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曾经将雍正年间因贪赃被革职的官吏一齐复职,对贪污案不予追究,放松对官吏的考绩,结果吏治又坏,贪风再起。贪婪之风一起,乾隆又再度启用严酷的手段,对待贪污之徒。可是到了晚年,却又纵容和珅贪污成疾,和珅之贪,世人皆知,可乾隆依旧不闻不问。对待贪腐,立场如此的反复!
还有更多体现他的矛盾之处,比如执政之初,他宣布宽严相济的为治之道,处理了雍正留下的许多难题,缓和皇室内部的紧张矛盾,比如释放被幽禁的爱新觉罗胤禵,还对雍正朝年羹尧、隆科多两案的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由此可见他宽容和帝王心术,但是他也不留余力的对付了两位遗老,张廷玉和鄂尔泰,要这道这两人是雍正遗言力保配享太庙的大臣。
当然乾隆也是一个很有孝心的孙子,在乾隆之前,雍正虽然执政勤勉,但可惜福寿不高,去死的早;而康熙是出了名的长寿,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乾隆在福寿方面,可以说青出于蓝,25岁登基,当了60年黄帝,身体还是倍儿棒,为了表示尊重自幼教导自己的爷爷,乾隆选着禅让帝位给自己的十五子永琰(嘉庆帝),当起了太上皇。可是晚年的乾隆怎么可能放弃如此权力呢?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自然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继续把持权力,不分丝毫权利给现任皇帝,嘉庆暂且沦为了透明皇帝。
还有就是乾隆大兴文化,下令修撰了许多著作,比如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四库全书》,其本人也是一个十足的文青,酷爱吟诗作画,比如一生作诗41863首。可是偏偏乾隆又是一个矛盾集合体,清朝有一项独特的业务,那就是“文字狱”,乾隆在康熙和雍正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了这项业务,他把文字狱当成家常便饭,制造130多桩,占整个有清一代文字狱的80%,其中47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四库全书》虽然规模庞大,蕴含的领域众多,但因为“文字狱”也让许多文化魁宝进而失传。还有的他的诗词,为了极度追求押韵、卖弄文学,喜欢造一些毫无意义的字,使得他四万多首诗歌基本没有流传下来;更有他的画,更是带有抽象派的风格,不管别人看不看得懂,反正他的画就是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