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一出来就深受皇家喜爱,一方面通过科举制度选拨出来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官权垄断的现象,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都要过皇帝这一关,这样一来天地君师亲,皇帝就占了两项,可以达到恩出于上的目的。然而虽然说科举制度是比较公平的,但是在皇权专制的古代社会,皇帝说的话就是最大的道理,谁当状元这可都要皇帝说的算。
康熙六十年的时候,科举考试正式开考,各路饱学之士都磨拳檫掌准备一展所学,期望一鸣惊人从此天下知,邓钟岳也是茫茫考生中的一员,但是邓钟岳这个人虽然年龄不小了,但是学识真的有限。在会试的时候,考官一看邓钟岳的卷子就把他的卷子着落了,文采实在平常。俗话说的好,吉人自有天相,碰巧有一位叫做徐陶璋的考官也在一旁,瞥了一眼,下意识就把邓钟岳的卷子拿了起来。
不是因为徐认识邓钟岳,只是因为邓钟岳的字写的实在漂亮,徐自己也研习书法,但是他自认拍马也赶不上这位考生的字。光是徐喜欢邓的字那是一点用都不管,但是徐知道康熙皇帝十分喜爱书法,如若康熙看到这字迹,一定会龙颜大悦,就和旁边的考官商量,让这位考生先过会试再讲,就这样邓钟岳凭着一手好字成功拿到了进士名头,但是自然名次也不太高,只能算是吊车尾。
到了殿试的时候,邓钟岳的水平放在哪,想考才学进前十那是做梦,结果又是这个徐陶璋力排众议将邓钟岳放在了第十名,为了说服其他考官,徐可真是下足了功夫,不过他的理由也很霸道,这届科举可能是康熙在位期间最后一次科举了,一定要让皇帝开心一次,说着说着徐的眼泪都掉下来了,其他考官一看这样也就算了,将邓的试卷放在第十名,不管是在哪个朝代,想做到绝对的公平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果然康熙一见到邓钟岳的卷子,惊为天人,大笔一挥将状元的殊荣给了邓钟岳,还给了一个评语“文章平平,字甲天下"尽管邓钟岳才学不怎么样,但是他的为人还是值得称道的,早年一直帮助母亲料理家务,抚养弟弟妹妹,毕竟见字如见人,字写的好看这个人想必也差不到哪里去。对于这样一份殊荣,我想其他人也是羡慕不来的,字写的难看就算了,还没有机遇,也没有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