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刘禅不选择开城投降,而是死守成都,能够坚持到姜维大军回援吗?
迪丽瓦拉
2024-12-08 10:32:48
0

原标题:假如刘禅不选择开城投降,而是死守成都,能够坚持到姜维大军回援吗?

公元263年,魏将邓艾率军从景谷道偷渡阴平,杀入绵竹,斩杀诸葛瞻父子,而后迅速兵临成都城下。

最终,在经过蜀汉朝堂的激烈争吵后,刘禅还是听从大臣谯周的建议,选择出城举国投降,进而宣告了蜀汉的灭亡。

假如历史可以重来!

那么,如果刘禅当初不选择开城投降,而是拒守城池死战到底,是否能够坚持到姜维大军的回援呢?

其实,在蜀汉灭亡之时,国内还有三支尚可战斗的精锐部队,而且东吴还派出了一部分军队策应蜀汉,还是有机会能够实现反败为胜的。

当时,蜀汉境内的三支军队,分别部署如下:

第一支蜀汉军队:姜维率领着蜀汉5万大军(蜀汉主力) 驻扎在剑阁,阻挡钟会的数十万大军。

第二支蜀汉军队:巴东太守罗宪率军镇守在东吴和蜀汉的边境城池—永安。

第三支蜀汉军队:安南将军霍戈率军镇守南中七郡。

这3支军队的将领,可以说是蜀汉政权的全部武装力量,而三支军队的将领也是各有千秋。姜维是不可多得的帅才,而罗宪和罗戈便是蜀汉军事集团内部为数不多的将才。

根据史料,当时的蜀汉内外局势是这样的。

  • 统帅姜维率军5万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
  • 邓艾3万兵马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北雒城
  • 东吴大军已经西进支援蜀汉
  • 罗宪和罗戈大军尚未调拨兵马入城勤王

其实,现在对于蜀汉威胁最大的就是邓艾所部3万兵马,这3万魏军兵马可不是羸弱之兵,而是在拿下江油关以后,部队得到休整补充的精兵部队,随时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成都。

再来说到成都的地形,成都有一个最大的地形弊端。那就是地处一个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这就导致成都周边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蜀汉军队派出的阻击大军也相继被魏军击败。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成都没有坚固的城防,是很难坚持到援军的到来。

不过,在刘禅决定投降的时候,成都城西北的雒城(即现在广汉境内)可还是在蜀汉政权手里,只要把雒城牢牢守住,就可以阻挡住魏军的攻击锋芒,进而为蜀汉其他军队调动解围成都危险,提供宝贵时间。

当时,之所以刘禅投降之时,雒城没有被魏军攻占,就在于邓艾所部是偷渡阴平而来,也就是轻装奔袭,自然是不可能带完备的攻城利器和重武器装备,这对于攻击城池来说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历史上,雒城的城防可是固若金汤,在刘备大军西征入蜀的时候,整整被阻挡了一年以上,就连刘备的军师庞统也是命丧于此,可见雒城城防是何等厉害。

所以,邓艾绝对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拿下雒城,这便是对于蜀汉有利的。

然后,再来说说邓艾成功占领涪城。虽然说涪城被邓艾军队占领,姜维无法直接回援成都,但是这并没有阻断姜维大军和其他蜀地联系,也就可以绕路勤王救驾,无非耽误些时间罢了。

当时,位于蜀地北段的利州,虽然蜀汉储粮中心被魏军占领,但是这并没有中断蜀汉军队的粮草供应,因为蜀汉军队的粮食不来自于利州,也不是来自于汉中平原,而是来自于千里外的成都平原。

当时,成都平原田地可是一大片,都是蜀汉的重要产粮区,姜维的粮食也没有中断,还有挽救蜀汉的机会。

其实,单从局势来看,对于偷渡阴平入蜀的邓艾所部反而是最危险的,西边是连绵的山脉,东边有偌大的龙泉山脉阻挡,北面还有姜维4-5万大军驻防剑阁,可以随时引兵南下回援成都,东南方向还有雒城的1-2万蜀汉军队阻挡。

当时,在成都的蜀汉精锐部队也是有5000人马以上,但是只要雒城牢牢在蜀汉手里,就可以消耗邓艾所部的锐气,最终一鼓作气拿下。

同时,一旦邓艾所部长驱直入,很容易导致粮道被断,陷入蜀汉军队重重包围,最终全军覆没。邓艾所部一旦覆没,蜀汉军队便可以趁机收复利州一带。

不过,当时的蜀汉政权其实已经是积重难返,即便是消耗了邓艾所部,钟会所部也必然会加大兵力攻入剑阁,进而击败姜维大军 再挥师南下,直取成都。

在蜀汉灭亡前夕,全国的机动兵力加起来不过12万,全国户籍数不过90万,而魏国出动的一支机动军团兵力就达10余万(鼎盛时期兵力在50万),全国户籍数443万。

简单来说,就是蜀汉也根本耗不起和魏国打持久战,否则诸葛亮也不会在世时就积极北伐。

诸葛亮心中很明白,出师表也说得很清楚,益州疲弊,益州的人才匮乏,早年北伐征战将领(五虎上将等)和后期的军事统帅姜维,几乎都是益州之外人士。

所以,一旦这批人才消耗殆尽,蜀汉就真的没有和其他两国相抗衡的能力了。

单从实力而言,蜀汉即便是消灭了入蜀的邓艾部队,却也抵挡不住魏国大军的车轮战术,在兵力、民力、钱粮方面都不占优的情况下,蜀汉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除非在诸葛亮在世时,蜀汉政权能够打通河西走廊,沟通西域诸国,进而才能让蜀汉获得源源不断的钱粮和人才补给。

可惜直到诸葛亮去世时,蜀汉的这一宏图都没有实现。

历史的结局是,那时的蜀汉朝廷已经腐败黑暗,连姜维这样的柱国大臣都只能去沓中屯田避免内斗,刘禅最终听从了奸臣的意见,献城投降,蜀汉政权从此灭亡。

历史没有假设,按照蜀汉的国力,他们也玩不起持久战,除非他们能够坚持到八王之乱,还有兴复汉室的机会。

更多文章可查看世界历史网公众号(shijielishiwang)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那... 改写后的文本: 在盛唐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中,陈玄礼的身影犹如一道耀眼的流星,虽然转瞬即逝,却在史册...
千年铜都焕新颜:中行千万元普惠... 千年炉火不灭,青铜文明重生。9月18日,中国银行黄石分行为湖北青铜源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投放1000万元...
原创 “... 刘邦的绝地反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之战 自被项羽封为汉王以来,刘邦在汉中已蛰伏了整整四个月。这段...
原创 清...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这个民族的先祖女...
成吉思汗的子女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在人类的冷兵器时代中,蒙古帝国的疆域是空前绝后的。超过四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两倍于苏联,成吉思汗和他的...
原创 当...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不仅涌现出曹操、刘备、孙权这样的雄主,更有无...
原创 司... 【三国名将风云录:群星闪耀与凋零的时代挽歌】 在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各路豪杰如星辰般璀璨。蜀汉的五...
原创 康... 少年天子的成长之路:康熙帝的治国智慧 序幕:八岁登基的帝王重任 历史的长卷翻回到1644年,满清铁...
原创 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中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诗句,道尽了古代将士对家乡的魂牵梦萦。想象一下:在烽火连天的边关...
原创 高... 高丽王朝在建国初期,其官僚体系明显受到宋朝官制的深刻影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枢密院制度的引入。当时...
原创 悲... 鲜为人知的铁血之师:红二师的传奇与悲歌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中,红二师这个番号曾多次出现。人们最熟...
原创 秦... 《——【·前言·】——》 为什么中国在历经数千年的历史中,即使经历无数次朝代更迭和战乱,却始终保持着...
原创 欧... 张骞开拓西域后,两汉时期多次派遣使者出访西域各国,其中就包括与安息帝国的交往。《史记》和《汉书》中详...
原创 “... 草原传奇:满都海与蒙古帝国的复兴之路 在广袤的北方草原上,蒙古人世代驰骋,凭借强悍的骑兵和坚韧的...
历史的脉络:人类文明的演进轨迹... 在时间长河的流淌中,历史如同一位永恒的记录者,镌刻着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艰辛历程。它既是一部波澜壮阔...
原创 如... 说起国家统一这事儿,总免不了碰到外来势力想插一脚,尤其是那些大国,眼睛里总盯着自家利益。历史上,美国...
原创 韩...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一... 好的,以下是改写后的历史类文章正文,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了细节描述和可读性处理: --- 在人类文...
原创 光... 尼摩船长带你揭秘:刘秀为何选择汉而非萧作为国号? 各位乘客,欢迎登上鹦鹉螺号!我是你们的向导尼摩...
原创 “... 英雄末路:四万两黄金如何葬送西楚霸王 在波澜壮阔的楚汉争霸中,西楚霸王项羽堪称一代战神。他不仅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