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是如何处置嫪毐的?本人车裂,家属被杀光,嬴政:他自找的!
迪丽瓦拉
2025-05-30 04:06:59
0

原标题:嬴政是如何处置嫪毐的?本人车裂,家属被杀光,嬴政:他自找的!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谈到,嬴政刚刚成年亲政,就接到告密,知道母亲不但和嫪毐通奸,还给嫪毐生了两个儿子,在雍城秘密抚养着,这种消息,无论砸在谁的头上,都不是一般程度的震撼。嬴政上任伊始,要处理的头一件事竟然是亲生母亲的私生活丑闻。

这类事情,哪怕只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常规思路都是家丑不可外扬,安排亲信低调处理才是上策,但也不知道是嬴政没处理妥当还是有意为之,终归闹了个满城风雨,尽人皆知。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当嬴政接到举报之后,反应是“下吏治毐”也就是依照法律程序,由公职机构对嫪毐展开调查。《史记·吕不韦列传》确实就是这么讲的。嫪毐害怕了,知道自己经不起查。这种情况下,嫪毐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通过太后向嬴政求情,争取宽大处理,二是一不做,二不休,把嬴政赶下台。

仅从利害关系判断的话,到底哪个方案更胜一筹呢?

如果争取宽大,相当于把自己和两个儿子的死活完全交由嬴政处理,就算能够保住性命,但从此再也不会有翻身的机会。如果发动政变,自己别看人多势众,但自己的权力来源完全不具备正当性,而是从太后的宠爱衍生来的,而太后的权力又是从秦王的权力衍生来的,这就意味着,自己只要跟王权作对,凝聚力马上就会大打折扣,而即便政变成功,废掉了嬴政,王位也只能交给嬴政的亲弟弟,自己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不会有任何机会。

嫪毐大概没看懂这层道理,所以走上了第二条路,假冒御玺调动国家军队,准备攻打蕲年宫。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蕲年宫位于雍城,“蕲”是个通假字,相当于“祈祷”的“祈”,“年”的意思是“丰收”,所以蕲年宫的功能意义基本相当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君王在这里向上天祈求丰收。蕲年宫的宫殿基址今天还能看得到,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当时的秦国,雍城已经变成太后和的大本营了,嬴政从咸阳来雍城行冠礼,大约就住在蕲年宫里。嫪毐趁这个机会发动政变,正好有主场优势可以利用。

从常理来看,嫪毐征调的国家军队只能用于外围作战,阻隔可能出现的援军,真正对嬴政下手的话,肯定要由亲信死士充当主力。

嬴政那边,反应是相当敏捷,《资治通鉴》的原文是“王使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如果你看的《资治通鉴》是中华书局标点本,那么在“相国”和“昌平君”之间是没有标点的,意思是说,昌平君和相国是同一个人,“昌平君”表示封号,“相国”表示官职。那么问题来了:秦国的相国不是吕不韦吗?

《资治通鉴》之所以会做这样的标点,根源出在《史记索隐》。《史记索隐》说昌平君是楚国公子,被立为相国,后来迁到郢都,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但他的姓名,还有昌文君的姓名,都没有留下记载。

《史记索隐》这段内容有点语焉不详,似乎昌平君出身楚国王族,在秦国为相,所谓迁到郢都,可能是他背叛了秦国,回归楚国,在楚国的危亡之际被大将项燕拥戴为王,抵抗秦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嬴政在灭掉楚国之后,删除关于昌平君的记载也是有可能的。但楚国公子没有军功的话,在秦国是怎么做到封君的呢?

假如我们不采信《史记索隐》的这段模糊记载,那么最合理,也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相国”指的是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是秦国的两位封君——他们最有可能是秦国王族,反正这一时期商鞅的制度已经松弛了,他们凭着血统,而不是凭着军功受封,否则的话,他们的军功应当会被史料记录在案。

以吕不韦为首主持平叛,这是当时最为合情合理的安排。从私人立场来看,吕不韦既是自作自受,也应该很乐于除掉这个政敌。当初吕不韦找到嫪毐,只是想给太后贡献一位男宠,没想到嫪毐竟然凭借太后的宠信培植班底,掌控朝政,对秦国的影响力不在自己之下。以至于连山东诸侯都想过讨好嫪毐,增加嫪毐在秦国的威望来制衡吕不韦。

平叛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资治通鉴》的记载是,战斗在咸阳爆发,斩首数百,嫪毐在逃跑途中被追兵擒获。《史记》不同篇章有不同的记载,但大体上看,嫪毐没有被活捉,而是被追兵斩杀的。如果想到主持平叛的是吕不韦,这个结局就很容易理解了:吕不韦当然不愿意捉一个活的嫪毐回去,让嫪毐供出入宫经过。

主犯已死,后续工作该怎么做呢?

历史上有两种经典方案:一是只诛首恶,然后赶紧安定人心,不再追究了;二是借机实施大清洗,不断扩大打击面,把所有看不惯的人都牵连进去,一网打尽。

嬴政亲政伊始,两套方案虽然各有优劣,但方案二对于权力欲强的人而言特别具有诱惑力——嬴政要想行使权力,放手施为的话,头顶上有太后、吕不韦和嫪毐这三座大山,如果能借着这次机会,把太后和吕不韦牵连进去,把这三座大山的庞大班底一网打尽,可就再也没有谁还能制约自己了。

就在当年秋天,大清洗开始了,先杀光嫪毐三族。所谓三族,主流解释是父族、母族、妻族,但这么一来,如果诛九族的话,九族又是哪九族呢?这个问题已经说不清了,很可能“三”和“九”都是虚指,涵义都是灭族,君主想牵连多广就牵连多广。

接下来处置嫪毐的党羽:本人车裂,家属杀光。

嫪毐的门客当中,那些罪行轻微的,通通流放蜀地,一共有4000多家。

就连太后都被惩治了,被软禁在雍城萯(bèi)阳宫,太后给嫪毐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搜出来杀了。嬴政余怒未消,也清楚自己对太后的处置会让很多人看不惯,于是下了严令:“有胆敢为太后的事情来做劝谏的,我一定会杀了他,还会砍断他的四肢,把尸体扔在阙门之下。”

令人意外的人,竟然真有很多人来触这个霉头,犯颜直谏,结果来一个死一个。嬴政说到做到,先后杀了27人。按说27具被砍断四肢的尸体堆积在阙门之下,所有人都能看到,这太有视觉冲击力了,但偏偏还有胆大的人——他就是齐国来客茅焦,请求上殿规劝。

嬴政派人对茅焦说:“你没有看见堆在阙门的那些尸体吗?”

茅焦坦然答道:“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宿,现在阙门下的尸体已经有了27具,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把数字凑齐的。我可不是怕死的人啊。”

茅焦不怕死,但茅焦的同乡都怕死,纷纷打点行囊跑路,生怕被茅焦牵连。

这个细节有点令人费解,也许是有茅焦的同乡跟随茅焦一道来了秦国了吧,不然哪至于这么害怕呢?

当茅焦的豪言壮语被转达给嬴政之后,嬴政当然暴怒,马上召见茅焦,准备把他扔进锅里煮死,偏不让他的尸体去凑齐二十八宿的名额。茅焦上殿的时候,嬴政手按宝剑,正在破口大骂,口沫横飞。

那么问题来了:嬴政软禁太后,看上去并不算过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拼了命都要阻拦呢?这件事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呢?

我们下一讲再谈。

上期回顾:太后偷情,吕不韦冒险把嫪毐送进宫给赵姬,是难言之隐必然的选择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学... 相信很多人了解司马懿,都是通过《三国演义》小说或影视剧。 但因为三国作者罗贯中明显偏向蜀汉一方的描写...
原创 忽... 忽必烈贵为一代天骄,横扫世界,为何夺位战争却如此惨烈? 公元一二五九年七月,蒙哥汗于钓鱼岛城下去世。...
原创 日... 前言 相信很多看过抗日战争题材影视剧的朋友对日本的一种军帽并不陌生,这种军帽两侧有几片垂布,看上去一...
原创 赵... 公元968年二月,大宋都城虽被寒意笼罩,但到处张灯结彩,42岁的赵匡胤即将大婚,新娘是刚满17岁的宋...
原创 陈... 提起淞沪会战,我们总能想到1937年8月爆发的那场惨烈战斗。 日本从海上登陆,打了国军一个措手不及,...
原创 朝...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向曾经的小弟屈服。 甲午...
长白山天池为什么分给朝鲜一大半...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 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和接壤的国家...
原创 放... 李文彪,1952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知家庭,父母均是高学历,并且从事教育工作。受他父母的影响,李文彪从...
原创 抗... 一、历史风云起,将军初登场 (一)传奇人生铸就辉煌 许世友,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将领。他8岁入嵩山少林...
原创 抗... 得知自己仅被授衔少将,李云龙、丁伟和孔捷个个满腹牢骚。 李云龙正在赶写论文时,丁伟跑来和他发牢骚,问...
原创 隋... ——感谢您的阅读,请您点击关注—— 隋文帝杨坚与独孤伽罗的爱情故事,在历史上一直被世人视为一段佳话。...
原创 志... 1950年4月10日,苏朝领导人举行会谈中,金日成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他摩拳擦掌,准备在一个月的时间...
原创 韩...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 可以说如果没有萧何,韩信就不会成为一代大将,没有萧何,...
中华民国孙小头《壹圆》开国纪念... 中华民国孙小头《壹圆》开国纪念币,作为民国初期的重要货币之一,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还蕴含着丰富...
古代读书人23种称谓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群体,读书人意味着功名利禄、出人头地,而且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
原创 方...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英雄的后代,是否也如其父一般为国奉献?1935年,方志敏英勇就义,年仅36岁。他...
原创 朝... 引言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法西斯日本广岛投放了人类第一颗实战用原子弹。仅两天后,苏联就对日宣战...
原创 老... 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谜团—— 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之时,老十三胤祥莫名其妙地...
一百年·一座桥·五代人 “这座桥不仅连接了两岸,也连接了过去与未来,成为了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家五代人共同的记忆和骄傲。”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