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命八大臣中,为何只有肃顺被慈禧下令斩首?只因他犯了3个错误
迪丽瓦拉
2024-12-07 18:03:46
0

原标题:顾命八大臣中,为何只有肃顺被慈禧下令斩首?只因他犯了3个错误

读《我的前半生》,了解晚清历史!大家好,我是方圆,今天我继续来给各位读者讲解“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我们都知道,在咸丰皇帝去世之后,皇位便传给了年仅六岁的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不过由于同治年纪尚小,故而由咸丰临终前钦命的“顾命八大臣”共同辅政。

这八个顾命大臣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和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五个军机大臣。

但实际上真正掌握大权的,就只有两个亲王和肃顺,不过肃顺才是他们七人的真正领袖。用溥仪的话来说就是:“肃顺才是其中的主宰和灵魂”。

而最后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在同治皇帝刚继位的时候,肃顺等人就开始把持着朝政,飞扬跋扈,好不威风。

然而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在两个多月后,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便联合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等人发动政变,将这八位顾命大臣都给抓了起来。

最后肃顺被慈禧下令斩首,载垣、端华两位亲王被赐死,其余五位大臣或被撤职、或被流放,总之没一个有好下场。

但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这顾命八大臣中,为什么只有肃顺一人被下令斩首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溥仪晚年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找到答案!

溥仪在书中说到:肃顺之所以会遭到杀身之祸,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由于他取得了朝廷实权的这个集团的主宰,而这个集团正对当时新形成的一个势力采取排斥的态度,换话说,他们没有认清楚在北京正和洋人打交道的恭亲王这时已经有了什么力量。”

溥仪的解释,一语中的,肃顺集团的崩塌,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没能认清楚当下的形势,错误估计了当时正在北京与洋人打得火热的恭亲王的实力,故而才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可问题是,这八位顾命大臣应该是命运同体才对啊,为何只有肃顺一人被下令斩首,其余人等要么是被赐死,要么是被撤职流放呢?

理由很简单,只因为肃顺犯了这3个致命的错误!

一、过分轻视慈禧

慈禧原来只是一个宫女,只是由于后来为咸丰生下了一子,故而才受到咸丰的宠爱,被封为贵妃。等到载淳即位之后,母以子贵的慈禧才当上了太后。

但对于肃顺来说,他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女人的。比如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之后,咸丰便匆忙带着一行人逃亡热河。

由于出来的比较匆忙,因此所乘坐的马车也都十分简陋,懿贵妃(慈禧)这一路上被马车颠得十分难受,于是便让人给肃顺说一下,让他给自己换一辆结实舒适的车子,肃顺随口说道:“等到了前面的镇子再换。”

然而等到咸丰的“逃亡大军”途径到一个镇子时,肃顺却只顾着取悦咸丰皇帝,而对之前慈禧的要求置若罔闻。等到慈禧又叫人来给肃顺说时,肃顺很不耐烦地说:“现在哪有马车换,就算有,也得先给皇后换,你难道没看见皇后乘坐的马车也破旧不堪吗?”

此时的慈禧坐在马车里,对飞扬跋扈的肃顺是又气又恨,但无奈此时的她没有什么权力,因此也只能干瞪眼罢了。

当然了,也许你会说肃顺瞧不起慈禧,是因为她现在的地位不够高,但即便慈禧做了皇太后,肃顺也没有改变对她的看法。

比如在慈禧刚当上皇太后时,就有一个御史跑出来奏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但却遭到了肃顺等人的驳斥,说本朝根本无此前例。

虽说这其中有“权力博弈”的因素在里面,但这也表现出了肃顺对慈禧的藐视,认为她不过一介女流,怎能主政超纲。凡此种种,无一不流露出肃顺对慈禧的轻视!

二、肃顺曾建议咸丰将慈禧处死

咸丰皇帝体弱多病,在逃到热河之后,身体状况更是一天不如一天,本该由他批阅的奏折,很多时候都处于停滞状态。

咸丰在位时,由于慈禧粗通文墨,因此咸丰便让她协助自己共同批阅奏折,向来喜好权力的慈禧自然也是乐在其中,时间长了,也对国家大事颇有见解,有时候甚至连咸丰都得按照她的意思办!

不过,清朝定有祖制“后宫是不得干政”的,所以慈禧的这些行为,很快便遭到了朝臣的反对和抵制,肃顺甚至建议咸丰效仿汉武帝除掉“钩弋夫人”的故事将慈禧赐死,以正视听!

但咸丰并没有采纳,一来两人的感情很深,二来也不想让自己的独子载淳失去母亲。后来,咸丰还在不经意中将此事透露给了慈禧。慈禧知道后,对肃顺的恨又多加了一层!

三、公然夺权

咸丰临终前,留下遗命让“八位顾命大臣”共同辅佐朝政,但咸丰也担心这八位手握大权的顾命大臣有不臣之心,要是他们学当年的多尔衮,把持朝政该怎么办呢?

因此,咸丰在临终前便赐给慈安和慈禧一人一枚金印,并交代说,凡是军政大事,须经两宫太后的同意并盖上印信之后方可生效。

但当咸丰去世之后,肃顺等人并没有遵从咸丰的遗命,而是告诉慈安和慈禧,国家的军政大事均由他们八人做主,她们两宫太后只需要盖章就可以了。

这对于没有野心的慈安来说倒无所谓,但对于慈禧来说,却是公然夺权。慈禧也不傻,她立即以“违背咸丰遗诏”为由,狠狠斥责了肃顺等人。不过,此时的肃顺大权在握,根本不在乎这些。

但这却在慈禧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耻辱的烙印!

因此在这样的局势之下,慈禧必须要想方设法将这八个人给解决掉,否则现在只是夺权,将来说不定连命都没了。因此慈禧便说动慈安一起,共同商议除掉这八人的策略。

最后,她们决定联合在北京与洋人打得火热的恭亲王奕䜣一起,共同处理掉这八人。

后面的事情我们在前文已经说到了,慈禧等人发动了辛酉政变,将这八位顾命大臣给抓了起来,其中肃顺被下令斩首,两位亲王被赐死,其余五位大臣被革职流放。

而肃顺之所以会被慈禧下令斩首,其原因也就是以上三种!当然,这只是作者结合溥仪《我的前半生》一书中的内容给出的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或看法的读者,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当然了,其实关于这样的故事,在溥仪的著作《我的前半生》中还有很多。那些很多你很难搞清楚的晚清历史问题,基本上都能在此书中找到答案。故而这也是想了解晚清历史的读者的必读书目之一。

虽说市面上关于晚清历史的书籍有很多,但我还是比较偏向于溥仪的这本自传,毕竟作为大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对晚清这段历史,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今天,我就将这本优秀的历史巨著推荐给你,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叙述,来看一下晚清帝王家的恩怨情仇。

这是一本‘精装典藏版’,原价99元,现在活动价仅售79元,其实也就一顿饭钱而已,却能让我们了解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同时找寻出清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等,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已经有很多读者已经种草了,你还在等什么呢?

喜欢的读者可以直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 }

我的前半生溥仪精装典藏版

¥79

购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汤恩比博士是历史领域的奇才,被誉为历史界的爱因斯坦。尽管他在中国文化方面有着高度评价,但对于大多数人...
原创 秦... 历史上啊,有很多神童。他们虽然年纪小,但本事可大了。像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大家...
原创 张... 世人皆知张灵甫骄狂自大,然而再骄狂之人,也有胆怯惧怕的时候。 张灵甫曾在1946年9月间,在一次战斗...
原创 为...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很快衰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于改革本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
原创 项... 项羽是秦末起义中最为著名的人物,其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可以算得上灭秦第一功臣,如果没有巨鹿之战...
原创 黄... 引言 三国时期的蜀汉阵营,五虎上将齐名,每一位都是英雄豪杰,其中关羽和黄忠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两位。一...
原创 “... 自古朝代末位的君王,多数都是会遭到世人诟病的,如若再加上本身其身上就存在的问题,例如暴政、荒淫等现象...
原创 大... 人民日报、钱江晚报…现在看看你家垫桌脚的说不定就是这些报纸。早些年街道上常有报刊,一个小屋子坐着个正...
原创 蒋... 中华民族延续至今,文物瑰宝数不胜数。它们当中的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而现行的“九大镇国...
原创 曾... 曾预言广岛核爆王仁三郎,临终预言:2030年前,日本有大劫难 日本历史上的传奇人物数不胜数,其中一...
原创 方...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看着这样繁荣富强的祖国,我们心中都充满无限自豪。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眼中充满眼...
原创 陈... 一个人的名字有可能会起错,但是他的外号绝对是不会错的。在开国将领中,有很多人都有“外号”,例如王近山...
原创 毛...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大西南的陆续解放,1949年12月,蒋介石只得在无尽的不甘中仓皇败逃台湾。该消息一...
原创 志... 1951年国庆前夕,中央军委派人邀请了志愿军中的功臣赶来北京,预备参加国庆观礼和“群英会” 对于这些...
原创 李... 1971年的一天,刚刚脱离困厄的李达遇见了毛主席,看着曾经的爱将经历了四年的苦难日子,毛主席有点心疼...
原创 史...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那些超出常理的天灾,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口口相传的...
原创 中... 中国最“仇日”的城市,被日军杀得仅剩36人,现禁止日本进入 在海滨城市大连,有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风...
原创 桂... 1940年2月3日,昆仑关失守。 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和前敌总指挥陈诚马上变更作战部署,以一部占据要点...
原创 曾... 17世纪中期,沙俄帝国从东欧逐步扩张至北亚,并继续向南延伸其势力范围。在这段历史进程中,清政府由于种...
原创 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黎玉在30岁那年,已经坐镇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