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真相,超出你的认知
迪丽瓦拉
2024-11-28 05:13:38
0

原标题:戊戌变法真相,超出你的认知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历时103天,最后以失败告终。那些其失败原因是什么呢?真相超出你的认知。

1、政变前光绪皇帝是一个傀儡吗?

光绪15年(公元1889年)亲政后,慈禧宣布归政退休,但仍保留着对朝政大局的掌控,主要是通过重大事项事前请示和事后报告制度来控制。

所谓事前请示制度:凡有重大事件,如重要官员任免、关乎国计民生的决策,光绪帝都要先向慈禧太后请示,获得同意。

事后报告制度:臣子呈递的重要奏折和皇帝对此作出的朱批、口谕,军机处都要在当天呈报给慈禧过目。

另外,接例光绪每日向慈禧请安,并请示相关事项。

因此,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实质形成了某种权力分工,即光绪帝对政务有处理权和决策权,慈禧则握有监督权。双方保持着政治平衡。

政变前的光绪即不是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但也不象雍正、乾隆那样拥有乾纲独断的权力。

2、变法中光绪与慈喜的摩擦

变法初期,所有变法措施肯定是经过慈禧充许才发布的,所以应该也是支持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摩擦,导致两人反目,最终推翻整个变法。主要有这么三件事:

一是七月十九,光绪帝未经请示一口气罢免6名礼部高官,这在清代是不多见的,而理由是部分言论影响变法。

二是七月二十,光绪让维新派重要人物杨锐、林旭、刘光第和谭嗣同等4人进入决策中枢军机处当秘书,也是未经请示。这两件事让慈禧产生了一种“皇帝先斩后奏”的印象,但也都隐忍了。

三是七月二十九,光绪在请安慈禧时,提出要开懋勤殿,被慈禧一口否决。那么光绪为什么要开懋勤殿呢?其实质是选调一批支持变法官员,绕开军机处,建立新的议政机构。慈禧当然不同意。据传当日两人发生了当面冲突,慈禧甚至威胁光绪别太过分,否则皇位不保。

此事过后,慈禧对光绪帝产生了警惕,并同近期一系列反常事情联系在一起,认为都是受康有为影响。因此,慈禧要求光绪下诏让康有为离开北京,不得再见他。光绪几次下诏后,康有为仍不离开北京,光绪也明知不究,同时还暗中联系。慈禧当时也未深究,毕境觉得光绪大事上还是听话的。

所以,两人矛盾不是一口气升级,而是层层加码的结果。但当时也还没到发动政变的程度,那真正的导火索是什么呢?

3、政变的导火索--光绪的带衣诏

七月三十,就是光绪慈禧冲突的第二天,光绪虽然表面服从了,但却秘召杨锐进宫,下了道朱笔上谕,也就是衣带诏,要杨锐等人想办法在不惹恼慈禧的前提下继续推动变法。

此诏事后被找到,确为光绪所写,从内容上看,并没有发动兵变的意图。但却被康有为篡改了,并且指使谭嗣同于八月初三晚,拿着篡改过的衣带诏去找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商量,密谋兵变。后者表面答应,随后告密。

由此,政变发生,八月初六早朝,慈禧与光绪帝共同召见军机大臣,光绪帝发布口谕,宣布皇太后恢复临朝听政,也就是训政,并下旨逮捕六君子,八月十三杀于菜市口,百日维新宣告结束。

总结来说,变法失败的核心是慈禧逐渐失去对光绪的信任,导致两人之间微妙平衡被打破,酿成政变。

维新派不是政变的决定因素,但他们的密谋和稚嫩的政治水平改变了事情的性质,使一场夺权的宫斗戏演变成对整个变法的颠覆和政治清算。

历史总是很奇妙,由一个个偶然的事件推动着前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唯... 世界范围内,都有盛世之君,也就是将国家带向盛世的领导人,这样的领导人基本上都是伟人,备受爱戴,青史留...
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叫“道台...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存在的时间离现代较近,留下的各种历史资料比较完整且比较好考证,因...
原创 他... 他是世人公认的民族英雄,江湖人称鹰爪王,中华一代国术大师,鹰手拳创始人。曾在中国多所大学传授武艺,他...
原创 唐... 唐朝一功臣收养了500名义子,李世民:这是要谋反,斩了 唐朝时期的张亮,是一位功臣,同时也是一位有故...
原创 古... 因为选拔忠烈良家子弟的三代政审,不是近现代首创,在古代早就有了! 就拿明朝的锦衣卫来说吧,这可是朱家...
原创 伪...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误判形势,放弃抵抗,日...
广德:向这三个地方派兵驻扎 清末广德哨所简介 作者徐厚冰 皖南广德历史悠久,“锁三吴而襟两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清时,广德州...
原创 晚...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人们的人身自由性普遍不高,正所谓:婚姻大事,父母说了算。对于自己未来的妻子,与自己...
原创 我... 我们从小学习的地理知识中,中国的陆地国土面积就是960万平方公里。近几年,很多谣言都说中国的陆地国土...
原创 7... 前言 一个71岁的老将,孤身带兵夜袭敌营。 一位74岁的统帅,亲自射杀敌军主将。 一个80岁的智者...
原创 在... 夏侯渊自曹操起兵讨董卓时期就和哥哥夏侯惇一起投奔曹操,也是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早年夏侯渊没有太多表现...
原创 奥... 奥地利这个位于中欧的内陆国家,曾经是欧洲历史上最强大、最辉煌的帝国之一。它的统治者,哈布斯堡王朝,拥...
原创 7... 1979年,开国上将杨勇将军奉中央之命访问英国。原本是一次友好的交流活动,没想到英国却在接待杨勇将军...
原创 古... 人类文明传承上千年,伦理纲常往往是人与人之间道德的评判标准。可在埃及,地位尊崇的法老竟然娶自己的亲姐...
唐太宗:大唐亡于何时?袁天罡预... 没有一个皇帝不希望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不信你问问秦始皇,为什么要起个“始皇帝”的名号,就得到答案了。...
原创 诸... 如果说到三国后期,哪一位官二代最令人敬佩,我想应该会是诸葛瞻。作为卧龙诸葛亮的儿子,智商是根本不用怀...
原创 商... 提起商朝,最为人熟知的是商纣王,成语“酒池肉林”就来自于商纣王,最早出现在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原创 韩... 咱就说,最近韩国一些学者的言论真是越来越离谱了,让人忍不住怀疑他们是不是历史课和神话课串台了。这不,...
原创 清... 1642年,清军在辽西用山寨红衣大炮击败明军,史称松锦之战。此时,离清军入关还有两年。对此一役,曾指...
讲堂预热|嘉宾印度裔学者维杰的... 周日(30日)上午,第176期文汇讲堂《文明共生互鉴下的“全球南方”》系列十讲的首讲上,将迎来黄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