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现象:解放时有人拥兵百万,为何无军阀割据?主席办法真高明
迪丽瓦拉
2024-12-08 10:03:08
0

原标题:奇怪现象:解放时有人拥兵百万,为何无军阀割据?主席办法真高明

1949年10月,新中国宣布成立,此时正处于解放军的鼎盛时期,再加上西南和台湾战事未平,因此各地区依旧执行着战时体制。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我国军队人数高达500万,而且几乎个个都是百战精兵,称得上是兵强马壮。但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这500万军队在当时还高度集中。

——在1950年1月,此时我国一共有六大军区,分别是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军区。

这六大军区和当时设立的6个中央局和大行政区相适应,因为战时需要,难免会产生党政军一把抓的情况,其中典型的代表我们只举例两个,即:林总、彭老总。

林总当时是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区政委会主席、中南军区司令员,彭老总也是对应的西北党政军职务一肩挑。

也就是说,当时的六大军区首脑权力非常大,对此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如此高度集中的地方军政权力,党中央完全不怕出现地方割据呢?

其实,我们对比一下新中国之前的政权就能发现一些问题,当年蒋介石统治时期最大的心病就是“地方割据”。

因为地方割据,蒋介石一度伤透了脑筋,还打过中原大战与蒋桂战争,后来还是借围剿红军这个借口才勉强整合全国。

但即使如此,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各地方势力依旧心怀鬼胎,最终成为蒋介石力量毁灭的根源之一。

由此可见,一直到新中国建国前,中国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的制约与斗争,中央对于地方军队的掌控一直存在着算计和不信任。

其实这实属正常,若是我们将这一现象照进历史现实,一位大将手握重兵,到了功高不赏的地步,他的存在必然会引起上层猜忌。

——要么,会出现历史上韩信被杀的现象;要么,就会出现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但必须称道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没有走这个所谓的“历史老路”,不仅没有地方军阀割据,甚至都存在中央与地方的冲突,就连手握重兵的重将也都是不折不扣的完成中央指示。

这里面有何隐情呢?其实一切都得归功于毛主席,接下来我们可以来看看毛主席当时的策略有多高明。

一、党指挥枪

首先我们必须要确定一点,我们共产党与过去的那些封建、军阀势力完全不同,我们具有极强的先进性、极高的觉悟性和组织性。

因此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明确了“党指挥枪”原则。不管前线带兵指战员多么厉害,最终的决策都需要由中央指示。

以林总为例,当年在辽沈战役时,毛主席虽然给予了四野极高的自主决策权,但一到要紧时候,中央的命令,四野高层也必须服从。

大家都必须统一服从党的决策,其他人又怎么可能产生军阀倾向呢?

二、毛主席为核心的党性辐射

记得周总理曾经在日记里感慨:当时我们完全找不到能与蒋介石对抗的人,革命也是多次挫败。但是毛主席站了出来,他带领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方向。在黑暗中他给我们指出了获胜的办法,在一无所有之际,他为我们组建了军队,打下了根据地。

毫不客气的说,解放军是毛主席、朱老总一手拉扯起来的,解放军的建军精神和原则是毛主席从三湾改编以来一手培养起来的,朱老总是“红军之父”,那么毛主席就是“解放军之魂”。

也许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那种崇拜感,但只要翻开当年的历史尘封档案,全体国民、全体解放军都对毛主席极为崇拜。这种凝聚力,无人能媲美,无人能从他的身边带走一兵一卒。

而且在毛主席的高度党性的辐射下,五大书记、十大元帅全都紧紧团结在他的身边,以高度的思想觉悟来治理党政军民。

这些人环绕在毛主席的身边,而他们每个人又是党政军领域的魂灵存在,此举就已经彻底杜绝了产生军阀的可能性。

例如我们查阅当年的授衔仪式,虽然有一些降级干部有所不满,一如《亮剑》中李云龙等人对军衔的不服气。但从罗荣桓到叶剑英,这些元帅们哪个不是主动辞让?

他们的高度党性和觉悟,也确保军队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三、制度的保障

我们常说人治不如法治,因为人的寿命有限,但法律长存。

对此,我们那一代的领导人也早有警觉,所以他们在当时没有存在任何问题的情况下,依旧小心翼翼的调整军队部署,预防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一切。

首先,针对六大军区党政军一体挑的情况,毛主席在1952年开始着手调五大书记进京,在中央增设机构,让这些地方拥有超级实权的人才们进入中央,脱离地方。

比如恰逢当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彭老总这位西北一把手率领四野主力进入朝鲜作战,借此一战封神。

不过,彭老总也因此离开西北,进入中央担任国防部长,不再直接掌管军队,而负责在国家层面进行统筹。

另外还有刘伯承,他也早早参与筹建陆军大学,离开西南地区,之后不再直接指挥军队。

聂荣臻则进入总参谋部,担任代总参谋长,此后入驻中南海,负责协助中央军委工作,也不再管辖华北军区的工作。

经过中央的调度,当年六大军区就只剩下寥寥数人,依旧在地方上一肩挑,不过相较于彭老总等人,地方上除了邓小平以外,其他人多以政委出身,不再是真正的军队统帅。

不过这还没完,1952年毛主席再次进行调整,这就是档案记载过著名的“五马进京”。

首先进京的是西南局书记邓小平,他在军事上威望与刘伯承相当,进京以后就担任了政务院副总理。之后又有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北局领导人也先后进京担任要职。

不管当时权力有多大,在进入中央后就离开了地区,此后也不再直接指挥军队。伴随着五大书记进京,中央随后也在1954年裁撤了五大行政区,与之相匹配的六大军区体制也成为了历史。

而在六大军区消亡后,随之而来的是十二大军区体制,此举将原先庞大的军区划成了12个部分,军队没有之前那么高度集中了,而且还针对当时的国情进行了具体有效的军事部署,当时的国防部署变得更加科学与规范。

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不再是之前的老元帅和老将军们,更多的是集中于40~50岁之间的少壮派军队代表们被推了上来。

四、毛主席的运动

靠着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领导层的党性,再加上不断的制度改革与完善,解放军百万部队压根不存在国民党那些传统军队的隐患与问题。

不过,毛主席对于军队建设的警觉性一直很高。

即便当年解放军已经做到了“开天辟地”,但毛主席依旧认为:“我们军队里也不那么纯,军队里也有派嘛…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

于是,毛主席又在1973年的时候提出要对当时的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各大司令挪挪屁股,政治委员不动。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毛主席安排的这一重任,前后居然只花了10天就解决了所有一切工作。当时国内外都大呼不可思议,多年以后,邓小平依旧感慨道:这是因为毛主席很懂得领导军队的艺术,就是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圈子。

对此,我们依旧很好奇,为什么毛主席能够这般完美的调动军队,而且还能如此高效的完成所有工作呢?要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其中还有各种利益分配和斗争,为什么我们不存在呢?

——原因很简单,毛主席不止一次在军队里面搞运动,在人民中搞运动,他真真切切的让所有的军队和人民知道了一件大事:人民万岁!军队属于国家和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

最后总结一下,为什么建国以后我们没有出现军阀?因为我们有毛主席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因为我们有制度保障。

总之,我们的共和国从根本上就不同于1949年以前的所有政权,这是一个一直致力于为人民服务的存在,这是一个追求人类最高理想目标而建立的政党,所以它能创造一切奇迹,超脱一切封建糟粕与陋习。

参考文献、《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建国后,为何三次变动大军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明朝太监不能识字,他们是怎么宣...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立即颁布了一项特殊禁令:严禁太监学习文化知识。 在明朝初期,这项禁令确实...
东晋10大名将排行榜:闻鸡起舞... 东晋名将风云录:从偏安江南到问鼎中原的军事传奇 东晋王朝自永嘉南渡后,在江南建立起偏安政权。与南方其...
皇帝赏赐10车肉,霍去病不给士... 西汉名将霍去病:从私生子到军事奇才的传奇人生 在尚武之风盛行的西汉时期,军事才能是衡量一个男子价值...
原创 “...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改写历史类文章。以下是一个改写示例: (原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书同文...
原创 刘... 古籍中的历史印记:秦始皇与刘邦的治国之道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深远影响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秦始皇...
曹操刘备手下为什么叛徒多?看看... 【三国时期谁的手下叛徒最多?】 从人数上来看,刘备阵营的叛徒数量肯定不是最多的。毕竟刘备的势力规模...
原创 一... 北魏名臣张彝的政治生涯与社会变革影响 张彝(?-519年),字庆宾,出身北魏清河东武城张氏家族,是北...
原创 世... 有钱不难,难的是代代都有靠谱人。能靠祖辈打下的江山活一两代不算稀奇,活过五代还风平浪静,就已经凤毛麟...
曹操有一个特殊的癖好,那就是喜... 三国枭雄曹操:一代雄主的传奇人生与独特智慧 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无疑是最...
原创 曹... 曹操: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为何终其一生未登帝位?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凭借过人的...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铜币:晚清湘地... #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铜币:晚清湘地的货币印记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铜币,是清朝光绪年间(1875 - 1...
原创 红... 引言 1937年,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经过多轮艰难谈判,最终达成合作抗日的统一战线协议。...
原创 “... 靖康之耻:从亡国之痛到复仇之路 北宋的覆灭: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 在十二世纪的中国北方,辽国与北宋...
原创 商... 牧野之战:改写商周历史的决定性战役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牧野之战堪称最富戏剧性的转折点。令人费解的...
原创 蒋... 1950年3月,国民党陆军将领袁守谦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的消息在军政界引发广泛关注。这位平日行事低调的...
原创 清... 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位晚清时期的传奇人物——张之洞。这位在清朝末年叱咤风云的大学士,不仅位极人臣,更以超...
原创 中... 上世纪70年代末,曾仕强教授曾提出一个轰动性的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个观点在当时引发了热...
留给孩子最好的财产,从来不是金... 晚清名臣林则徐,不仅以“虎门销烟”的壮举名垂青史,他还修身自持,为后代树立了极佳的榜样。 他曾写过一...
原创 北... 改写后的文本: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首次统一中国,开启了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壮丽篇章。在这条奔腾...
原创 明...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尝民间疾苦,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登基后,他立下重誓要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