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十八条好汉,历史上有些人物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人物或原型。比如,铁枪大将来护儿、双锏大将秦琼、皂袍大将尉迟恭以及赤发灵官单雄信,都是可以在史书中找到原型的。而排名第一的西府赵王李元霸、第三的三公子裴元庆、第七的冷面寒枪罗成、以及第十五的挂锤庄庄主梁师泰,背后都有明确的历史原型。
但除了这些,像宇文成都、杨林、熊阔海、伍云召、尚师徒、新文礼等人物,几乎没有任何可考的历史原型。以宇文化及为例,虽然他有两个儿子——宇文承基和宇文承址,但并没有记录显示他的后代中有任何一位擅长武艺。而杨林这个人物,虽然名字与大名鼎鼎的杨素有些相似,但杨素更侧重于文学,且以诗文歌赋为主,实战经验则相对较少。 通过《旧唐书》《新唐书》以及《隋唐英雄》系列小说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李元霸的历史原型其实是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裴元庆对应的是裴仁基的儿子裴行俨;而罗成的真实身份是罗士信(在一些版本的小说中也称罗成字士信);梁师泰的原型则是梁师都,他在历史上有“为大度毗加可汗,解事天子”的美名。 从这些史实可以看出,隋唐十八条好汉中,确实有八位有历史原型可追溯。那么,秦琼能否击败其中的几位高手,便成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根据小说中的排名顺序,秦琼的第一个对手就是排名第一的“西府赵王”李元霸。 李渊有二十二个儿子,其中四位是他与窦皇后所生的嫡子,分别是太子建成、秦王世民、卫王玄霸和巢王元吉。值得注意的是,李玄霸的名字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改为“元霸”,这是因为当时为了避讳康熙皇帝的名字,甚至“玄武门”也被改成了“神武门,而玄霸这个名字自然也做了修改。 李玄霸出生在公元599年,比他的弟弟李元吉(出生于603年)年长四岁。但李玄霸并非以武功著称,实际上他从未真正参与过战斗,因此他显然不是秦琼的对手。史书中记载他聪明但早逝,年仅十六岁便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因此他没能参与当时的战斗。 熟悉《两唐书》的人自然知道,秦琼以勇猛闻名,若历史中的秦琼与李玄霸对战,这显然会显得有些“欺负人”。 李玄霸并不是秦琼的对手,而排名第三的裴行俨,的确是一位武艺高强的猛将。据《隋书》和《两唐书》记载,裴行俨在瓦岗军中的地位显赫,曾被李密封为上柱国、绛郡公。在武功上,他的实力可以与程咬金相提并论。在与王世充的战役中,裴行俨曾中箭落马,但幸得程咬金救回。 裴行俨、秦琼、程咬金和罗士信等人,曾因种种原因被王世充俘虏。裴行俨后来成为王世充的侄女婿,但并没有像秦琼、程咬金那样归顺唐军。罗士信则带领兵力从另一战线加入了唐军。裴行俨与裴仁基曾密谋推翻王世充,并复立越王杨侗为皇帝,结果阴谋败露,裴行俨被杀。 可以说,裴行俨是一员猛将,但他的实力依然未必能够压倒秦琼,所以秦琼击败他并不让人意外。 罗成,也就是罗士信,在隋唐十八条好汉中位列第七。他和秦琼是少年时的战友,曾在齐郡通守张须陀麾下并肩作战。两人勇猛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三国时期的张辽——张辽被誉为“破敌”,而秦琼与罗士信则是“灭敌”。 罗士信的枪法出神入化,但与秦琼相比,稍逊一筹。后来他在刘黑闼手下败北并被处死。但在此之前,刘黑闼曾在列人县败给了秦琼。 罗士信作为秦琼的好友,他与梁师都、尉迟敬德、单雄信等人则是秦琼的对手。梁师都在《两唐书》中有传记,连柴绍和薛万钧都难以打败他,别说秦琼了。尉迟敬德和单雄信则曾与秦琼交手,且两人并非朋友,关系相当紧张。史料记载,秦琼和单雄信并不和睦,反而是敌人。 在演义小说中,秦琼并未在李世民杀单雄信时出现,因此没能参与其中。但根据《两唐书》记载,秦琼曾亲自参与平定王世充,是唐军的主力之一。 在征讨王世充的战功中,秦琼表现出色,得到了李渊的赏赐,被封为国公。 与单雄信不同,尉迟敬德的命运稍好,他没有被杀,而是被李世民招为心腹。秦琼在历史上活捉了尉迟敬德,而这一战功被写进了秦琼之子的墓志铭中。尉迟敬德并非主动投降,而是被秦琼生擒。秦琼之子继承了爵位,且娶了尉迟敬德的孙女,进一步证明了这个事实。 尉迟敬德等人显然无法与秦琼抗衡,最终只剩下来护儿未被提及。细读史料可以看出,秦琼几乎与所有好汉都有交手,但他与来护儿没有敌对关系。来护儿不仅是忠臣良将,还是秦琼的伯乐,对秦琼有着知遇之恩。 秦琼初入军时,曾是来护儿的警卫副官,来护儿对他十分器重。即便是军中其他人都感到惊讶,来护儿却对秦琼给予了特殊的关注,认为他将来必定成就大业。 熟悉《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读者知道,秦琼虽然是隋唐时代的第一高手,但他也并非无敌。隋唐的猛将中,自然也有几位是秦琼无法轻易战胜的。秦琼自己也承认,自己多次受伤。“叔宝每随太宗征战,遭遇强敌,屡次受重伤,流血无数,怎能不生病?” 在隋唐十八条好汉中,秦琼位列第十六,这显然是有些不公平。而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排名最后,更显得荒谬。由此,留给读者的疑问是:以正史为依据,秦琼在隋唐的高手中应排第几?他能击败其中哪些高手?为何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琼的排名却落在程咬金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