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血战染长平,功过至今不厌评。竖子无情杀降卒,赵王有恨愧书生。两千余载一词训,四十万魂同日坑。天令斯文蒙此辱,中华始幸有同衡。”——王东满
一场秦赵长平大战,四十万赵军魂散此地,也让强赵从此走下神坛,百年经营毁于一旦。
而说到的长平战败,其实主要问题便在于赵王丹的决策,若非赵王犯下的三次错误,长平胜负仍未可知。
不过,赵王丹又真是“千古庸王”吗,毕竟长平惨败之后,赵国却又一举胜秦,甚至打掉了秦朝二十年的外扩结果,让秦人“士民倦,粮食竭”,二十年之内不敢言兵,如此才能当称一方雄主。
这一庸一雄之间又隐藏着什么,且从公元前270年说起。
丹之庸:三错败长平,损兵又衰国
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以赵国不履行换城诺言,派秦客卿胡阳为将,率军讨伐赵国。胡阳经过研究后,相中了阏与一地,此地是晋阳与邯郸的连接点,而这两座城又都是赵国的两大板块,所以拿下阏与对未来分割赵国大有益处。
但阏与一战,赵奢一战成名,将秦军败于阏与城下,致使秦朝的分赵计划落空。
然而,阏与一战的失败,并没有让秦就此放弃分赵的计划。秦昭襄王在历经八年的远交经营后,于公元前262年,命白起率秦军大举进攻韩国,秦韩两国力战数次,韩军屡战屡败,被斩近五万余军士,所丢城池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有个城池名叫野王。
这城名虽然听着有趣,但却是实打实的战略要地——野王城是上党城与韩国的连接点,所以,一旦野王城丢,那韩国的上党就成一座孤城了,几乎已成秦军的囊中之物。
而上党其实就是秦发动战争的最终目的,那上党究竟有何魅力,竟让秦军开拔十万大军也要拿下呢。
原来,上党位于阏与旁侧,是秦赵韩魏交界地,若秦朝拿下上党,那向北可行分赵之策,向南可直取韩都新郑,向东更是直捣魏国,而且此地还能与洛阳遥相呼应,可谓难得的东进路口。
不过,就在秦国以为易取上党时,上党守将却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举动——率上党投降赵国。
当时的上党守将名叫冯亭,此人眼见上党不保,便心生最早的驱虎吞狼之计,他将上党城归附赵国,这样便能引得秦赵相争。
赵王丹眼见可以白得一座城池,欣然接受了冯亭的献城,而这便是赵王丹犯下的第一错,原因在于秦国对上党的渴求,那是人尽皆知的,此时如果赵国突然“虎口夺食”,那必然遭来最猛烈的报复。
事实也确实如此,秦国在听说冯亭的献城后,当即展开了攻城决战,上党瞬间沦陷,赵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得了个“寂寞”,而且还要为了这个“寂寞”举重兵与虎狼秦军交战,这让赵国内部出现了矛盾,前线战势并不乐观。
在这样的时局下,赵王丹犯下了第二错——战事不利,贸然示好。
当时的赵军主将廉颇,率军与秦军交战几轮,发现秦军兵锋正盛,赵军损失惨重,所以选择了筑墙而守,坚守待援。
其实赵老将军的战略是正确的,第一是秦军劳师远征,粮草供给十分不易,不足以支撑长久战。第二是当时诸国皆忌惮秦之崛起,如果秦赵两军对峙,那诸国是很愿意派出援军围剿秦军精锐的。
但赵王丹却偏偏在此时选择了示好,而秦国也将计就计,频频向赵国献殷勤,这导致诸国一时间不清楚秦赵关系,所以都选择了作壁上观,让长平的赵军迟迟等不到诸国援军,军心渐变。
好在廉颇老将军坐镇,前线赵军才得以稳住。但也是在此刻,赵王丹又犯第三错——听信传言,中秦离间。
原来,廉颇老将军的坚守战略已经初见成效,秦军这边的粮草已经成为了大问题,所以秦相范雎想到了离间计,他遣人扮作货郎潜入邯郸,在城中散步“秦军不惧廉颇,只畏赵将赵括”的传言,赵王丹对此信以为真,不顾括父赵奢的反对,临阵换赵括为将。
最终,“纸上谈兵”的赵括错误估计形式,又逢秦军暗中易帅,被秦军诱敌深入,赵括战死军中,四十万精锐被尽数围歼,仅百人逃回了赵境。
赵王丹的长平三错,缔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庸王形象。
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位“庸王”,在长平之战后,三计胜秦,使得秦国二十载不言兵。
丹之慧:三计振赵国,败秦又收地
长平之战秦军坑杀四十万赵军的消息,迅速传遍了诸国,这让诸国对于秦国的忌惮更深了,纷纷将秦国视为眼中钉,而白起经此一战,也准备乘胜进军。
这时,历经大败的赵王丹突然明智了起来,施展第一计——以骗议和,对秦离间。
曾遭受秦国的离间计,赵王丹也懂得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道理,他先以六城为代价,向秦国议和,而后又命人游说秦相范雎,表达白起已经功高震主,于秦国不利等等,这使得范雎也深以为然,在劝说了秦昭襄王后,秦国主将白起由此被罢免,并被召回了秦都。
但毕竟只是骗局,白起被召回秦都后,秦国并没有收到六城,秦昭襄王又一次感觉到被耍,再次兴兵伐赵,但白起心怀不满,称病在家,让秦朝只好另立新将。
赵王丹面对新的秦军主将,又一次施下第二计——启用廉颇,重振赵军。
赵王丹将廉颇重新拜为主将,然后举邯郸城执行廉颇的坚守待援之策,而新上位的秦主将年轻气盛举兵强攻,但邯郸城坚且军民团结,一连几次将秦军败于城下,直接挫败了秦军的兵锋,两军形成了对峙之势。
在秦赵对峙后,赵王丹再施第三计——精谋外交,合纵抗秦。
眼见秦赵再次对峙,而且还是在赵都邯郸城下,六国都开始摩拳擦掌,若此时再不出手,只怕赵亡之后,秦军的目标便是诸国了。赵王丹瞄准这个时机,派遣使臣求援,使得六国起兵合纵抗秦。
联军不仅将秦国大败赵境之内,还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魏国河东郡、安阳、汾城,赵国太原郡、皮牢、武安,韩国上党郡及汝南。
秦军在此战中损失惨重,不仅精锐损失殆尽,前二十年的苦心扩张成果也一并毁去,而且国内也开始进入厌战畏战的状态,致使秦国在未来二十年都不曾再动刀兵。
这样的赵王真的傻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总结:
论道赵王之三错又三计,我们其实不难发现,赵王丹虽然有昏聩的一面,但大败之后的冷静行事,还是颇有一代雄主的风范的。
诚如后世所述,赵王丹能够带领赵国走过最艰难的时段,其本身是具备一定的实力,只不过后代却未能继承这般能力,再加之赵国出了个千古奸相郭开,最终,赵国至此走向了末路,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