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一生勤俭,并无太大过错,而结果却是嘉庆越反腐就越腐败,依旧无法挽回清朝的颓势,原因就在于土壤已经坏了,单纯的反腐已经没有任何用处可言。
应该说,嘉庆的这个皇帝并不是乾隆最满意的,但对于乾隆来说,他已经是别无选择。选择嘉庆不过是矮子里选大个。这不得不说是乾隆的个人的悲哀,也是大清王朝的悲剧。嘉庆是乾隆第十五子,太子的位置无论怎么安排也轮不到他,但事情就是这么巧合,由于乾隆三度立嗣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乾隆三十八年(,嘉庆被被密建为皇储。后受乾隆帝禅位继位。直到嘉庆四年乾隆帝驾崩,嘉庆开始亲政。此时嘉庆已经是39岁,步入中年,首先从魄力上说,嘉庆已经失去了大破大立的勇气。
这里我们首先要搞明白一件事情,封建皇帝的反腐不是真的反腐,目的是为自己搞到钱,无论雍正还是乾隆都是这样,而嘉庆却没有这样的能力,既反不了腐,也搞不到钱,刚刚亲政因为扳倒和珅获取十几年的收入,但那是乾隆留给他的另外一个“国库”。而嘉庆却没有这样的搞钱的本事,以至于在其晚年,嘉庆后悔不应该杀了和珅,因为他没有这样搞钱的大臣。嘉庆实际在位二十一年(乾隆那四年不算)击,国库存银再也没有回到康雍乾时期平均5000万两左右的水平。
乾隆晚期贪腐严重,已经到了无官不贪的地步,但问题是乾隆老爷子不缺银子,无论是修圆明园,还是兴修黄河,乃至对外用兵(打缅甸)。乾隆从来就没有缺过银子,而嘉庆登基之后,把一切虚荣和面子工程都给停了撤销了,随即就是赐死了和珅,又借着和珅的脑袋,开始了反腐狂飙,云贵总督富纲被判绞刑,湖北安襄郧道台胡齐贪污军需银三万两,被处绞刑,武昌同知常丹葵绞刑,嘉庆四年因贪污杀掉和罢免官员一共数十人。朝纲为之一振。但很快就复旧如初。嘉庆他意识不到贪污成风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杀掉一个和珅和几个官员巨贪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有更多的贪官站出来。
最后嘉庆却悲哀地发现,他老爹那么挥霍无度都不缺钱,而自己为何如此节俭却国库空虚。白莲教大起义,军队奉命镇压,但由于军费被大肆侵吞,赴陕的豫兵,因四十五天不发粮饷,集体逃回河南。此事让嘉庆大惊失色,对此他真的不能理解。为此他不断地苦口婆心地劝告他的宗室和朝臣,接连发布整饬吏治的谕旨。但一切根本就是于事无补。所以后世评价嘉庆皇帝为平庸之君,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个性上又过于循规蹈矩。
嘉庆是守成之君的最大原因就在于他胆小怕事,没有祖父雍正的魄力,而这恰恰是乾隆中意他的原因。嘉庆的性格和能力以及他受到的教育局限了他的治国政策,没有远见与雄心去给大清来一场刮骨疗毒的治理,他是既不敢也不能,嘉庆皇帝始终恪守“中庸”、“敬天法祖”的圣训,不敢越雷池一步。嘉庆对于贪污的问题不从制度上找原因,反而说官员辜负了他。嘉庆对国家衰落和腐败意识也就到此为此。所以自然就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只能一味地以自身的节俭做的以身作则,他从没有被声色、珍玩、不良嗜好所迷。但实际上没有意义。
纵观满清267年的历史,在清朝的12个皇帝中,嘉庆虽然也希望成为一代英主,但嘉庆的结局却是灰暗的。从最初的积极进取,到最后的墨守陈规,他常常怀有忧国忧民,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一个危机四伏的王朝,他找不到病因,开不出良方,更拿不出治国图强的方略。最后在他驾崩21之后,终于爆发了鸦片战争。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