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版本的《三国》中,赵云在进攻桂阳时提到自己从未与敌手大战三百回合,然后他用青釭剑把管军校尉陈应玩弄得换了几次武器。然而,这个情节在电视剧中显得有些夸张,但在《三国演义》原著中,赵云和陈应的对决就简单多了: 赵云大怒,挺枪骤马,直取陈应。应捻叉来迎,两马相交,战到四五合,陈应料敌不过,拨马便走。赵云追赶。陈应回顾赵云马来相近,用飞叉掷去,被赵云接住。回掷陈应。应急躲过,云马早到,将陈应活捉过马,掷于地下,喝军士绑缚回寨。 赵云大怒可以看作是赵云的标志性技能,能够在这种怒气中逃脱的敌将不多。陈应能够坚持四五回合,至少也算是二三流的勇士,能活捉他而不是直接被赵云击杀,说明他还算有点运气,至少比河北的四庭柱之一高览要幸运。
新版《三国》中有许多不太靠谱的地方,其中,刘三刀和北海勇将王冲联合起来想夺取赤兔马的情节尤为搞笑。王冲和刘三刀最终同归黄泉,接下来是张飞与吕布单挑,最后关羽和刘备与吕布合力作战,虽然最终获胜,但却也让吕布的天下第一的名号得以牢固确立。在三国中,地位较高的武将往往都不会与其他人联合群殴,吕布却成为了例外。 深入研究三国史料可以发现,赵云和马超都已出道时,吕布还在世,他们未曾与吕布交手,未免让人感到遗憾。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假设赵云真的与某个三国名将打满一百回合而未分胜负,那么结局会怎样呢? 在《三国演义》原著中,赵云曾与不少敌将交过手,也有很多敌将死于赵云的梨花枪(有时也说是亮银枪或涯角枪)。但真正能与赵云打过五十回合以上且未分胜败的敌人并不多。例如,河北四庭柱中的文丑、曹操麾下的许褚,都在五十回合内未分出胜负。 许褚与赵云大战五十回合未分胜负,那么曹营中的典韦、徐晃也应该能做到。袁绍手下的颜良和文丑也应该有这个能力。这五位与赵云同代的三国猛将,在公平条件下若与赵云一较高下,需多少回合才能分出胜负呢?这个问题也非常有趣。 赵云从未与任何敌人大战三百回合,他的回合记录是五六十回合和五十回合,分别是在磐河之战与文丑、穰山之战与许褚,但这两场战斗都被外力干扰。赵云刚出道时,是一位身高八尺、浓眉大眼、面容威武的年轻将军。他与文丑交手五六十回合,公孙瓒的援兵赶到,文丑知道单打独斗不敌,便选择了撤退。 公孙瓒与吕布交过几回手,未曾败北,而文丑在不到十回合内击败了公孙瓒。由此可见,文丑虽不如吕布,但绝对强过许褚、徐晃和典韦——许褚与吕布战了二十回合后才开始显现败象,徐晃则在二十回合后被颜良击败。若将曹营三大猛将排序,许褚排第一,典韦排第二,徐晃排第三。 为什么许褚排在典韦前面呢?这得从濮阳之战谈起。在那场战斗中,许褚主动单挑吕布,而典韦则是在曹操下令后才参与围攻吕布。显然,许褚在勇气方面更胜一筹。如果用吕布的方天画戟来称量,许褚应该比典韦重一些。 许褚与吕布大战五十回合,在穰山与赵云交手五十回合,尚未分出胜负,直到关羽和张飞从两侧赶来,许褚只能选择逃跑——毕竟许褚明白,自己不仅打不过吕布,也打不过关羽、张飞和赵云联手。 许褚虽然没有吕布的技巧,但仍然是赵云的劲敌。与赵云的对手中,颜良、文丑、典韦也可以算是劲敌。赵云如果要超越吕布,肯定得首先拿下这些挑战者。 吕布、颜良、文丑、典韦和许褚,这五位猛将都能算作赵云的对手,而我们今天讨论的,仅限于这些与赵云有直接交手的武将。与赵云同属刘备麾下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暂不讨论。 首先谈许褚和典韦:这两位武力相当,许褚与马超大战二百三十回合未分胜负。如果没有关羽和张飞从旁助阵,许褚与赵云再打一场五十回合,完全没有问题。典韦与许褚的武力相当,因此,典韦也有能力和赵云打满五十回合。 许褚与赵云打满一百回合毫无问题,而武力明显高于许褚的颜良和文丑与赵云交手,应该轻松过百回合,并有可能取胜。颜良和文丑虽然不及吕布,但比许褚和徐晃更强。颜良与赵云对战时,至少有一半的机会能在一百回合后取胜。文丑是河北四庭柱的第二号人物,能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还从容撤退,而颜良与赵云单挑,胜算应该更大。 许褚与典韦与赵云打满一百回合的可能性虽大,但取胜的机会不大;颜良与文丑则能够与赵云打满一百回合,并有一定的胜算;而吕布与赵云单挑,若打满一百回合,吕布可能会倒下,但这未必是赵云的胜利,除非赵云带着曹操的青釭剑从建安十三年穿越到建安三年(吕布去世时)或初平元年(吕布与三英战斗时)。 吕布没见过青釭剑,而且青釭剑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锋利。若它真如传说中那般削铁如泥,曹操就不可能被马超追得割须弃袍。赵云后来也很少使用青釭剑,可能是因为他发现这把剑破甲断兵的能力并不如预期强大。 最终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仅凭武力对决,赵云能否在吕布的方天画戟下支撑一百回合?如果两人打满一百回合,赵云又有几分胜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