢,这些实力平庸的二代们确实是要负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