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命八大臣中,为何只有肃顺被慈禧下令斩首?只因他犯了3个错误
迪丽瓦拉
2024-12-07 18:03:46
0

原标题:顾命八大臣中,为何只有肃顺被慈禧下令斩首?只因他犯了3个错误

读《我的前半生》,了解晚清历史!大家好,我是方圆,今天我继续来给各位读者讲解“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我们都知道,在咸丰皇帝去世之后,皇位便传给了年仅六岁的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不过由于同治年纪尚小,故而由咸丰临终前钦命的“顾命八大臣”共同辅政。

这八个顾命大臣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和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五个军机大臣。

但实际上真正掌握大权的,就只有两个亲王和肃顺,不过肃顺才是他们七人的真正领袖。用溥仪的话来说就是:“肃顺才是其中的主宰和灵魂”。

而最后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在同治皇帝刚继位的时候,肃顺等人就开始把持着朝政,飞扬跋扈,好不威风。

然而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在两个多月后,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便联合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等人发动政变,将这八位顾命大臣都给抓了起来。

最后肃顺被慈禧下令斩首,载垣、端华两位亲王被赐死,其余五位大臣或被撤职、或被流放,总之没一个有好下场。

但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这顾命八大臣中,为什么只有肃顺一人被下令斩首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溥仪晚年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找到答案!

溥仪在书中说到:肃顺之所以会遭到杀身之祸,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由于他取得了朝廷实权的这个集团的主宰,而这个集团正对当时新形成的一个势力采取排斥的态度,换话说,他们没有认清楚在北京正和洋人打交道的恭亲王这时已经有了什么力量。”

溥仪的解释,一语中的,肃顺集团的崩塌,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能认清楚当下的形势,错误估计了当时正在北京与洋人打得火热的恭亲王的实力,故而才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可问题是,这八位顾命大臣应该是命运同体才对啊,为何只有肃顺一人被下令斩首,其余人等要么是被赐死,要么是被撤职流放呢?

理由很简单,只因为肃顺犯了这3个致命的错误!

一、过分轻视慈禧

慈禧原来只是一个宫女,只是由于后来为咸丰生下了一子,故而才受到咸丰的宠爱,被封为贵妃。等到载淳即位之后,母以子贵的慈禧才当上了太后。

但对于肃顺来说,他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女人的。比如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之后,咸丰便匆忙带着一行人逃亡热河。

由于出来的比较匆忙,因此所乘坐的马车也都十分简陋,懿贵妃(慈禧)这一路上被马车颠得十分难受,于是便让人给肃顺说一下,让他给自己换一辆结实舒适的车子,肃顺随口说道:“等到了前面的镇子再换。”

然而等到咸丰的“逃亡大军”途径到一个镇子时,肃顺却只顾着取悦咸丰皇帝,而对之前慈禧的要求置若罔闻。等到慈禧又叫人来给肃顺说时,肃顺很不耐烦地说:“现在哪有马车换,就算有,也得先给皇后换,你难道没看见皇后乘坐的马车也破旧不堪吗?”

此时的慈禧坐在马车里,对飞扬跋扈的肃顺是又气又恨,但无奈此时的她没有什么权力,因此也只能干瞪眼罢了。

当然了,也许你会说肃顺瞧不起慈禧,是因为她现在的地位不够高,但即便慈禧做了皇太后,肃顺也没有改变对她的看法。

比如在慈禧刚当上皇太后时,就有一个御史跑出来奏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但却遭到了肃顺等人的驳斥,说本朝根本无此前例。

虽说这其中有“权力博弈”的因素在里面,但这也表现出了肃顺对慈禧的藐视,认为她不过一介女流,怎能主政超纲。凡此种种,无一不流露出肃顺对慈禧的轻视!

二、肃顺曾建议咸丰将慈禧处死

咸丰皇帝体弱多病,在逃到热河之后,身体状况更是一天不如一天,本该由他批阅的奏折,很多时候都处于停滞状态。

咸丰在位时,由于慈禧粗通文墨,因此咸丰便让她协助自己共同批阅奏折,向来喜好权力的慈禧自然也是乐在其中,时间长了,也对国家大事颇有见解,有时候甚至连咸丰都得按照她的意思办!

不过,清朝定有祖制“后宫是不得干政”的,所以慈禧的这些行为,很快便遭到了朝臣的反对和抵制,肃顺甚至建议咸丰效仿汉武帝除掉“钩弋夫人”的故事将慈禧赐死,以正视听!

但咸丰并没有采纳,一来两人的感情很深,二来也不想让自己的独子载淳失去母亲。后来,咸丰还在不经意中将此事透露给了慈禧。慈禧知道后,对肃顺的恨又多加了一层!

三、公然夺权

咸丰临终前,留下遗命让“八位顾命大臣”共同辅佐朝政,但咸丰也担心这八位手握大权的顾命大臣有不臣之心,要是他们学当年的多尔衮,把持朝政该怎么办呢?

因此,咸丰在临终前便赐给慈安和慈禧一人一枚金印,并交代说,凡是军政大事,须经两宫太后的同意并盖上印信之后方可生效。

但当咸丰去世之后,肃顺等人并没有遵从咸丰的遗命,而是告诉慈安和慈禧,国家的军政大事均由他们八人做主,她们两宫太后只需要盖章就可以了。

这对于没有野心的慈安来说倒无所谓,但对于慈禧来说,却是公然夺权。慈禧也不傻,她立即以“违背咸丰遗诏”为由,狠狠斥责了肃顺等人。不过,此时的肃顺大权在握,根本不在乎这些。

但这却在慈禧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耻辱的烙印!

因此在这样的局势之下,慈禧必须要想方设法将这八个人给解决掉,否则现在只是夺权,将来说不定连命都没了。因此慈禧便说动慈安一起,共同商议除掉这八人的策略。

最后,她们决定联合在北京与洋人打得火热的恭亲王奕䜣一起,共同处理掉这八人。

后面的事情我们在前文已经说到了,慈禧等人发动了辛酉政变,将这八位顾命大臣给抓了起来,其中肃顺被下令斩首,两位亲王被赐死,其余五位大臣被革职流放。

而肃顺之所以会被慈禧下令斩首,其原因也就是以上三种!当然,这只是作者结合溥仪《我的前半生》一书中的内容给出的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或看法的读者,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当然了,其实关于这样的故事,在溥仪的著作《我的前半生》中还有很多。那些很多你很难搞清楚的晚清历史问题,基本上都能在此书中找到答案。故而这也是想了解晚清历史的读者的必读书目之一。

虽说市面上关于晚清历史的书籍有很多,但我还是比较偏向于溥仪的这本自传,毕竟作为大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对晚清这段历史,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今天,我就将这本优秀的历史巨著推荐给你,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叙述,来看一下晚清帝王家的恩怨情仇。

这是一本‘精装典藏版’,原价99元,现在活动价仅售79元,其实也就一顿饭钱而已,却能让我们了解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同时找寻出清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等,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已经有很多读者已经种草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喜欢的读者可以直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 }

我的前半生溥仪精装典藏版

¥79

购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睡虎地秦简出土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活动现场。聂杰杰摄 11月8日,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睡虎地秦简出土五十周年纪念活...
原创 韩... 狡兔死,走狗烹;蜚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句话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我们常常在酒桌上听...
原创 五... 五胡乱华时期,神州大地陷入了深重的黑暗。北方的大片土地几乎完全沦陷,眼看没有一丝希望。这一切的根源,...
原创 辽... 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权,但由于其境内有大量的汉人,为了有效管理,辽国的统治者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度。...
原创 使... 提到枪法高手,我们常常会想到历史和小说中那些令人敬畏的武将们。像龙胆亮银枪、五钩神飞枪、浑铁无缨杉篙...
原创 她... 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史记·吕雉本...
古DNA测序发现:秦始皇祖母陵... 由中国科学家牵头的国际团队通过古DNA测序技术发现,秦始皇祖母夏太后陵墓中出土的长臂猿是一个新物种,...
原创 秦... 秦始皇的陵墓自从建成至今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依然保持着神秘的面纱,未曾被全面发掘。即使今天的科技非常...
原创 杨... 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应邀参加日本驻汉口领事馆举办的一场宴会。宴会在下午五点钟结束后,他急忙...
原创 李... 李天佑与刘兴元:两位名将的传奇对比 在解放军历史上,李天佑无疑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是开国上将,拥有辉...
原创 战... 秦国虽然最终一统华夏,但在战国初期,其国力并不突出,甚至在关东的诸侯国眼里,秦国不过是西部的蛮族而已...
原创 秦... 汉武帝刘彻自十六岁即位以来,凭借其卓越的治国理政能力和远见卓识,为西汉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治...
原创 隋... 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中有许多女性英勇的事迹,除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外,还有穆桂英挂帅,这些女将们个个英姿飒...
原创 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在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中,荔枝...
原创 苏... 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非常高兴。但尽管苏联解体了,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量军事资源,依然保持...
原创 王... 很多人对王莽这个历史人物存在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人认为他可能是穿越到古代的80后。这一看法来源于王莽在...
原创 5... 寂静的荒野上,几名士兵整齐地站在路两旁,军容严整。为首的中年男子面容刚毅,心中却隐隐焦虑,他不时地在...
原创 三... 三国东吴五大猛将:个个骁勇善战,孙坚名列其中,实力不逊于关羽和赵云 在深入研究三国历史时,我们会发现...
原创 蒋... 中国近现代史的篇章波澜壮阔,历经屈辱百年与民族振兴的蜕变,涌现出了无数为国家解放、甘心献身的英雄人物...
原创 诸... 诗圣杜甫在《出师表》中曾感慨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流传千古,深深触动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