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忍痛杀爱将,不料他行刑后未死,遁入空门娶三尼姑安享晚年
迪丽瓦拉
2025-05-30 02:36:20
0

原标题:曾国藩忍痛杀爱将,不料他行刑后未死,遁入空门娶三尼姑安享晚年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猜疑越来越深。社会信用体系的设计和施行,是强硬的外在约束手段,而内在层面的品质教育也不能忽视。其中,最基本的一点要求,就是要做到“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可这也免不了一些不轨之人的猜疑。

今天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上世纪,太平军起义引得咸丰皇帝大为恐慌,急忙抽调各地军队进行镇压。各路地方军队就这样顺势而生 ,曾国藩的湘军更是出了名的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今天的主角是这湘军的将领之一李金旸,一心忠诚为主,到都来却被赐死。更匪夷所思的是:他被斩首却没死,而后李金旸剃发为僧,娶了三尼姑共度余生。

“冲天炮”

李金旸有勇有谋,善于作战,只要有他在的战场,都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可李金旸也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脾气暴,像是冲天炮咄咄逼人,李金旸本身也因此得了一个这样的外号"冲天炮"。

因为有着这样的脾气,李金旸可谓是凭着嘴上的功夫得罪了不少人,基本与他交好的将领寥寥无几,曹仁美算是与他交好的一个。坦白说也是因为李金旸与曹仁美相处多彼此都比较熟悉的原因。

结交朋友

对于普通人来说,交朋友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可对于李金旸来说,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首先是李金旸的地位,身为晚清的将领,位高权重,深受曾国藩的信任;再其次是李金旸的脾性,脾气火爆,一点就炸,让不少人不愿接近。

曹仁美与李金旸结交也是机缘巧合,李金旸与曹仁美曾经同在亲兵营,另外曹仁美还向李金旸学习过"祝由术"(年幼时李金旸在老家学习过的一种借助符咒治疗疾病,通常是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凭借着这种既是同门又是师生的特殊关系,两人之间要比平常人关系更好一些。除了与李金旸交好的,当然更多的是与李金旸交恶的,李金旸的属下张光照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尽管李金旸脾气不好,但是为人刚正不阿,对下属抱着早日担重任也是严厉要求。可张光照"好心不识驴肝肺",他显然不这样认为,因为张光照为人心胸狭小,这就让李金旸对他的批评在张光照心中早就变了味,一直怀恨在心。

深陷敌营

一次李金旸率领军队在江西对战时,不幸被俘虏,部下其他人以为他死了,结果没想到的是李金旸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侥幸逃出敌营。来到自家领地的李金旸被张光照知道,张光照想着要报仇,就去了衙门举报李金旸密谋反叛,不然怎么可能被对方放过。衙门的官员也觉得这样想没错,可是现在的李金旸在曾国藩手下,如果要处置他还是要过问曾国藩的。

曾国藩深知李金旸的为人处事,这一番说辞一听就是针对李金旸的,曾国藩就让衙门的官员把人给放了,反而让人处理掉张光照,理由是:意图扰乱军心,心思不正。毕竟曾国藩自己的处事原则是:"无用之人,越来越猖狂胡为。"衙门的人的官位比不过曾国藩,上司曾国藩的话只好听从。而张光照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想害别人却反被害,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不知张光照是否会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引火上身。

惹祸上身

李金旸事后听说了是曾国藩把自己给救了,心中感激不已。李金旸就打算准备礼物去登门拜访,谁知刚一进曾国藩府上的门,就被抓起来。李金旸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就听见曾国藩下令:拉出去斩了。李金旸顿时目瞪口呆,质问他自己做错了什么。曾国藩的回答明显有些官方客套:"你让我军惨败,损失严重,理应当斩。"

话已说出,已无法撤回,尽管众人觉得这不可思议,仍不敢说些什么。结合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此外张光照的传言已经响彻江西各地,百姓将领之间的心中已经对李金旸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所以尽管曾国藩、左宗棠等将领均认可李金旸的才干,可这无法改变若是他通贼叛变带来的损失之大的假设,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所以曾国藩怀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保险起见,曾国藩只能忍痛割爱,选择杀掉李金旸。

处理后事

曹仁美也明白李金旸的事情,知道李金旸的一片赤诚之心,对他的处罚,曹仁美有些于心不忍。曹仁美就让负责砍头的人员下手轻点,留他一个全尸。斩刑处罚完,曹仁美本着朋友,师生情谊,帮他下葬安置。然而在即将入土为安的时候,曹仁美听见了李金旸的呼吸,认为他还有救,就找人去给他救治。

削发为僧

果不其然,李金旸没有死,养好伤之后的他决定不再回去掺和是是非非,选择剃发为僧,隐姓埋名,昄依佛门。成了和尚的李金旸并没有像其他和尚一样戒色,于是和寺院的尼姑日久生情,娶了三个尼姑共度晚年。有段记载"后闻其削发入空门,号为更生和尚,姬妾三人,亦均为比丘尼。”就是其真实写照 。

回顾李金旸的一生,从投身天地会,叛降清朝,再到忠王李秀成俘获,最后回南昌自首被曾国藩判处死刑。李金旸一生跌宕起伏,在三十多岁作为得意将领享受过戎马风光,意气风发执剑天涯,而后被俘提心吊胆乔装逃跑反被诬陷,就像荷叶中的浮萍,浮浮沉沉,也难怪死刑未死的李金旸选择不问世事,剃发为僧,与三个尼姑在寺庙度过一生。晚年的李金旸不知是否还能想起回忆的曾经的辉煌。

对比李金旸的一生,前期像是听曲时的热闹纷繁,可等到后期终离不开曲终人散,人走茶凉。这人生啊,就好比是一场音乐会,有人早到,有人迟退,音乐始于静默,最后又回归静默,亦如人生旅程一样。

无论乐曲演奏如何精巧优美,曲终将罢去,众人终将散去,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现在的,过去的,如香一般,不停燃烧,已燃的化为灰烬随风飘散,成为乌有,只余经事者心头淡淡的一抹记忆,曾经游历的风景还记得多少?

往期文章精选:

狼牙山五壮士—葛振林:一生奉献国家,晚年为何将儿子送到劳教所

中国贼王:读警校被开除,一夜盗69件国宝价值达6亿,29岁判死刑

山西小伙为寻神农架野人,20多年间倾家荡产,离婚3次,结果如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颛... 《山海经》中提到很多关于上古时期的故事,这些故事看起来让人感觉有些类似于神话,所以对上古时期充满了疑...
原创 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帝王眼中,他所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人、物都应该归其所有,纣王作...
原创 直...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来是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兽首...
原创 历... 脍炙人口的杨家将传说在被搬上银幕后催生了老令公杨继业、巾帼豪杰穆桂英等一系列经典的影视形象,在其中被...
原创 滇...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在国防会议期间,“慷慨陈词”请缨抗战,表示愿尽云南...
原创 朱... 泱泱华夏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历史记载的皇帝多达四百二十余人,这其中确实有许多残酷嗜杀的暴君与...
原创 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不少战役都广为流传,最出名的就...
原创 曹... 说起曹操来,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这个男人可不简单,并且还是非常的不简单。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曹操是一个非...
原创 诸... 在三国的历史里,有一句民谣,那就是:得卧龙凤雏其中一人,便可以得到天下。而卧龙就是诸葛亮了,这也说明...
原创 蒋... 1927年四月,正值 国共大革命和北伐战争 胜利的时期, 但蒋介石却开始指挥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围剿和...
原创 7...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叶剑英元帅的经典诗词众多,《八十抒怀》里的这一句是经典中的经典。...
原创 清... 康熙十六年(1677年),地点长沙,6万清军战败,马宝率兵乘胜追击,途中下了暴雨,视线受阻,道路不通...
原创 明... 明朝的造船事业是从中国战国时代一脉相承的,中国人对于科技事业的探索在没有榜样的情况下也走了几千年。战...
打开百万年前的“生存启示录” 本报记者 曾杨希 赵艺乔 文/摄 说起浙江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用“建德人”来...
原创 庞... 庞德原是马超的副将,他在马超手下时便屡建奇功。他和马岱堪称马超的左膀右臂,在夺长安、战潼关、取西凉的...
原创 毛... 提到“预言”两个字,相信大部分读者朋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某些宗教或团体宣扬的,以臆测、巧合为主的封建迷...
原创 庐... 1959年在庐山上,一场大会影响了许多人,大会原本的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纠正左的错误”,...
原创 刘... 吕后是个权利欲望极大的人,但作为一个女人,要保住自己的权利,首先要保住儿子刘盈的皇帝宝座,而刘邦的儿...
原创 苏... “飞云驶。香车故国难回睇。芳心渐摇,迤逦吴都繁丽。忠臣子胥,预知道为邦祟。谏言先启。愿勿容其至。周亡...
原创 周... 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出名,最初创立时正值大革命期间,国共两党的关系较为融洽,所以早几期学生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