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历时103天,最后以失败告终。那些其失败原因是什么呢?真相超出你的认知。
1、政变前光绪皇帝是一个傀儡吗?
光绪15年(公元1889年)亲政后,慈禧宣布归政退休,但仍保留着对朝政大局的掌控,主要是通过重大事项事前请示和事后报告制度来控制。
所谓事前请示制度:凡有重大事件,如重要官员任免、关乎国计民生的决策,光绪帝都要先向慈禧太后请示,获得同意。
事后报告制度:臣子呈递的重要奏折和皇帝对此作出的朱批、口谕,军机处都要在当天呈报给慈禧过目。
另外,接例光绪每日向慈禧请安,并请示相关事项。
因此,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实质形成了某种权力分工,即光绪帝对政务有处理权和决策权,慈禧则握有监督权。双方保持着政治平衡。
政变前的光绪即不是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但也不象雍正、乾隆那样拥有乾纲独断的权力。
2、变法中光绪与慈喜的摩擦
变法初期,所有变法措施肯定是经过慈禧充许才发布的,所以应该也是支持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摩擦,导致两人反目,最终推翻整个变法。主要有这么三件事:
一是七月十九,光绪帝未经请示一口气罢免6名礼部高官,这在清代是不多见的,而理由是部分言论影响变法。
二是七月二十,光绪让维新派重要人物杨锐、林旭、刘光第和谭嗣同等4人进入决策中枢军机处当秘书,也是未经请示。这两件事让慈禧产生了一种“皇帝先斩后奏”的印象,但也都隐忍了。
三是七月二十九,光绪在请安慈禧时,提出要开懋勤殿,被慈禧一口否决。那么光绪为什么要开懋勤殿呢?其实质是选调一批支持变法官员,绕开军机处,建立新的议政机构。慈禧当然不同意。据传当日两人发生了当面冲突,慈禧甚至威胁光绪别太过分,否则皇位不保。
此事过后,慈禧对光绪帝产生了警惕,并同近期一系列反常事情联系在一起,认为都是受康有为影响。因此,慈禧要求光绪下诏让康有为离开北京,不得再见他。光绪几次下诏后,康有为仍不离开北京,光绪也明知不究,同时还暗中联系。慈禧当时也未深究,毕境觉得光绪大事上还是听话的。
所以,两人矛盾不是一口气升级,而是层层加码的结果。但当时也还没到发动政变的程度,那真正的导火索是什么呢?
3、政变的导火索--光绪的带衣诏
七月三十,就是光绪慈禧冲突的第二天,光绪虽然表面服从了,但却秘召杨锐进宫,下了道朱笔上谕,也就是衣带诏,要杨锐等人想办法在不惹恼慈禧的前提下继续推动变法。
此诏事后被找到,确为光绪所写,从内容上看,并没有发动兵变的意图。但却被康有为篡改了,并且指使谭嗣同于八月初三晚,拿着篡改过的衣带诏去找直隶按察使袁世凯商量,密谋兵变。后者表面答应,随后告密。
由此,政变发生,八月初六早朝,慈禧与光绪帝共同召见军机大臣,光绪帝发布口谕,宣布皇太后恢复临朝听政,也就是训政,并下旨逮捕六君子,八月十三杀于菜市口,百日维新宣告结束。
总结来说,变法失败的核心是慈禧逐渐失去对光绪的信任,导致两人之间微妙平衡被打破,酿成政变。
维新派不是政变的决定因素,但他们的密谋和稚嫩的政治水平改变了事情的性质,使一场夺权的宫斗戏演变成对整个变法的颠覆和政治清算。
历史总是很奇妙,由一个个偶然的事件推动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