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离家三十年,九旬老母的一句话,至今令人动容
迪丽瓦拉
2025-05-29 15:32:45
0

原标题: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离家三十年,九旬老母的一句话,至今令人动容

◆作者:吴关青史

◆本文作者原创,洗稿、抄袭必究

卷首语

大家好,这里是吴关青史,我是关叔。想了解更多有趣历史知识,请点击关注哦

今天说说黄旭华的故事。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名字,不急,我们一点点来说这个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赫赫无名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有谁知道造核潜艇有多难?

其实今天之前我也不知道。我们就靠着比划想象,来给大家说说,大家知道海里的鲸鱼吧,背上吐水上来,吸个水再下去。潜艇的原理也是这样,靠着排水进水上上下下。但是核潜艇不一样,核潜艇关键就在于一个核字儿,以核为动力,这事儿就不一样了。

我们小时候都看过《海底两万里》吧。《海底两万里》讲述了在海底有一个看起来古怪的金属船,这个金属船就是潜艇鹦鹉螺号。鹦鹉螺号能在海底乘风破浪,呼风唤雨,而核潜艇就是将鹦鹉螺号的幻想变为了现实。

我们再换句话说吧。世界上目前已知有核武器或者有可能制造核武器的国家,除了联合国五大常委以及印度外,也就只有朝鲜,伊朗,日本以及以色列可能有,看起来还是挺多的。但是我们再来看看核潜艇,五大常委加上半个印度,就只有五个半。

海底两万里的鹦鹉螺号

而这么难的技术,毛主席曾说,1万年也要搞出来。但中国却在1988年就已经突破了,甚至远在航母之前。而这背后的最大功臣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求学历风波

黄旭华小时候不叫黄旭华,叫黄绍强。1924年2月24日出生在广东海丰县,是家里的三儿子。他家是世代从医的,所以他的老父亲也希望这个三儿子能够子承父业,当个悬壶济世的医生。本来呢黄旭华也没其他想法,当医生就当医生吧,也挺好。你看现在医生工资待遇都挺好,那时候也不差。所以从小学医。

但结果在他小学毕业那年,出事了,“七七事变。”日军在卢沟桥说我们丢了个士兵,我们要去城里找找,驻军给拒绝了,结果就进攻了宛平城,同时用这个借口入侵中国,这段历史大家都熟。于是日军就在中国到处无差别轰炸,其中就有黄旭华的家乡。

日军到处轰炸,这书念不下去了。怎么办?

1938年,14岁的黄旭华就和表哥一起离开了家乡到了聿怀中学。

百年名校聿怀中学

这时候的聿怀中学搬迁到了山里头,山里头比较偏僻,日军的轰炸机打不到。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日军的轰炸在后面越来越频繁,连山区也不放过,只要警报一响起来就不得不和人群跑到防空洞去。我们读过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跑警报》,老先生用一种诙谐的语调来描写了当时跑警报的场景,这是老先生乐观的心态,然而真实的场景远远比这个惊险。

黄旭华后来回忆说:一股屈辱的怒火,就在我身上燃烧起来。我想为什么日军敢这么猖狂,想登陆就登陆,想轰炸就轰炸?为什么我们中国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却要四处逃难,妻离子散?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土地,我却找不到一块可以安心读书的地方?

他感喟道,偌大一个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此时黄旭华深刻意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那个年代学医的人很多,你像孙中山先生,鲁迅先生都曾学医,但他们都知道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学医能救人但救不了人心。而黄旭华要想强大国家,必须要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才能捍卫国家的尊严。

因此在1941年夏天,黄旭华经兴宁,越韶关,奔坪石,掠湘南,经过两个月最终在八月初抵达桂林,考进了桂林中学,并改名黄旭华,意思是旭日荣华。

1945年黄旭华以第一名成绩考上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业。

新中国成立后,黄旭华因优秀的成绩被指派为港务局的团委书记,后来又去当了船舶工业管理局的技术员。但这个时候,他两难了。

怎么两难了呢?你听我说。

三十载别双亲,杳无音讯

1957年的时候,黄旭华有一次回家看望父母,他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儿啊,以前战乱,你回不来没关系,但现在社会安定了,你爸你妈年纪都大了,你要常回家看看。

黄旭华眼泪都下来了,他只能说我一定常回来看看。但这次探亲结束后,就是整整三十年母子再没有见面。

黄旭华父母

大概是从1957年到1986年,整整三十年,黄旭华好像从人间蒸发了,他母亲口里的三儿子再也没有回来过。

邻居还有亲朋好友都说,这个儿子不孝啊,三十年不回家。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他也没有出现,没有人知道黄旭华到底去了哪里。

那黄旭华到底去哪里了呢?

从无到有,核潜艇终突破

我们先来说个小故事。说是在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苏联总统赫鲁晓夫对毛主席说,这个研究核潜艇技术太复杂了。你们中国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水平来制造。你们中国要研制核潜艇,异想天开。

于是在苏美的双重压力下,毛主席当时就说了这个核潜艇,我们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而为了这个目标,黄旭华和同事们就来到了祖国最南端的某个荒岛上开始研究,同时为了保密,他对母亲撒了谎,说自己在北京工作,却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只字不提。

但是制造核潜艇的工难度超出想象。没人知道核潜艇长什么样子,所有一切都要考他们自己研究摸索。而当时国外对于核潜艇的相关材料都处于绝密的状态,黄旭华只能从浩如烟尘的故纸堆里寻找答案。

直到有一天,埋头在资料中的黄旭华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核弹试爆成功了,核动力问题终于解决了。

毛主席和赫鲁晓夫

这时候黄旭华的研究工作也有了重大突破,他根据美国和苏联的核潜艇模型,按照比例计算出了核潜艇的形状以及布局。同时黄旭华还带领设计人员研究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还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

1970年,在经过反复失败和挫折后,黄旭华主持设计的“长征一号”核潜艇正式投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在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但是黄旭华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

1964年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1988年初,核潜艇要进行最后一次的深潜实验。

黄旭华深潜实验归来

当时美国和苏联的潜艇都出过事。但是作为核潜艇的总设计师,黄旭华亲自带队完成了深潜实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亲自完成深潜实验的潜艇设计师。他在自己建造的潜艇上写下来这样的诗句

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对国家的忠就是最大的孝

中国的核潜艇没有用一万年就在黄旭华的努力之下成功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而消失了30多年的他也终于能够告诉自己的母亲,自己这么多年到底去哪了。

1987年《文汇月刊》刊登了描写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文章《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黄旭华把这篇文章寄给了母亲,文章中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提到了“黄总设计师”。但是他的母亲却一眼看出来,这就是自己30年没回过家,被亲人误解为“大逆不道”的儿子。

老母亲一而再再而三的阅读着这一篇包含着自己儿子全部心血的文章,一边留着满脸的泪水,一边为自己的儿子自豪。

1988年,当95岁的老母亲再见到黄旭华时,当年的青葱少年已经两鬓斑白,她没有责怪他,而是把儿女后代召集在一起说,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谅解。

这一句话背后的谅解,黄旭华等了整整三十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黄旭华院士

1995年,102岁的老母亲摔了一跤,黄旭华接到弟弟电话就马上千里迢迢赶了回来。

黄旭华回忆说:她自己感觉到旁边有什么人来了,然后闭着眼睛问,是谁来了?我说,是我,少强,回来看您。她就把眼睛睁起来了,说,谁通知你的,我没有告诉人要通知你,我知道你很忙。我说,我想你呀,妈妈。她的眼泪马上就出来了,她叫妹妹给她带上老花眼镜,看着我说,哎呀,你长肥了。

没有埋怨,而是一句,哎呀,你长肥了。

有人问黄旭华他是不是“忠孝难两全”,他却说

我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小结

我们今天读着黄旭华的故事总是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人可以牺牲到这个地步。但这个故事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祖国强大正是因为有了像黄旭华这样的人用自己血肉铸就的。那个年代的人也许生活上一贫如洗,但是他们却是饱满幸福的,因为他们的心中拥有信仰,真正的信仰。

中国梦,强军梦。

2013年感动中国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致敬黄旭华。

参考资料

1.《开讲啦》20161026本期演讲者:黄旭华

2.赫赫而无名人生——《文汇月报》1987年第6期

3.大家——总师传奇 黄旭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继续关注吴关青史,我是关叔。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关注加转发哦,咱们下期再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众多英雄豪杰,论出身论文治武功,为何是刘邦笑到最后?因为他真的有团队而不是团伙。...
原创 一... 在陕西乾陵,一通意味深长的无字碑,向后人反复讲述着武则天的传奇人生。自1985年10月成立中国武则天...
原创 曾... 撰文|赵立波 同治六年,是曾国藩一生之中少有的清闲的一段时间,因此处理完日常事务后,他最喜欢和他的秘...
原创 可... 前言:对于中国人来说,三星堆文化的发现以及三星堆的挖掘,无疑是民族认可和自豪感提升的有效途径。因为据...
原创 消... 《永乐大典》,被《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
原创 直... 清朝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九大封疆大臣,其中最有权力的是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管辖范围是天津,河北省...
原创 初... 初唐故事:李靖献取梁十策,萧铣举国皆降唐 是时,唐廷方欲南下江陵,命夔州总管李孝恭(高祖从侄)大造...
在清朝,康熙若要从北京到承德避... 康熙皇帝对清朝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是继顺治皇帝后,让朝廷逐渐走向正轨,让大权逐渐回归中央的一...
原创 两...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帝王之一,能与其比肩的,恐怕也只有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宋...
原创 康... 老十四胤禵是雍正的亲生兄弟,可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很一般,以至于在九子夺嫡时,胤禵不仅没有支持雍正,还...
原创 神...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为刘备匡扶汉室江山尽心竭力,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尤其是在刘备死后,...
原创 两... ###两位民族英雄开撕,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你支持谁?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被时光的尘埃所掩...
原创 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中国教育家孔子先生的一句名言,也是他开创了中国民间的学习风气,从而被称之为“...
地湾汉简:再现两千年前河西汉塞...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湾遗址,位于今天酒泉市金塔县东北约150公里的黑河东岸戈壁滩...
原创 咸... 咸丰皇帝即位时,可谓内忧外患,但对于大清国来说,首当其冲还是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帝原本指望八旗和绿营迅...
建司75载丨服务国之大者,国寿... 1949年10月20日,在新中国宣告成立后不到20天,中央政府批准组建国内首家保险公司,我国的保险业...
原创 刘... 刘邦临死前派人杀樊哙,许多人认为是意气用事,老糊涂的表现。此举激化了吕后与戚夫人的矛盾,将本想保护的...
原创 客... 有这个可能性,但可能性极其渺茫。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在公元207年。 这一年,曹操正在清剿袁绍的残余...
原创 如... 有很多人说始皇帝传位给扶苏秦朝照样亡我就嗤之以鼻,谁人不知秦二世胡亥无道,但扶苏并不是胡亥,如果不是...
原创 同...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而身处其中的每个历史人物都难以自持。 1955年大授衔中共授予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