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北伐,诸葛亮致死没有完成,为何刘邦却在此夺了天下?
无论任何时候,战争不是无脑的,需要对战争进行战略上的规划,然后按照既定战略去进行战争。而战略又有个轻重缓急之分,历来战争对于战略目标都是优先考虑的。古代经常对某个战略要地有“得之可得天下的言论,这就很好的表示了此地的战略意义。从古代就一直备受推崇的中原河南,再到宋朝一直都看重的燕云十六州,再到明朝以举国之力建设的辽东之地,无不体现这要地的战略价值。
其实,我们最早,也是最熟悉的古代关于地域战略的言论,当属于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在未出茅庐的情况下,便已经对天下大势做了安排,看准了荆州和益州的战略价值,并且以汉高祖当年从益州入主中原作为例子说明了益州的战略地位。但可惜的是,蜀汉虽然占据益州,但是却数次北伐无功而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搞明白这件事情,我们就得从当年的汉高祖当年起兵蜀地开始说起。汉高祖元年,项羽灭秦之后,分封诸侯,却将刘备分封在了巴蜀之地。当时的巴蜀之地,可是偏远的地区,不但汉族人少,而且少数民族横行,生产力非常地下,根本没有一点战略价值。
为此,汉高祖便向项羽讨要了比较富庶的汉中之地,并且将大营立在了汉中。实际上,汉高祖是从汉中起的兵,并不是从巴蜀起的兵。而他,可能压根就没有进过巴蜀,也就无从谈起什么“高祖因之已成帝业的说法。
既然汉高祖当年并不是从巴蜀起兵争夺天下的,那么为什么诸葛亮要力劝刘备拿下巴蜀呢?因为诸葛亮生性谨慎,而巴蜀之地险要,攻不成还可以守,可保蜀汉不灭。
而且诸葛亮让刘备占据益州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什么前提呢?控制荆州。荆州在当时可谓富甲一方,不但人口多,而且土地肥沃,可以作为兵员和钱粮的重要来源。并且荆州处于曹魏的下方,可以和益州相互呼应,从两面夹击曹魏,战略上是没有问题的。而诸葛亮之所以数次北伐无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这第一个原因,就是荆州的丢失。荆州乃是益州的支撑,诸葛亮万万没想到孙权会在背后偷袭,将属于蜀汉的三个郡夺取,致使蜀汉的战略支撑倒塌,益州是一个守成的地方,不适合主动出击。
第二个原因,便是汉中。与其说当年刘备是从曹操的手里夺下汉中,不如说曹操主动将汉中让给了刘备。而在曹操撤退之前,将汉中的人全部迁到了关中。刘备得到的汉中,已经和汉高祖当年得到的汉中不能比较,依然失去了作为战术跳板的价值。
最后一个原因,便是诸葛亮本身的原因。首先,诸葛亮不是影视剧里面演的那个文武全才,他治国的才能远远要高于他统军的才能,他本就不适合打仗。而且诸葛亮确实太小心谨慎了,凡事想得太多了,如果他早一点听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的话,说不定北伐已经成功了。
其实在历史上,巴蜀之地因为地形不好,道路崎岖狭窄,根本就不适合做战略的支撑。巴蜀的被开发也是在近现代的事情,在古代基本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补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