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毒枭”刘招华:制毒31吨销往海外,扬言要报鸦片战争之仇
迪丽瓦拉
2024-11-29 04:13:59
0

原标题:“头号毒枭”刘招华:制毒31吨销往海外,扬言要报鸦片战争之仇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司法工作者。他又是国内第一大毒枭,曾将31吨毒品销往海外,面对指控,他扬言一切都是为了报当年鸦片战争之仇。

记录时代印记,回忆经典瞬间,品鉴百味人生。本期子牙童趣数风流人物就将讲述“绝命毒师”刘招华。

出生贫寒,命途多舛

1965年3月五日,刘招华出生在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的一个穷苦家庭里。

从小刘招华就是邻居眼中聪明好学,又极其懂事的孩子。

上学期间成绩优异,在众多学科中他尤为喜爱化学,曾经在省级中学化学竞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家里也摆放了一堆有关于化学的书籍。

但是贫困的家庭条件,并不能支撑起刘招华完成他的学业,作为家里排行最小的弟弟,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

原本靠着卖豆腐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的父亲,也在刘招华十二岁那年去世了,重担一下子压在了他母亲的身上,日子也就过得更加艰难了。

迫于生计,刘招华于高二那年选择辍学。那个时候穷人家的孩子去当兵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为了能顺利的入伍,刘招华谎报了自己的年龄,成为了武警福州边防支队的一员。

进入部队的刘招华做事积极,各项能力都表现得极为突出,两年后得到去福州指挥学校学习的机会,毕业后直接提干,成为了排长。

本该在部队里面顺风顺水的刘招华,却在1988年一月因为贪污145.15元的公款,受到了支队记过处分和团内严重警告。

也正因为此,知道自己在部队里走到头的刘招华选择了退伍。

离开部队的刘招华转业来到了地方,在福安市人民法院担任司法警察,入职期间曾获立“三等功”,是法院的“先进工作者”。

就是这份工作,刘招华也并没有做多久,在1994年12月,刘招华辞去了法警的职务。

结识“富商”,走上贩毒之路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刘招华被抽调去招商引资,也正是这份工作成为了刘招华未来走上歧途的关键。

或许是因为小时候过惯了苦日子,让长大后的刘招华对于金钱有了强烈的渴望,接待过众多富商的刘招华更是幻想着能够一夜暴富。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刘招华认识了一位来自于台湾的“富商”,不同于其他的商人,这个“富商”做的却不是什么正经的生意。

一眼就看出了刘招华对金钱充满渴望的他,立刻与刘招华搭上了线,二人合资在赛江边上承包了15亩的土地,建设了一间塑料加工厂。

名为塑料加工厂,实际却是做着非法走私的买卖,在赚取了丰厚的收益之后,刘招华渐渐不再满足于现状,他想要赚取更多的钱。

在“富商”的诱导下,贩毒这个念头渐渐地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说干就干,带着“富商”给予他的材料,刘招华不过几个小时就研制出了毒品。

可那个时候国家对于毒品的把控极为严苛,制毒的原材料已经被明令禁止了,最终刘招华决定靠自己的能力,研制出一款新的材料。

刘招华在这方面确实是一个人才,自掏腰包花费四十万,仅仅一年时间,制毒的新材料就被刘招华给研制出来了。

但是制毒并非只有原材料一样就可以,新材料的结晶问题是刘招华自己所无法攻克的。

得益于之前维护的人际关系,刘招华找到一位退休的老教授,以研制减肥药的名义,向老教授请教,在得到了好几种方法之后,刘招华终于摸索出了一个完整的制毒方案。

从此刘招华就开始了他制毒贩毒之路。

1996年5月,刘招华的第一家制毒工厂正式开工,首批就生产出了20-30千克冰毒,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贩卖的毒品也为刘招华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

由于刘招华是部队出身,又做过法警,所以他深知国内对于毒品的打击有多么的严厉,所以从贩毒初期他就格外的小心,低调行事。

面对下游的毒贩,刘招华不止一次地告诫他们不要在国内贩毒,买到的毒品一定要运送到国外再转手。

但是面对财富的诱惑,有人按耐不住了,自以为没撒事的他,并没有听从刘招华的指示,而是将5公斤毒品在福建进行售卖。

结果没多久,这名毒贩落网了。

至此一个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制毒贩毒网络就此被拉开。

窝点被查,开启漫漫逃亡路

不得不说刘招华确实胆大包天,在毒贩被审判的那天,得知自己可能已经暴露的他,依旧穿着便衣,若无其事来到了审判庭。

坐在台下的刘招华在听完法官的判决和毒贩的供述之后,他知道他的身份已经保不住了。

离开法庭现场之后,刘招华当即选择了出逃。

事情果然如他所预料的那样,通过毒贩提供的线索,警方很快就将刘招华给锁定了起来,但是当警察赶到刘招华住所的时候,看到了只有一栋空荡荡的别墅。

原来刘招华早就做好了被发现的准备,家里别墅被刘招华挖出了一条长达几百米的地下通道,可以让刘招华在几分钟之内来到赛江边上。

这里长年停靠着一艘游艇,方便他的出逃,针对刘招华的第一次抓捕行动就此以失败告终。

从福建出逃刘招华来到了三亚,此时的刘招华并没有像其他毒贩那样四处躲避,反而娶妻生子,出资建厂,宛若一个成功的商人一般。

可普通的生意哪里有贩毒来的暴利,稳定下来一段时间后,刘招华的内心再一次泛起了重操旧业的想法。

1998年5月,靠着妻子家里的关系,刘招华将妻兄在广东的一家手提包加工厂改造成了制毒场所,这一次刘招华便不再像之前那样小打小闹了。

可是加大的产能也让周围的鱼塘饱受毒害,制毒所造成的污染很快就引起了公安人员的注意,不得已刘招华的团伙将新的制毒工厂转到了宁夏银川市。

短短一年时间里,刘招华就将不计其数的毒品从宁夏运往了广东等地,进行贩卖。

1999年11月,警方抓获了一起400公斤的贩毒案,当民警顺藤摸瓜来到了毒贩躲藏的位置时,一个仓库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

房门打开后,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了满满一屋子的毒品,,堆叠起来甚至可以触碰到屋顶,仔细清点之后发现居然有12吨之多。

东窗事发的刘招华再一次选择了出逃,而警方也对这些毒品的进行了仔细的排查,经过调查发现这批毒品与几年前查获的贩毒案,使用的是同一种技术。

出逃两年的刘招华再一次进入到了警方的视野之中。

面对警方的再一次围捕,刘招华没有丝毫的慌乱,淡定自若地骑着一辆自行车逃离了现场。

这一次的逃亡让刘招华放下了贩毒的想法,转而来到了桂林当上了一名承包林厂的富商,但是警方可不会因此放弃对刘招华的追捕。

最终在2005年,于刘招华的老家福建福安市将其抓获,逃亡9年之久的刘招华被正式抓捕归案。

审判庭上,刘招华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供认不讳,面对警方的指控,他却说贩毒只是为了报当年鸦片战争之仇。

但那些被他贩卖在国内的毒品,可不是如他所说的那样高尚,这番说辞不过是一个走投无路的毒贩,想要谋求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罢了。

最终这位“头号毒枭”由于疯狂制作冰毒,于2009年9月15日在广州执行死刑,事情就此落下帷幕。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43年春,国军高级将领韩德勤奉老蒋的军令,带领大军渡过运河。韩德勤的行动引起了新四军的注意,他这...
原创 清... 1912年,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溥仪退位,清朝走向了灭亡,但是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在...
原创 此... 大秦帝国在崛起,不仅要求历任帝王雄才大略,还要求秦国人才济济,更有能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战国时期,列国...
原创 秦... 火车作为现在大家,日常的出行工具,可以说人人都坐过,现在中国在铁路上的发明,也很是强大,在世界上都是...
原创 为... 王翦,被视为是战国末期所有将领中的最强者,战术稳重,秦能够一统天下,跟王翦是离不开关系的,大多数敌人...
原创 谁... 有钱人一般富不过三代,穷也不过三代。但是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从古时就开始富的家族,有些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
原创 杨... 中华几千年文明,能够跻身于四大美女,确实不易。但若是以一个胖子的身份跻身于四大美女之列,是不是稍显违...
原创 此... 此人是隋唐第一名将,李元霸在他面前都要收敛,他到底是谁? 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春联、年画...
原创 唯... 他是唯一辞衔的开国上将,为的是顾全大局,后来特批享上将待遇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对于昔日革命功臣...
原创 孝... 满清作为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短短两百多年的统治却在封建帝制中留下了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朝起源...
原创 元... 成吉思汗从未打过败仗,西方学者称他为“全人类的王”。如果评选世界史上的战神,成吉思汗要说第二,没人敢...
原创 都... 我们都知道,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有两个好帮手,一个是韩信,另一个就是萧何。但是当他坐拥皇位之后,却...
原创 1... 世外桃源真的存在吗?抗日期间,聂荣臻就在一个山区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里的村民300年没有与外...
原创 武...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时期,曾有那么一个朝代,繁荣盛世,万国来朝,能人辈出,文学佳作频现,就连在后市中一直...
原创 最...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王侯将相,这些人在万人之上的位置呼风唤雨,他们最怕的无外乎两点:一是死亡,二是失去自...
原创 明... 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几个保留皇室的国家之一,除了这个国家之外,像英国、柬埔寨、泰国和瑞典等国家都保留...
原创 巧...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 千千万万个历史人物就像满天繁星 他们虽然有高低贵贱之分 但却以一个个文...
原创 易...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中国的帝王枭雄本纪中甚为浓墨重彩之一笔,他像是一颗穿越时代的流星,...
原创 宋... 宋仁宗赵祯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的皇帝。 有人评价宋仁宗是千古明君,也有人认为宋仁宗相比起汉武帝刘彻,明太...
原创 颜... 历史时刻录,品三国!大家好,我是历史时刻录,今天与您一起聊聊三国故事。 颜良 前言 在《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