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大军一月即出蜀,诸葛亮七年却寸步难行,我说个冷门原因
迪丽瓦拉
2025-05-29 16:36:25
0

原标题:刘邦大军一月即出蜀,诸葛亮七年却寸步难行,我说个冷门原因

四川这个地方,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巴蜀之地的说法起源很早,古代的巴蜀包括了今天的四川、重庆还有陕西南部等广阔地区,是人人艳羡的天府之国,而且易守难攻,只要占据了巴蜀,便退可守进可攻,对争夺天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的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便从蜀地出发,最后一统全国。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通往蜀地关隘可谓是险峻至极,稍有不慎便会跌落悬崖,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然而巴蜀之地没有方便快捷的交通,却自成一地,经济发达不说,文化政治等方面亦有颇高建树,在很早的时期,四川便孕育出了三星堆文明,可见川地底蕴。三国时期,诸葛亮便告诉刘备要占据蜀地,便大事可期。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眼光十分毒辣,在刘备一贫如洗的时候,便为刘备选好了龙兴之地,而且有蜀地这个大粮仓,刘备的大军进退自如,然而“割据荆益,待天下有变则两路出兵一统天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当实行起来的时候,诸葛亮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当年刘邦仅仅花了一个月便出川了,但是诸葛亮却花了七年时间,却还是一事无成。

为何诸葛亮出不来蜀地,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说法,但今天我分享一个十分冷门的原因,早在四百年的汉朝时期,蜀地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导致羌道、武都道山崩,将蜀地通往关中的水道破坏了,而当时刘邦出川走的便是水道,但是到了诸葛亮这一代,粮草只能从山崖艰难运输出去,要不然诸葛亮也不会发明木牛流马缓解运输粮草的难题。

巴蜀虽然有充足的粮草,但是限于交通,运输不出去,导致诸葛亮的大军发挥不出大用,司马懿只要用一个拖字诀,便能稳操胜券,成也险峻山势,败也险峻山势。不能怪诸葛亮才智不够,只能说国运如此,强求不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众多英雄豪杰,论出身论文治武功,为何是刘邦笑到最后?因为他真的有团队而不是团伙。...
原创 一... 在陕西乾陵,一通意味深长的无字碑,向后人反复讲述着武则天的传奇人生。自1985年10月成立中国武则天...
原创 曾... 撰文|赵立波 同治六年,是曾国藩一生之中少有的清闲的一段时间,因此处理完日常事务后,他最喜欢和他的秘...
原创 可... 前言:对于中国人来说,三星堆文化的发现以及三星堆的挖掘,无疑是民族认可和自豪感提升的有效途径。因为据...
原创 消... 《永乐大典》,被《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
原创 直... 清朝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九大封疆大臣,其中最有权力的是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管辖范围是天津,河北省...
原创 初... 初唐故事:李靖献取梁十策,萧铣举国皆降唐 是时,唐廷方欲南下江陵,命夔州总管李孝恭(高祖从侄)大造...
在清朝,康熙若要从北京到承德避... 康熙皇帝对清朝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是继顺治皇帝后,让朝廷逐渐走向正轨,让大权逐渐回归中央的一...
原创 两...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杰出的帝王之一,能与其比肩的,恐怕也只有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宋...
原创 康... 老十四胤禵是雍正的亲生兄弟,可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很一般,以至于在九子夺嫡时,胤禵不仅没有支持雍正,还...
原创 神...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为刘备匡扶汉室江山尽心竭力,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尤其是在刘备死后,...
原创 两... ###两位民族英雄开撕,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你支持谁?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被时光的尘埃所掩...
原创 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中国教育家孔子先生的一句名言,也是他开创了中国民间的学习风气,从而被称之为“...
地湾汉简:再现两千年前河西汉塞...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地湾遗址,位于今天酒泉市金塔县东北约150公里的黑河东岸戈壁滩...
原创 咸... 咸丰皇帝即位时,可谓内忧外患,但对于大清国来说,首当其冲还是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帝原本指望八旗和绿营迅...
建司75载丨服务国之大者,国寿... 1949年10月20日,在新中国宣告成立后不到20天,中央政府批准组建国内首家保险公司,我国的保险业...
原创 刘... 刘邦临死前派人杀樊哙,许多人认为是意气用事,老糊涂的表现。此举激化了吕后与戚夫人的矛盾,将本想保护的...
原创 客... 有这个可能性,但可能性极其渺茫。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在公元207年。 这一年,曹操正在清剿袁绍的残余...
原创 如... 有很多人说始皇帝传位给扶苏秦朝照样亡我就嗤之以鼻,谁人不知秦二世胡亥无道,但扶苏并不是胡亥,如果不是...
原创 同...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而身处其中的每个历史人物都难以自持。 1955年大授衔中共授予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