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可别小看张五哥说的这句话,这句话为以后康熙的一系列决策埋下了伏笔,康熙和张五哥这段对话是整个《雍正王朝》中最温情的一幕,看似一段很家常的对话,却道出了真实,皇帝和侍卫在宫禁森严的大内,拉着家常话,这是很少见的,因为从没有人敢跟皇帝说掏心窝子的话,其他的人更多都说的是颂圣话,比如皇上英明睿智自有主张,堪比尧舜,千古一帝之类的……
张五哥说十三爷忠厚,这正说到了康熙的心坎上,十三爷本就是忠厚侠义之人,是有名的侠王,康熙还曾经亲口封十三爷为“拼命十三郎”呢,这个称号可以说是御赐的,十三爷也是康熙众多儿子中唯一一个敢对他说真话的人。康熙从和张五哥对话中回忆起了十三爷的很多好处,他也从张五哥身上看到了十三爷的影子。
张五哥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忠厚老实之人,为了年迈的老父亲甘心被“宰白鸭”,结果幸运之神眷顾了他,十三爷和康熙在法场上救了他,他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他知道此刻应该对康熙说真心话,首先是报答十三爷的救命之恩,其次是为了报答康熙的知遇之恩。康熙正是看中了了张五哥的老实忠厚才把他选在身边做侍卫的,他身边需要对他说真话的人。张五哥一个小小的侍卫为什么敢说这样的话呢?康熙听了为什么会非常高兴呢?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
一、康熙为什么囚禁十三爷
十三爷是和太子胤礽还有大阿哥胤禔一起被囚禁了,那么十三爷为什么要被康熙囚禁呢?我们来回顾一下整件事情的脉络。
话说康熙带着成年阿哥们还有一众大臣们会同蒙古王爷们来到了热河行宫狩猎,开始狩猎之前,康熙拿出了之前属于太子的一柄如意,这柄如意颜色接近明黄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康熙说了谁获取的猎物最多,那么这柄如意就赏给谁,这时候众位儿子们的眼睛都直了,太子的脸色很难看,四阿哥胤禛还是比较清醒的,他跪下对康熙说:这柄如意原本是属于太子的,儿臣们承受不起,可否另外拿出一件物品?
康熙似乎没有想到这一点,是真的没有想到吗?我看未必,这只是他对儿子们试探的一种手段罢了,四阿哥说完以后,康熙补充说了一句:我和太子不争这件物品,这样君臣分开,就没什么大碍了。紧接着各位阿哥们展开了角逐,说话间,便见东边数十骑,北边一百余骑冲过来,马蹄在秋草间践踏着,掀起的枯草败叶,在半空中飞舞。
东边是十三阿哥胤祥,北边是大阿哥胤褆,大阿哥胤褆带着儿子们和门人,一个个都挽弓搭箭,挥刀挺枪杀得浑身是血。草间的走兽有的血肉模糊,有的躺在草间挣扎、哀鸣,草地上汪了一摊摊血泊。东北边是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二人,胤疯了一样的在前头赶杀;胤禟在后堵截,收拾猎物,将野兽耳朵割了,挂在马屁股上。其中有不少猎物是胤褆和胤祥砍倒在地的,自然不少也成了他们囊中之物。
只是西边老八胤禩、老三胤祉毫无动静,野兽们乱过一阵灵醒过来,都发狂地向西逃窜。四阿哥胤禛信佛,守定了不杀生。只带着儿子弘时、弘历和家将牢守西北,闯入圈子的,一概生擒;逃掉的各听天命,绝不射猎。一场围猎好似风卷残云,未末时牌便见分晓。通算下来,胤第一,胤禟次之。胤褆、胤祥杀得精疲力竭,平分秋色各得第三。胤祉、胤禛得的最少,却都是些活物,缚成串儿献上。惟独老八胤禩一无所得。
八阿哥胤禩真的一无所获吗?显然不是,有老九、老十两个替他争呢,表面上老十获得猎物最多,自然该是他得如意了,老十正准备拿,十三阿哥不服了,认为他偷奸耍滑,二人吵的不可开交,这时候机灵鬼四阿哥的儿子弘历站了出来,说道:十三叔应该得赏赐,并拍马屁说康熙是第一巴图鲁,最终这柄如意属于机灵鬼弘历了。
一场狩猎就这样收场了,但后续的角逐才刚刚开始,康熙因为白天的事睡不着觉,便翻了个牌子,一看是郑春华,于是准备去郑春华那里下下棋聊聊天,结果到了那里,发现郑春华屋里居然有男人,经过侦查得知原来是太子胤礽,气的康熙差点晕了。
接着康熙让人封了郑春华的住处,停用了太子印玺,并且召见所有阿哥到戒德居候旨,更蹊跷的事情出现了,凌普带着几千兵马擅闯行宫,康熙当机立断,命狼覃进驻八大山庄,经调查得知,原来凌普是奉了太子的手谕而来,这时候太子胤礽不知道跑哪去了,十三阿哥胤祥也不见了,于是康熙让其他阿哥辨认笔迹,众人一看不像太子的,老八一伙平时就不怎么待见老十三,老十首先说像是十三阿哥的字迹,他这么一说众人跟风似的都说是老十三的字迹,四阿哥胤禛双拳难敌四手,只能干瞪眼。
大阿哥胤禔乘着其他弟弟们不在的时候开始献殷勤了,他认为废了太子胤礽就该立他这个长子了,他提出所有事情都是因胤礽而起,干脆自己来动手替康熙除掉胤礽这个祸源,一切就平息了,康熙说你见识不凡啊,不怕后人说你残忍吗?大阿哥胤禔仍然不知天高地厚接着进言,康熙听不下去了骂道:就你这样的蠢猪也想当太子?之后太子胤礽和十三阿哥胤祥出现了,康熙随之下令囚禁了老大胤禔、太子胤礽还有十三阿哥胤祥,囚禁老大、老二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囚禁老十三呢?
这其实也好理解,这是康熙的平衡之术,此时事起仓促,难保后面还有什么变数,他也知道那份手谕绝对不会是出自十三阿哥之手,很可能就是八阿哥一伙干的,但此时不能细查,得先稳定局面,并且十三阿哥此时是众矢之的,康熙派人问他话的时候,他还说了句:无情最是帝王家!既然大家都说是老十三的手谕,并且老十三还陪着胤礽出去了一会儿,那么此时只能先囚禁了老十三,掩住众人之口,待回京再做处置。
二、康熙和张五哥对话背后的深意
回京以后,康熙正式废了太子胤礽,太子的师傅王掞不能够理解,王掞在朝堂上说话了,他说废太子的理由过于模糊,不能服众,请皇上明示之类的话,这康熙能明说吗?宫闺秘事,天家惨变怎么能明说呢?王掞据理力争,康熙还是没有明说,于是王掞言语间说康熙是昏君,但康熙并没有处理王掞,他知道王掞是个方正君子,所以选他给太子胤礽做师傅,并且王掞也敢于说实话。
后来就有了康熙和张五哥在雪地中散步聊天的对话,两个人就像在大街上聊天一样说的很随意,一问一答。
康熙道:朕这么多儿子,你看哪一最好呢?
张五哥脱口而出:十三爷最好。
康熙道:何以见得?
张五哥道:十三爷为人仗义,他能体恤下情,是好样的。
康熙道:就因为他救过你的命?
张五哥道:是,也不是,奴才绝不是说十三爷救过我的命就说他最好,十三爷为人心怀坦荡,行侠仗义,从来不暗中算计别人,所以奴才才会说他最好。
康熙道:哦,你认为他最好,那么也就是说他最适合当太子喽?
张五哥道:人最好并不一定适合当太子。
康熙迟疑了一下道:嗯?这又是什么道理?
张五哥道:就拿十三爷来说吧,他人太好,不会转弯,容易轻信别人,所以他人最好,却当不好太子。
康熙道:你这个张五哥,小小一个侍卫,你怎么敢跟朕这样说话?
张五哥道:回皇上话,奴才不知道哪些话当讲那些话不当讲,奴才只知道对皇上说真好,不讲假话。
康熙一口气连说了四个“对”字,接着说:真话,朕要听的就是真话,比如王掞敢当着满朝文武说朕的不是,但他说的是真话,所以朕不为难他,你几天敢跟朕说真话,朕要赏你。
张五哥此时表情要注意了,显得很激动,快要哭出来了,说道:皇上要赏就赏奴才一个天大的心愿,除此以外奴才不敢受赐。
康熙双手放在袖子里问道:你说,说,朕答应你。
张五哥道:奴才恳请皇上放了十三爷。
康熙低头道:好你个张五哥,你小小一个侍卫居然保起皇子来了,你面子不小哇你。张五哥又磕头喊了一声皇上。
康熙道:朕答应你。张五哥道:真的?康熙道:朕为什么要骗你,朕是天子,干脆就赏你一个天大的面子,你去放出十三阿哥。并且把随身的一个玉佩让张五哥交给十三阿哥。
康熙放十三爷真的是给张五哥面子?与其说是给张五哥面子,还不如说是顺水人情而已,他从和张五哥的对话中感受到了温情,作为帝王他是孤独的,很久没听到过这么温暖的话了,他其实也很重视这种温情,儿子们闹的不可开交,君臣相疑,父子相疑,兄弟相疑,此时张五哥说出了他最想听的话。康熙也从之前的乱局中理清了思路,最重要的是他知道十三阿哥并没有犯什么错,只是无端被牵连,他最了解十三阿哥的为人,之前囚禁他是不得已,是一种平衡之术。
之后在朝堂上康熙和佟国维和演了一出双簧,狠狠的坑了夺嫡心切的老八一道,康熙当着众臣说要放了十三阿哥,佟国维说是不是要说个理由呢?康熙说:老子心疼自己的儿子要什么理由呢?这出双簧演的好啊。
佟国维是个老狐狸,表面上自己帮着八爷联络,暗地里让侄子隆科多去理藩院当差,就是为了接近十三爷好靠近四爷,这就是他的“热灶冷灶”一起烧的原理,凭借着这个原理,他们佟家一直保持着高贵的地位。
写在最后
康熙听了张五哥的话之所以高兴,是因为他听到了真话,感受到了温情,已经很久没人跟他说过这么家常温暖的话了,跟他亲近的人越来越少,以前的孝庄太后、苏麻喇姑、伍次友、魏东亭……一个个离他远去,现在面对着儿子们夺嫡的激烈场面,听到这样的话实属不易。对于张五哥这样一个从平民做到侍卫的人来说,通过他的求情,康熙放出了十三爷确实是天大的面子。
但康熙真的是给他面子吗?未必,这只不过是康熙高深莫测的帝王心术罢了,他给张五哥的只不过是个顺水人情罢了,他了解十三阿哥是怎么样的人,他曾经说过,如果自己有难,十三阿哥肯定是第一个出来救自己的人,所以,并不是张五哥的面子,而是他疼爱自己的儿子的缘故。
康熙和张五哥道这段对话也为他以后的决策埋下了伏笔,第二次废太子胤礽的时候,他一并囚禁了十三阿哥,就因为那句:十三爷为人太直,不会转弯,容易轻信别人。他第二次圈禁十三阿哥就是一种保护措施,这个他在临终前对四爷说过,其他人别没有猜透过他的这种心思,包括邬思道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