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伏尔加河岸边有一座大城市叫伏尔加格勒,在八十年前这里曾上演过苏联人民一段不屈的历史。
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载入世界历史的重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这是整个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自那场战役以后,苏联战场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德军相当一部分力量被歼灭,苏军开始转入反攻。
提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得不提到一支军队,那就是防守斯大林格勒的第六十二集团军。
不管是战役中的命运,还是战后的历史,它与斯大林格勒战役都紧紧第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它的成名之战。
第六十二集团军组建非常晚,也就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前不久才组建,它的前身是第七预备军。
一个月后才更名为第六十二集团军,改完名后一个月就参加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打就是两百天。
今天再去看那段历史,人们普遍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原本可以不打,或者说至少打得不会那么惨烈,形势不至于那么危急。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五百五十万人入侵苏联,兵锋直指莫斯科,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兵临莫斯科城下,然而却被苏军和莫斯科人民挡在莫斯科城下一步也前进不得。
德国人进军神速,取得了很多胜利,可是补给线拉得太长。秋雨带来的泥泞,冬雪带来的寒冷,使德国作战部队对物资的需求急剧增加,可补给却越来越困难。
就在德军攻城部队和苏联守城部队都已经耗得人困马乏、弹尽粮绝,一个连只剩下一二十人的时候,斯大林亮出了底牌。
斯大林早已经接到情报,日本不会进攻苏联,于是大胆地把东部的军队调到莫斯科等待时机进行反击。
这些从西伯利亚和中亚调来的士兵习惯了寒冷,向无力再战的德国发起反攻,莫斯科保卫战最终取得胜利。
胜利以后斯大林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认为德国下一次就进攻还会是莫斯科方向,于是把大量的军队调到莫斯科方向,造成了西南方向兵力严重不足。
可是德国没有再次攻打莫斯科,而是向南进军,德国统帅部制定了代号“蓝色”方案的作战计划。
南方集团军群兵分两路,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前者进军高加索地区夺取资源,后者由保卢斯上将指挥进攻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先是误判了德军进攻的方向,后来又低估了德军的实力。虽然在前一阶段的作战中德军损失惨重,可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仍然有强大的作战能力。
斯大林在西南方向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批准了铁木辛哥的作战计划,对形势的盲目乐观让斯大林根本没有听取统帅部其他高级将领的想法,于是就有了哈尔科夫战役的惨败。
这一次惨败苏联损失大了去了,包括方面军副司令科斯坚科将军在内的多个高级将领阵亡,三个集团军和一个战役集群损失掉了。阵亡和被俘达到二十三万,火炮五千多门,坦克七百五十五辆。
借着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势头,德军直扑斯大林格勒,如果苏联这几个集团军没有损失掉,哪怕西南方向兵力严重不足,斯大林格勒战役也不那么艰难。
本来兵力不足,这一战的失败,斯大林格勒的防守兵力就更不足了。
尽管在斯大林格勒的部队很多,有七个集团军共三十八个师,但大战之后多数都不满员,有的师都快没人了,丧失了作战能力。
在飞机、坦克这样重型装备上,德国是苏联的两三倍,人数上德国一点二个人对苏联一个人。
德国第六集团军号称是连天堂都能攻下来,还有大量的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意大利等国的军队跟随,这仗谁看都没会觉得法打。
当时苏联第六十二集团军司令安东·伊万诺维奇·洛帕京都要撂挑子了,清楚地表示自己干不了,于是崔可夫在德军攻城前夕接替了他六十二集团军司令的职务。
(洛帕京)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过程中,第六十二集团军就像一面墙一样死死地挡着德军。
在德军看来,斯大林格勒就在眼前,城内都是残兵败将和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市民,但是就是没有办法彻底占领全城,像在天边一样遥远。
(崔可夫)
崔可夫接手斯大林格勒城防的时候,情况已经糟得不能再糟糕了,下面的各部队很多都联系不上,各部队之间也联系不上。
巷战开始以后,双方的大军就搅在了一起,一米一米地前进,一个建筑一个建筑地争夺,任何地方都可能有敌人,任何地方都可能有自己人。
为了支援斯大林格勒城内守军作战,后方的援军和物资源源不断从伏尔加河运过来,前方大量的损失,后面就整师整旅地调拨给六十二集团军。
这样的添油战术可以稳住战局,把德军牵制在城内,不过要想赢得战争解斯大林格勒之危必须要进攻,彻底围歼攻城的德军。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了绞肉机,无数苏军将士阵亡与此,一两万人的步兵师打光太常见了。
增援部队中比较有名的就是苏联第十三近卫步兵师,它在最关键的时刻渡河支援,这个近卫步兵师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
因为在苏联军队中,个人表现出色要授予勋章和称号,集体表现出色要授予近卫军称号,只有那些在战争中表现出惊人之勇气、强悍之战斗力的军队才能得此称号。
第六十二集团军因为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挡住了德军精锐,德军怎么打也没打垮,后来被改编为近卫第八集团军,当然,这都是后话。
近卫步兵第十三师在斯大林格勒中央火车站和马马耶夫岗和德军展开拉锯战,这些重要地点被反复争夺,一会被它占领,一会被它占领,一会再被它占领。
(巴浦洛夫大楼)
斯大林格勒城内还有一座被称为“巴浦洛夫大楼”的建筑,一个名为扬科夫·巴普洛夫的中士带着二十三个苏军士兵在这里死守五十六天。
德国人用了一切轻重武器,就是攻不破,给一些德军士兵气的抓心挠肝。这二十多名士兵就是近卫第十三师的,这个一万多人的精锐步兵师当时也几乎打光。
时间进入到十月,城内的形势越来越糟,德军又开始疯狂进攻,保卢斯将所有力量都投入了攻城。
苏军失去了全城百分之八十以上,六十二集团军的警卫营和司令部人员全都上了战场。就在他们把德军拖在城中时,苏联统帅部发起代号“天王星”的反攻计划,规模达到三个方面军一百多万的兵力。
战场形势一下就逆转了,大半年时间里苏军损失惨重,德军也代价不小,德国第六集团军没有了开战之初的锐气。
眼看着近在咫尺的胜利就是够不着,再加上吃不饱穿不暖,谁也不愿意打下去了。
保卢斯军队原本是可以冲出包围的,但希特勒不同意,德国空军指挥官赫尔曼·戈林拍着胸脯保证,空军可以空投足够的物资给包围圈中的保卢斯。
事实证明他在吹牛,连一半的物资需求都保证不了,但这样的保证坚定了希特勒不允许保卢斯撤离的决心。
为了不让保卢斯撤离,希特勒晋升保卢斯为陆军元帅,想以此鼓励他继续抵抗,结果这种做法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让苏军多俘虏个元帅。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结束后,由于六十二集团军在战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被改编为近卫第八集团军。
尽管六十二集团军在激战中损失很多,但是因为战役过程中一再的补充,这个集团军已经拥有了二十四个步兵师、五个步兵旅、两个坦克军、十九个反坦克炮团和九个火箭炮团,编制已经远远超过一个正常集团军了。
战役后的近卫第八集团军进行了休整,归西南方面军指挥,下面有三支精锐部队,第二十八、二十九近卫步兵军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
战斗力经过大战的磨炼远超从前,从一个预备军变成了一个主力近卫集团军。
近卫第八集团军参加了很多收复失地的战役,又参加了解放波兰,1945年1月底进入德国本土,参加了柏林战役。
从苏联第六十二集团军的历史来看仿佛就是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诞生的,仿佛就是为苏军反攻而诞生的。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前才组建,紧接着就是保卫斯大林格勒,参加了苏联大反攻的整个过程,苏联反攻的过程就是六十二集团军的战史,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六十二集团军打的最有名的一场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