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录》记载,顺治八年二月,追论睿王多尔衮的罪状,提到:擅自诳称太宗文皇帝之即位原系夺立,以挟制中外。这表明多尔衮曾声称他的兄长,即清太宗皇太极,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继位,而他自己才是努尔哈赤真正的继承人。他这么说,是为了为自己日后的篡位做铺垫。然而,在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突然去世,篡位的计划也因此未能实现,顺治帝继位亲政,这也成了多尔衮的罪行之一。
那么,皇太极是否真的抢夺了多尔衮的皇位呢?细看清朝的开国史会发现,这其实是多尔衮为自己脸上贴金的行为。接下来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并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他所推行的是八王共治的制度,而非传统的继承制。因此,他并没有在自己去世前明确选择一个继承人。在努尔哈赤看来,八王共治能够确保政权平稳过渡,而不是单一继承人的专制。努尔哈赤并没有自我否定,完全排除其他人的可能性。八王共治即使在他去世后,也未必直接产生单一继承人,而是通过八旗贝勒的推选来决定新汗。 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政权,不是中央集权式政权,而更像是一个草原式的政权。努尔哈赤推崇的八王共治制度意味着,虽然他始终拥有着巨大的威望,但政务决策的权力是由多个王子和旗主共同决定的。努尔哈赤并没有完全集中权力,而是通过这样的制度来避免形成家族内斗和独裁。 而在天命五年(1620年),努尔哈赤明确提出,八位贝勒是汗位的共同决策者。在这个制度下,尽管每一位贝勒都拥有一定的权力,但他们的权力是被相互制衡的。努尔哈赤在选择继承人时,显然并没有倾向于某一个特定的贝勒。 根据《东华录》记载,努尔哈赤在晚年通过这样的制度确保政权的稳定。天命七年,他曾提出,尔八人同心谋国,意思是八位贝勒在努尔哈赤去世后,将共同决定新汗的人选。因此,努尔哈赤的继承制度并没有单一指定继承人,且他并未明确表态要由皇太极继承。 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确实是努尔哈赤理想的继承人。虽然他没有在努尔哈赤去世前明确继承,但从努尔哈赤的用人策略来看,皇太极在八王共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次,努尔哈赤晚年对嫡幼子多铎的宠爱远超过多尔衮。努尔哈赤一生在白山黑水之间经历了艰难的生存环境,在他的治下,虽然后宫多子,但他对第四任大妃阿巴亥所生的三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尤其宠爱。而多铎作为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儿子,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地位。努尔哈赤甚至将自己所亲领的两黄旗的权力分配给阿济格和多尔衮,并进一步将重要的旗位安排给多铎。 例如,努尔哈赤亲自将镶黄旗的旗主给了多铎,而不仅仅是将其置于更有权势的阿济格手中。通过这些行为可以看出,努尔哈赤更倾向于将帝位传给多铎,而不是多尔衮。 多尔衮虽然表现出色,且在后来的历史中有许多重要战绩,但他并没有得到像多铎那样的宠爱。尤其是在多尔衮未能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才能时,努尔哈赤并未考虑传位给他。总的来说,皇太极并没有抢夺多尔衮的皇位。努尔哈赤推行的是八王共治的格局,并未明确指定继承人。即使之后多尔衮表现出色,努尔哈赤晚年依然最喜欢嫡幼子多铎。而多尔衮的争权行为,更多是为自己日后的权力争夺制造舆论,来为自己塑造更有利的历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