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卫鞅,公孙鞅,从商鞅探析古代姓氏文化
迪丽瓦拉
2024-11-29 18:15:47
0

原标题:商鞅,卫鞅,公孙鞅,从商鞅探析古代姓氏文化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就不乏各种改变历史的优秀人物,每个人都在社会历史大变革的朝代下勇往直前,为新时代开辟道路。

从上古时代到奴隶制社会转变之时,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带领着族人进行各种农业和制度上的尝试,积极应对天灾人祸,拯救黎民于水火,才使得中国能够成为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文化圈之一。

奴隶制社会在商朝发展到高峰,但高峰之后就是逐渐走向下坡路,乃至消亡。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使得耕种田地不再需要大量的奴隶,一人一牛一犁就可以完成过去许多奴隶才能完成的工作,于是大量奴隶得到解放获得自由人的身份。

但是这时候的社会制度还是从前奴隶制社会的旧制度,文化礼仪也不再适用于社会的快速发展。

这时候就涌现出了一大批推动社会变革的人才,管仲、李悝、吴起等等变法大家们,在中原文明的西陲之地。

一个被称作商鞅的人在学习了前人的变革经验之后,在秦国大地上推行了影响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伟大变革。

我们在研究商鞅变法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商鞅的名字有着很多的叫法。

有叫商鞅的,也有叫卫鞅的,还有叫公孙鞅的,更有人说是姬鞅。那商鞅究竟是姓什么呢?

现在做广泛的解释是商鞅是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

这就让人很奇怪了,又是姓又是氏,在流传最广的名号里既没有姓也没有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姓的诞生

单单是看姓这个字,就能知道这个字的古老,一般来说,这种带女字旁的字,很多都和上古时期的母系社会存在着各种关联。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姓的来源相当的古早,最早是起源于还没有文字记载的图腾崇拜时期。

每个部落都有着各自崇拜的图腾,有的是力大无比的熊,有的可能就是致命的蛇等等。

在部落交流之中,各自都有着各自的文化符号加以区分,当然,这种交流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战争,另外一种就是和平。

和平交流中的一种就是婚姻,上古母系社会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实行的普罗路亚婚,就是群婚制度,而非我们现在的对偶婚制度。

两个部落可能在某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合进行基因交流之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但是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很多问题,部落人数过多的话很可能会出现互不相识的情况。

按照我们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近亲三代之内结婚会大大增加遗传病的风险、生下智力残缺或者有其他疾病的后代。

上古时期虽然没有研究,但在漫长的岁月之长相比也发现了这种规律,于是每个部落都用各部落的图腾为标志。

用以区分族内人和族外人,同姓之间不准结婚,就避免了近亲结婚的现象发生。

这一时期,由于农业还不成熟甚至还没开始发展,食物来源主要还是靠采集,狩猎所得远远满足不了庞大族群的每日所需。

所以擅长采集的女人们掌握着部落里的食物大权和生育大权,你部落首领也往往是女性。

所以在母系社会时期诞生的姓,多半都是女字旁,例如夏朝王室的姒姓、周王室的姬姓、西羌的姜姓、东夷部落的嬴姓、姚姓等等。

除此之外,这种群婚制度也导致了大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产生,甚至连母亲自己一辈子都只能见到孩儿他爹一面,更不要提孩子了。

每当孩子问起来我从哪里来时,母亲可能会说生你那天吃了个鸟蛋、去雷泽旁边玩了一圈种种理由,也就有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感应而生等诸多充满想象力的生命起源。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你想去姓父亲一方的姓,都可能不知道父亲姓什么,因为上古时期的原始风俗,母亲的对象可能远不止一个。

这倒也不必避讳什么,时代不同,礼仪道德也不同,或许古人看我们现在的同姓之间的婚姻也是违背伦理纲常的。

要知道,韩国直到1997年才废除了不准同姓结婚的法令。

氏的来源

而氏的来源就比较晚了,是由母系社会迈向父系社会之后才产生的。其实氏产生的自然初衷和姓是产不多的,都是为了区分族群,避免近亲结婚。

在迈入农业社会之后,采集经济已经不再是食物最主要的来源,力气大的男人从事农业生产,创造的劳动财富远远赶超了女性,所以获得了比较高的社会地位。

同时,由于农业的发展,一片区域内能养活的人变得更多,一个同姓的部落越来越大,城市开始出现,一个同姓的部落人数甚至会远远超过原来好几个不同姓的部落人口之和。

这时候的同姓结婚也就不可避免了,所以为了在同族之间相互区分,氏就应运而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婚姻制度已经从原来的普罗路亚婚转变到了对偶婚,稳定的一夫一妻关系开始出现,女性嫁入父系氏族的亲矿业逐渐成为主流。

所以即使姓还是女字旁的姬、尧、姜,但这些姓氏所代表的就是那一条万年不变的祖传Y染色体了。

并且由于父系社会私有制的产生,阶级也开始分化,氏不仅仅是区分血缘,更有了区分阶级贫富的作用。

一些掌权的男人们开始以自己的封地、官职、专业技能为氏,用以和其他人区分开来。

“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

所以,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拥有氏的,在先秦时期,只有地位高的男子才能称氏,而女子只能称姓。

后来生产力再次突飞猛进,封建地主兴起,旧奴隶主贵族没落之后,宗法制度礼崩乐坏,姓和氏才逐渐混淆。

在部族与部族之间的交流、或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时,往往会以国为氏。

当然也有一些是后世学者不知其名而私自冠氏,比如褒国的共主嫁给了周幽王,她的名字就是褒姒,褒是以国为氏,姒就是褒国王族的姓。

理解了姓和氏的区别,我们就好分析商鞅的各种名字来源了。

商鞅的各种叫法缘由

商鞅是卫国人,卫国是周朝初年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卫国一带本来是商王朝的王畿之地。

但在武王伐纣之后就变成了周人的领土,周武王念及“亡国不绝祀”传统,将纣王儿子武庚留在朝歌继续供奉商朝先祖,但没想到后来爆发了叛乱。

周公旦平叛之后将文王第九子康叔封分封到了卫国,管理商朝余部。

而康叔封就是随爹周文王姓姬,之前被分封到康国,所以叫康叔封,后来又被分封到了卫国,所以也可以称其为卫封。

我们的商鞅也是一个道理,商鞅是卫国人,所以也可以以国为氏,被外人称之为卫鞅。就后是三国时期的武将们自报名号之时,往往会带上自己的家乡。

“吾乃常山赵子龙”、“吾乃燕人张翼德也”等等,虽然这是明清时期的白话语言,但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古人自报家门时带上家乡的风俗。

但商鞅虽然姓姬,却不能被称之为姬鞅。主要是因为当时周朝的礼法制度,只有嫡出的王室才能用姬姓,商鞅是庶出的贵族,虽然也是贵族,但不能使用姬姓了。

并且在卫国国内之时,大家都是以卫卫氏、以姬为姓,取名的单字也就那么多,怎么区分谁是谁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地位的高低来进行区分了。

在宗法制度之下,除嫡长子之外的其他的儿子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

商鞅是卫国公族的庶出旁支,可以用自己的血统为氏,来和其他卫鞅区分开来。商鞅是公族之孙,所以可以叫做公孙鞅。

当然,这种叫法只能在卫国国内叫,其他诸侯国的公孙也是不计其数,难保不会出现一个同名的。

至于流传最广的姓氏“商”,则是商鞅凭借自己的本事得来的姓氏。商鞅在为国学习了大量的知识,也看到了当时正处在改革浪潮之中的其他国家变法图强的案例。

空怀一身抱负,却因卫国太过保守而报国无门。听闻秦孝公招才纳士,才由卫入秦,和秦孝公一拍即合,决定在秦国实施变法。

公元前340年,秦魏第五次河西之战,商鞅率领赳赳老秦大败魏军,极大地提升了秦国的民族自信心,秦孝公大喜过望,论功行赏之时将秦楚边境的商於十五邑分封给了商鞅,世称商君。

结语:

于是商鞅就以封地为氏,自称商鞅,这一姓氏和姬、卫、公孙这种在当时烂大街的氏不一样,是商鞅自己凭本事得到的封号,也更容易加以区分,所以就最为广泛地地流传了下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华侨旗帜”陈嘉庚的体育情怀 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中 有这么一位 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伟人 他不仅用教育点亮了智慧的明灯 更...
原创 他... 北宋末年,多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宋江以及方腊的起义。在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是被朝...
原创 杨... 1973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作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杨勇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议结束后,周总理找到...
原创 北... 大一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周围不能有平起平坐的政权,周围应该都是藩属国或者是朝贡国,他们的首...
原创 我... 在浩瀚的旅行者群体中,不乏热衷于收集世界各地特色物品的旅人,然而,归途之后,往往面临着一场“幸福的烦...
原创 东... 六、曹魏西乡侯张既 张既,字德容,冯翊高陵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大臣。 张既 张既与其他曹魏名...
原创 美... 在探讨文化自信与历史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个问题: 为何日本人、韩国人和越南人在将自己的文化与...
原创 古... 有句成语叫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着火了,火势很旺,人们为了救火取护城河内的水,最终殃及了河里...
原创 关...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风云聚会的时代。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意之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
原创 郑... 人类文明是一步步探索出来的,说起这点,我国古代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都能很好地印证这点。 郑和...
全球投资时代,谁是投资者的“远... 1492年9月,哥伦布乘坐着大型帆船,率领着90人的航海船队,在航行了近2个月后抵达美洲的瓜纳哈尼岛...
原创 九... 皇帝的宝座极具诱惑力,谁不想在有生之年能够成为天下之主,成为这普天之下身份最为高贵的人,而自古以来要...
原创 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各自国家文化的瑰宝。然而,当不同国家的英...
原创 资... 项羽乌江自刎,以失败告终。他对刘邦服气了吗?没有! 乌江亭长劝项羽渡江东归:“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
原创 古...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真的是数不胜数,很多名字都是耳熟能详的。纵观历史,武将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原创 日... 随着日本动漫或次元IP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也带动了日本文化的对外输出。特别是近代各热血游戏和漫画...
原创 长... 在中国千余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1904年最后一科考试进入前三甲的分别是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三人。民...
原创 古... 朱元璋是布衣农民出身,小时候的生活贫困无比,但他也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的性格非常的严明,生平最痛...
卜工再谈三星堆:六个宝藏坑的分... 青铜大立人、顶尊神坛、龟背形网格状器……这些精美又神秘的三星堆青铜器究竟是因何而铸造?它们为什么会被...
原创 清... 张芾被任武处死后,回民知事大,不反不行了。加上回有宗教之团结,不少阿訇都做了起义的领导人物,阿訇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