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多尔衮强行推行“剃发令”是高明之举?利远大于弊
迪丽瓦拉
2024-11-28 04:50:44
0

原标题:为什么说多尔衮强行推行“剃发令”是高明之举?利远大于弊

改正朔,易服色从来都是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是中国历史上执行最为困难的一项“易服令”。

满清入关占领南京、苏杭以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颁布了一系列严苛的法令,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剃发令”,号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强命汉族百姓,全部改剃成满族“金钱鼠尾”发型。

但是,此举无疑违背了汉族几千年以来的礼制,汉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孝之始也!”,而现在清朝统治者要求剃发,断断不可。所以北方各州县相继爆发了抵制“剃发令”的暴动,江南汉人也纷纷起义,眼看形势不稳定,多尔衮当机立断,暂停剃发令。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和潞王监国政权相继覆灭,多尔衮觉得重新执行剃发令的时机又来了。于是,同年六月,清廷再次下令全国男性一律剃发,“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然而,随着剃发令的再次颁布,清军原本顺风顺水的形势突然又反转了,原本已经平定的江南各地又纷纷爆发了抗清运动。反抗最为激烈的当属江阴和嘉定等地。

当时的江阴新任知县方亨为执行剃发令,命人四处张贴告示强令百姓剃发,江阴士子十分不满,聚集在孔庙前,表示:“头可断,发不可剃也!”面对汹涌的民情,方亨决定派兵镇压,结果逼得江阴百姓“揭竿而起”,他们推举典史陈明遇为将军,拿起镰刀、斧头,甚至教书用的戒尺,攻打县衙,将方亨抓获,清廷急忙派兵镇压,义军在江阴坚持抵抗三个月后失败“戴发效忠八十日”,义军几乎全部被杀,践行了“留发不留头”的誓言。

嘉定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清朝委任的知县逼迫百姓剃头,百姓不从。最后在嘉定著名乡绅候峒的率领下,百姓们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成立了“嘉定恢剿义师”,公然与清廷对抗。

除此之外,在昆山、皖南等地也都爆发了反对剃发的抗清运动,最终导致原本已经被清朝有效控制的江南、皖南和浙北地区重新动荡起来,为平息起义清军又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而且更加可怕的是,清军要想招抚其余尚未涉足的地区变得更加艰难,这也让多尔衮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清朝统一全国。

很多人认为多尔衮颁布剃发令是一个严重的战略性错误,因为他错误地估计了百姓们对于剃发的反抗。

然而实施情况并非如此,对于清廷来说,是完全有必要强制中原百姓“剃发”的,而且是刻不容缓。原因有四:

第一、避免被同化

华夏民族最强大之处,或者说最为他族所恐惧的地方,就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任何一个民族与其说征服了中原王朝,不如说融入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历史上入主中原的王朝除了元朝算是全身而退,任何一个民族都难逃被“同化”的命运,清朝统治者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

一开始满族人的头发并不是像后来那样“茂盛”,他们只是在脑后留下一点点的头发(形如金钱),再加上一个小辫子(貌似鼠尾),但是随着清军入关,满人也逐渐接触甚至开始接受汉人的一些习俗,尤其是在北方一些早已沦陷的地区,一部分满人为了保暖,已经把头发剃成当时汉族人的高发髻,这还只是三五年,如果清廷不要求剃发,不出十年,清人“金钱鼠尾”发型将不复存在。

即使清廷最终实现了统治区的全员剃发,满人还是受到汉人的影响,将头发越留越多,最终形成了后来的阴阳头。到了乾隆时,满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当时乾隆一直强调不可忘本,为了让满人保持自己的本色,还下令满人在家族内部会议上必须说满语,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称秋荻),即使这样也没能挡住汉人的同化之力,到宣统退位时,已经有半数以上的满人不会说满语,跨不上马,拉不动弓的满人更是比比皆是。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所以,满清入关以后必须要执行剃发令,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对于满清来说,当然是越早越好。

第二、谈判的筹码

多尔衮首次颁布剃发令以后,多次反复暂停执行,而暂停剃发令的效果也十分显著,沦陷区的人民没有了剃发的切肤之痛,对谁来做皇帝这个事情也就看淡了,于是变成了满清的“顺民”,而原来因剃发而反抗的江南民众也没有了继续反抗的民意基础,于是放下锄头,重新回到田间,剃发令再次执行又再次起来反抗,如是者三,普罗大众自然会习以为常,终有一天,一觉醒来,对于剃发令不再如往常一般难以接受,就如温水青蛙,死于逐渐升温的热水。

事实也是如此,暂停了剃发令的清军越来越顺,在京畿地区站稳脚后便放心大胆地向西追击李自成,然后一路南下顺风顺水的拿下东南半壁。这不能不说有多尔衮把剃发令的执行当做谈判筹码之功。

第三、剃发以别顺逆

清军入关以后,虽然一路势如破竹、顺风顺水,但这是建立在广为吸收汉人的降兵降将的基础之上,其实当时满清的兵力非常有限,不像元朝那么兵强马壮,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旦满人势弱,暂时降服的汉人必将反戈一击。以满人那点儿兵力,根本扛不住汉军一次突然造反,极有可能在一次重大打击之后就一蹶不振,就像后来的吴三桂那样。

所以,满清吸收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归降的汉臣对中原当时的士大夫文化的深切了解,知道文人气节当先,太过于注重人的气节和经历纯洁,一旦有失败或投降的事,就等于一辈子抹不掉的劣迹。所以故意给汉军降兵剃发,以表示曾经投敌,这就是强行站队的手法,也是一个服从性测试,“

剃发以别顺逆

”。

所以,剃发的汉军没有选择,只能拼命助清廷大一统,平民也是一样,一旦剃发,没剃发的就再也不会看得起他们,甚至将其视为敌对,以当时汉人社会内斗情结的秉性,等于制造了巨大隔阂,就算有地方起义,也绝对不会和南明或其他反抗势力联合起来,孤掌难鸣,容易消灭。

另一方面,则对不剃发的“刁民”坚决消灭,把反抗的火种掐灭在萌芽之中,所以终满清一朝,反清复明的事业虽然不断在坚持,但却一直未能成功,原因就在于那些真正的义民早已被一纸剃发令分辩出来,杀了个十之八九。

第四、打击汉人的信心

汉人自信,而最自信的就是几千年的汉人文化,所以为了进一步打击大明臣民的心理防线,多尔衮决定从文化上彻底征服汉族,而文化征服莫过于改变民众的服饰和发型,所以多尔衮以征服者和胜利者的角度出发下令剃发。

同时多尔衮可能还隐藏着另一个目的,就是全民剃发可以提升多尔衮的权威,使其再上一层楼。

所以,作为并非拥有绝对实力的少数民族争霸势力,清朝的剃发易服绝对是个高明之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