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朝咸丰元年,江西永新县有个学识渊博的秀才刘先赴省城参加科举考试,却不幸落榜。落榜后的刘先情绪低落,回到旅店打算收拾行李回乡。
这天夜里,刘先正在睡梦中,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他起来开门一看,只见几个仆人站在门前,其中一人对他说:“我们是城中巷钱庄的伙计,我家主人要见先生,请先生出来说话。”
刘先与仆人说话间,又见一个40多岁,肥头大耳的富商已经来到门前。
刘先正在诧异之时,这位同他素昧平生的富商已经开口了:“久闻先生品行和文章名传乡里,我在城里有一个侄子,想请先生教授他知识,望先生切勿推辞。”
刘先说:“我就是南方一个贫困家庭的学子,想求功名不中,正准备回乡,怎么能为人师表当教师呢?何况这也不是我想做的事。”
那个富商并不被刘先的推辞所动,继续请求:“我嫂子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只想聘请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教导孩子。我看先生品学兼优,就不要推辞了。先生可以住在我的家里,一面教授我侄子学习,一面准备科考会试,既不会感到寂寞,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富商的一片诚意打动了刘先。他想:“光阴似箭,自己已过而立之年,一动不如一静,就在这里复习科考,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就答应了下来了。
富商见他同意了,再三道谢。
告辞的时候,富翁嘱咐举说:“先生准备一下,三天之后的这个时候,我会派人前来接你的。”
话已经说到这了,刘先也只有点头同意。等那个富翁走后,刘先忽然觉得这事来的有些蹊跷,不由得心生疑虑,但转念一想还是决定等待富商来再说。
三天之后的一个晚上,那几个仆人果然来了,他们替刘先拿着行李,请他上马。然后,高举火把簇拥着他上路。
黑夜之中,刘先只觉得他们走的是一条自己从来没有走过的路。
也不知走了多久,他们一行人来到了一处高墙围绕的豪宅大院。
进到院子里,东拐西拐,来到一间屋前。仆人卸下行李,把刘先扶下马,请他进屋,并嘱咐道:“小人的主人要夜里才回来,请先生在这里歇息一下,千万不要乱走,如有什么吩咐,只管换小人就是!”
刘先越加感到奇怪,但事已如此,只好静静地等待。
第二天晚上,那富翁果然领着他的侄儿前来拜见老师了。刘先一看,居然发现他未来的学生原来还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小孩拜见老师之后,富商对举人说:“家嫂很疼爱儿子,请先生千万不要责打孩子。”刘先答应下来。
从此之后,每天下午,一个身强力壮的仆人都背着这个幼儿来上课。
小孩子听他讲课,很认真,但有时候竟睡着了。不过这个“贪睡”的幼儿倒是聪明异常。刘先教他也十分尽心尽力。
日常起居饮食,富商不仅准确得得十分丰盛,还常常前来问候。
年终时,刘先收到家里的平安家书,信中说:“已收到白银百两。”原来,连教书的酬金,富商也主动替他寄到了家中,一切事情均不必他费心。
刘先心里稳定,就安安心心地一面教书,一面准备科举考试了。
就这样,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了。
一天晚上,富商又来问候,刘先便提出打算参加这一届科举考试。不料富商竟不肯答应,他说:“现在长毛正跟大清军开兵见丈,恐怕先生飞黄腾达的日子还没有到来,你再耐心地等一等再说。”
刘先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下来。这样又过了三月,功名心切的刘先见到富商默默无语,面露不悦之色。富商假装看不见,没说什么就走了。
二、
转眼到了1853年,这时,太平天国已经占领了江南很多城市,并在南京定都,大有一统天下的气势。
这天的一个早晨,富商突然来对刘先的书馆说:“侄儿承蒙先生的教导已懂事了,先生去参加天国科考吧! 天京科考马上开始了,先生前途重要,不要误了功名,!”
刘先心想:“太平军现在气势如虹,洪秀全既然看中读书人,我去天京尝试一下未免不是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他找来洪秀全拜上帝会的三部书研究起来,静心准备科考。
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刘先来到天京,住进了一个小旅馆。
就在这天的深夜,刘先正在灯下夜读。忽然,掌柜的推门进来说:“先生请在这里休息一晚上,明天有贵客找你。”
掌柜的走后,刘先听完放下书本,脱下衣服正准备睡觉。
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叫他的名字。刘先急忙披衣起身开门,却见门外站着四五个身穿官服的人。
没等刘先开口,两个官人上来就用黑布将他的眼睛蒙上,然后,不由分说架着他上了马车就走。
刘先惊心肉跳,他知道自己被绑架了,可不明白,自己就是个穷书生,也没得罪过什么人哪!
马车一路疾奔,他也不知道是往什么方向走。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不知过了多久,把车停下来。有人把他的头罩打开。刘先睁眼一看,顿时惊呆了。
眼前竟是一座座高大雄伟,美轮美奂的宫殿,他心中惊惧,几乎不能自持。
刘先被领到一处偏殿,他远远地望去,只见一个孩子端坐在蟠龙宝座上。刘先偷眼仔细一看,大吃一惊,这宝座上坐的这个幼儿,竟是自己教了一年的学生。
到了这个时候,刘先脑袋“嗡”地一声,吓得他趴在地上,不敢抬头。
这时,就听见一个宦官尖细的声音叫他抬起头来,然后说:“这是幼王殿下!”
这时候,刘先才知道,原来这个他教过的学生是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
洪天贵咧着小嘴和刘先说:“我已经向天父举荐了你,你就静候佳音吧!”
刘先急忙向洪天贵叩拜,然后,慌忙走出大殿。这时,他发现自己浑身厚厚的衣服已经全湿透了。
三、
刘先出生在江西永新县高乡溶江村,他们家当本地 是个望族,家有良田几十亩,生活还不错。刘父亲在他很小时就立意要好好培养儿子, 供他读书, 希望儿子 将来长大后取得功名、 光宗耀祖。
刘先 5 岁时,刘父就把他送往私 塾读书。
刘先自幼聪颖,记忆力 好,几年下来,他把四书五经看得滚瓜烂熟。而后又博览群书,文章诗词样样在行,他最拿手的就是五言诗。 同乡的长辈们都夸他是将来大有出息的才 子。
1842 年,18 岁的刘先在县试考试高中头名秀才。
刘父为扩大儿子的视野,他变卖了部分家产,筹措了一些资金, 然后,让刘先出外游历名山大川、人文古 迹。刘先这一走就是三年。
三年后,当21岁的刘先游历回来后,父母因病去世。只会读书不会种田的刘先经济每况愈下,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 步。
此时,刘先心中追求功名的梦想,已成虚幻。为了糊口,他只好开学馆授徒谋生。每当他吃粗粮咸菜时,就叹息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施展, 内心很不平静。
咸丰元年,刘先再次参加科考失败,没想到却迎来了命运的转机。
1853 年3月, 太平军攻克南京后, 洪秀全为了和清王朝争夺有用人才,开始举行了第一次选择文武官员的考试。
刘先参 加了这次文科考试。在对策考 试中, 许多考生都是连篇累 牍、洋洋万言为太平天国歌功颂德。
而刘先却别出心裁, 在考卷中略加思索写了一首五言诗: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基。
太平无以报,愿上五言诗。
因为这是太平天国首次科举考试,洪秀全对此非常重视,亲自阅卷。
他看了其他人写的歌功颂德的长文,没有一个卷子是他满意的。
这时,他打开刘先的卷子,只有一首诗,这首诗正合洪秀全的心意,他拍案叫绝,传刘先进天王府晋见。
刘先早就研究摸透了洪秀全的心思,因而拜见他后,面对洪秀 全的策问侃侃而谈。他对太平天国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很有见解的治国理政方略。
洪秀全听完,大为赞赏。于是,就将刘先拔为文科状元,授他为秘书总监,主持太平军的宣传工作。
刘先针对太平天国之前疏于宣传,处 处遭到老百姓敌对的形势,他开始培训政治宣传员,然后,派他们去各地演讲,揭露清朝腐败黑暗的统治,宣传天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政策。此举果然收效显著,受到天王和各王的赞许。
由于刘先坚定的政治立 场、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才干,深得天王洪秀全的信任和器重,此后,他“锦袍玉带”在 天 朝为官,尽心辅佐洪秀全十余年,参与了天国各种制度和措施的制定,为太平天国事业作出 了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 太平天国高层之间相互勾心斗角。刘先觉察到潜藏着 覆亡的危机。
于是,他多次向洪秀全暗示或提醒注意, 然而却没有得到其任何反应。
不久,天京又先后发生了 “杨韦事变”和“翼王出走”等 事件,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彻底分 裂。
1864 年,湘军围攻天京之处,在一个雨夜,刘先化装成乞丐逃离南京。然后到处流浪,辗转 3 年,才携其在南京娶的妻子回到故乡永新溶江,改名刘元,谎称多年在外做富家塾师,以 躲过官府的追查。
刘先回乡后, 为了生活,又做了私塾先生,一直活到70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