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初年随着北洋政府的内卷,对各省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这也让地方派系纷纷冒头。在北方有割据东北的奉军,西北的西北军,南方就更乱了,两广的桂军和粤军,四川的川军以及湖南的湘军,云南的滇军,就连贵州都有周西成黔军。
但在这些省中,唯独湖北没有牌面,鄂军却始终上不了台面,成为一股重要地方派系。而要知道当年湖北省的GDP可是在全国关内十九省中高居第六,在南方武汉三镇更中南五省的带头大哥,是与广州、南京齐名,甚至还曾一度是领跑国民政府首都的有力竞争者。
那为何这样一个综合实力排名全国前列的省份,却没有代表自己身份的“鄂军”,在民国混战中占据一席之地呢?
军阀混战时期湖北始终没能成为气候统属不明的鄂军
其实单纯以湖北地区的军队称之为“鄂军”的话,“鄂军”确实存在过。
在清朝末期,各省都在编练新军,但真正能称得上新军的也就只有老袁的北洋六镇以及湖北一个半镇的新军,在当时两户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湖北以的武汉三镇为中心,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当年汉阳造最早就是装备给湖北新军的。而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为后来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鄂军”依靠着湖北新军也确实阔过,不过此时的湖北军队,无论是领袖熊克武等人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湖北人,因此当时军队只能算半个“鄂军”。
湖广总督张之洞到了老袁成立北洋政府后,早年投诚的直隶人王占元,因为拥护有功成为了湖北督军,湖北也进入了军阀割据时代,但这个时候王占元本质上是北洋军阀,而且因为和冯国璋等人关系较好,自然也是直系军阀里面的核心。直皖战斗期间,善于敛财王占元资助直系军队打仗,到了战后还顺带收编了很多打败仗的皖系部队,因此此时湖北也算是直系的地盘。
在南北战争中,湖北因为地处两军交界处,而战火不断,在虎将吴佩孚入驻后,湖北更是成为其直接统管的大本营之一。
湖北的新军在1922年忙于直奉战争的吴佩孚抽身北上,王占元因为长期克扣军饷导致部队哗变。
而与此同时,湖南军阀赵恒惕从湖南起兵攻鄂,吴佩孚让湖北籍部将萧耀南以“援鄂不援王”进入湖北并击败湘军,王占元也知道同为直系的吴佩孚已经将手插进湖北,索性通电下野,而萧耀南成为新的“湖北王”。
萧耀南是湖北本乡里,因为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萧耀南在秉国湖北期间,做过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但萧耀南实际上只是吴佩孚的直系在湖北的代言人。除了自己掌握的第二师之外,剩下的军队基本上都是王占元的旧部。
所以,包括萧耀南在内,血统里流的是直系的因子。
直系将领萧耀南在1924年,吴佩孚二次直奉战争兵败之后,只能灰溜溜逃回武汉,在这里吴佩孚和曾经的部下萧耀南因为理念起了冲突。吴佩孚凭借着在直军的威望以及孙传芳等外援,直接架空萧耀南,而萧本人也在北伐前夕因病去世,吴佩孚趁机统揽湖北军政。
在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湖北成为北伐军重点攻取的战略要地,在北伐军和西北军先前后夹攻之下,吴佩孚在河南和湖北守卫不能相顾,直系大败,吴佩孚通电下野。
从1912-1927年,一直被直系掌管十几年的湖北,直接被北伐军所掌握。
直系三大巨头在直系败退之后,以何成濬、夏斗寅等在湘军中服役的湖北籍军人也纷纷回到家乡,开启“鄂人治理鄂”。在这过程中老蒋和老汪的两人因为“北伐军正统”而引起的宁汉之争和后来的姜桂战争,最终还是以老蒋再次上台获胜结束。
而无论北伐军内部如何争夺,湖北已经成为国民政府的地盘也是明摆着的事了。
何成濬和夏斗寅这些人,在直系走后重新崛起的湖北话事人,虽有争雄的野心,但并没有唐生智或者李宗仁那样的实力,他和刘湘等人一样投诚老蒋。
1928年投靠有功的何成濬担任湖北省主席,随后追剿红军立功的夏斗寅升任湖北省主席。但这也是老蒋表面功夫做给湖北士绅们看而已,实际上借着鄂豫皖围剿作战,他的中央军早就控制了武汉等地,1933年中央军政学系三巨头之一的张群就任湖北省主席,代表老蒋正式入主湖北。而此后老蒋就一直加强对湖北的控制,先后成立武汉行营等机构,湖北实际上已经成为老蒋控制最深的区域。
1928年何成濬的湖北,始终要看老蒋眼色自始至终,湖北在军阀混战中并没能出现“鄂系军阀”或者是所谓真正的“鄂军”。
那为湖北出不了鄂军呢
回到之前的问题,为何综合实力这么强的湖北,却始终没能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在军阀混战中,与其他派系一起一决高下呢。
在这里的雨田君将其概述为三个原因。
首先一点,那就是湖北省的地理位置。
湖北省的战略地位有多重要呢?
从地图上看湖北是当时我国最中部的地带和交通大动脉无论是铁路或者水运都是位居全国前列,而湖北的省会武汉,自古以来就有九省通衢的说法。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甚至以攻占武汉为最后一战,来给予对武汉战略位置的认可。
日军占领武汉也正是因为地缘因素,湖北省被夹在了北方为主的皖系军阀和南方军阀之间,既成为了两大派系的直接对抗的缓冲区域,又成为了双方争取的重点对象。
对于直系军阀来说,湖北是他们西进四川南下湘桂的前沿阵地,因此这里是被吴佩孚和曹锟等人直接统管,而对于南方军阀们来说,湖北的后面就是中原,想要一统南北就要先占领湖北,这也就是方面北伐军进攻三巨头的时候先打吴佩孚的原因之一。
直系军队第二点,就是湖北经济太强导致的。
对于湖北来说,经济太强反而会引起多方觊觎,在清朝的时候还好,这里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地盘,以武昌为主武汉三镇的重工业甚至比北京和南京更强。而以此为发展的湖北航运、商贸经济发达,武汉就是除了上海和天津外第三强的资本城市,在工厂上也仅次于上海。
这样经济和工业实力强大的地方,要么是枭雄的起源地,一比如经济排名第二的安徽就是皖系大本营,第四和第五的河南与山东属于直系发家地。要么是因为地理和经济位置也太重要,比如江苏和上海,被中央和强势军阀牢牢控制在手中。
湖北显然属于后者……
20世纪20年代的武汉早就在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湖北就已经是被大佬们盯上的香饽饽,从最初的北洋悍将黎元洪,到直系二代领导人之一的吴佩孚,再到后来的国民政府排武汉行营直辖,都能看出湖北的重要性,因此又怎能放任地方军阀们任意发展呢?
在地理上,湖北又不像两广和西南诸强有边陲地理优势,在这里敢有割据实力冒头,旁边的直皖军阀都不用动员,直接出兵剿平。
位于武汉的工厂集群第三点,就是湖北当地军阀势力太弱小导致的。
这其实也和北洋军阀大佬们对湖北的渗透有关,在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大佬们肯定用自己的亲信掌管,最先开始的黎元洪虽然是湖北人,但没几天就被革命党架空,王占元是直隶人,占据高层的绝大多数都是北方人,他们根子里是倾向于直皖。
而正经从湖北出身的夏斗寅、何成濬等人,基本上都投靠在湘军唐生智和赵恒锡的麾下,这些人缺乏独立性,都是依附其他势力存在,别看他们能成为后来的省主席,但实际上也仅仅是老蒋中央系的代言人,根本就没有独立的根本盘。
夏斗寅和何成濬除了地位低之外,这些湖北出身的将领们职务并不是很高,后来投诚老蒋的何和夏两人充其量是军长级别的,何成濬最高时的将职不过是武汉行营主任,兼任鄂豫皖剿总的左路军司令,虽然是二级上将,但手上没有一个能被自己指挥的军。
夏斗寅倒是掌握军职位,曾担任过13师的师长,也是后来13军的首任军长,但终究只有鄂军13师。在武汉会战后13师被老蒋打散整编,让唯一鄂军将领掌握的军队成为历史。
纵观军阀混战时期的湖北,因为战略要地,长期以来都是直系军阀们控制的核心区,在吴佩孚等人的高压统治下,湖北的地方派系又怎敢冒头呢?而好不容易熬到了吴佩孚被赶跑,却不想来个正统性更强的北伐军。
何成濬和夏斗寅这些也成不了气候的小军阀,又怎敢以“鄂军”自居。
政学系大佬张群,入主湖北后让其中央化雨田君说
纵使名声不如川军和桂军等地方军在抗战中名声显赫,但湖北人组成的鄂军部队在在正面战场上表现并不孬。在抗战的武汉会战中,鄂军13师多次阻击日军,在宜昌、鄂西和枣宜等会战中,以湖北籍将士为主的中央军,给予日军陈总打击,成为庇佑重庆外围的钢铁方向。
因此在回顾抗战史的过程中,切莫忘却“鄂军”和湖北人民的贡献。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