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忽必烈贵为一代天骄,横扫世界,为何夺位战争却如此惨烈?
迪丽瓦拉
2025-08-16 21:05:33
0

忽必烈贵为一代天骄,横扫世界,为何夺位战争却如此惨烈?

公元一二五九年七月,蒙哥汗于钓鱼岛城下去世。

他的死亡使得大汗之位空悬,夺位战争也因此开始。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日后震惊世界的忽必烈在这场战争中各个方面都居于劣势。

可忽必烈却依然凭借杰出的政治、军事天分以及超前的眼光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1.悲催局面下的忽必烈

蒙哥汗去世之时,忽必烈正在东路与南宋打的不可开交。

得到蒙哥汗去世消息后,忽必烈本应第一时间回去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

可当时的局面并不允许他这么做,因为当时的兀良合台正从云南赶来,并急需与忽必烈会军。

若置之不理,忽必烈必然成为众矢之的,根本无法争夺汗位。

更不利的是,忽必烈一向主张“行汉法”,早就遭到了许多蒙古贵族的反对。

按照成吉思汗的祖制,忽必烈根本没有机会。

况且此时身居漠北“主场”的阿里不哥早就获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

从明面上看,忽必烈根本毫无胜算。

2.英明神武的忽必烈

面对残酷的现实,忽必烈当机立断:奉命作战,岂能无功而返。

于是他继续南下,顺利在岳州迎接兀良哈台,而且渡过长江围攻鄂州。

与之相对,阿里不哥也并没有轻视忽必烈,他派人到开平、燕京(忽必烈实际控制区域)调兵,不断侵吞忽必烈的力量。

当迎接兀良哈台的任务完成后,忽必烈没有选择第一时间退军。

因为他明白,自己作为进攻方,退军意味着失败,这同样不利于自己的威信。

此时忽必烈的政治天分显现出来了,在明知无法拖延的情况下,他加大了围攻鄂州的力度,并扬言临安已经是囊中之物。

不明真相的南宋吓破了胆,慌忙派人进献岁币,并割地求和。

就这样,忽必烈兵不血刃地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因为杰出的政治天分,这场战役不仅没有损害忽必烈的威信,反而让他名声大噪。

3.出其不意

按照成吉思汗《大扎撒》规定:前任大汗去世,必须有黄金家族成员、高级贵族在和林重新选举新汗。

因此忽必烈必须回到和林参加选举。

可忽必烈因“行汗法”早就让蒙古贵族不喜,而且阿里不哥已经在和林做好了充足准备,因此就算忽必烈回去了,也不过是成人之美罢了。

为了扭转局势,忽必烈大胆创新,决定在开平继位大汗。

按照《大扎撒》,忽必烈显然是违制,但正因为“非法”,忽必烈才有了向死而生的机会。

PS:忽必烈在漠北本就没有根基,因此更没有贵族追随。

但与之相对,忽必烈拥有更强大的军事力量。

当时忽必烈控制蒙古军左翼,阿里不哥控制右翼,双方旗鼓相当。

但“行汉法”虽然得罪了蒙古贵族,却深得中原民族的心意。

这也让忽必烈在经济和军事力量上获得了优势。

破例“称汗”,更是让他扭转战局。

4.扭转乾坤

为了进一步扩大优势,忽必烈马不停蹄地进行了各项准备。

(1).示好东道蒙古宗王

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各自称汗,因此蒙古贵族也分裂成了两个部分。

其中“诸王多附”阿里不哥,支持忽必烈的则以东道蒙古宗王为主。

因此,忽必烈必须获得他们的绝对信任。

因为宗王属于“事实独立”,尽管他们“战队”忽必烈,却未必愿意为忽必烈卖命。

因此,示好宗王,是忽必烈必须要做的。

为了获得宗王的绝对支持,忽必烈下了血本,他不仅额外增加岁赐份额,还自掏腰包,给予宗王属民许多赏赐。

不仅如此,忽必烈大手一挥,将辽东和高丽地区全部划给了宗王。

在获得利益后,宗王选择与忽必烈结为命运共同体,不仅言听计从,甚至亲自上阵。

(2).扩充汉军

由于“行汗法”,汉军绝大多数将领都支持忽必烈。

忽必烈承认了他们“万户”的利益,让汉人人皆归之。

通过提拔史天泽等汉军将领,忽必烈在中原扩军可谓是如鱼得水。

(3).建立精锐

为了进一步提高军队战斗力,忽必烈亲自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精兵。

这些精兵不仅有以蒙古贵族为主的怯薛军,还有汉军精锐武卫军。

虽然各王尚未被充分整合,多数时刻扮演“墙头草角色”。

但毫无疑问,忽必烈已经占据了上风。

5.争夺战力

此时有一支追随蒙哥南下的蒙古军(蒙哥从蒙古各部选取的精锐)依然保持中立态度。

由于这支军队实力强劲,因此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纷纷派人“抢夺”。

起初,由于支持阿里不哥的人太多,这支军队一度杀掉了忽必烈的使者。

好在忽必烈再次展示除了超绝的冷静头脑和控制力。

他知道仅凭口水已经无法获得这支军队的支持了,因此忽必烈派遣东道宗王合必赤、窝阔台后王合丹率军接近,并以此为武力后盾。

之后忽必烈派人偷袭,抓捕了不少将领,控制了一些军队。

为了进一步分而化之,忽必烈更是抓住了南军将领不和的弱点,将他们进一步击溃。

即便如此,这支军队也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为了支持阿里不哥,他们甚至东出关中,想要直击忽必烈。

面对挑衅,忽必烈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他一边派南军引诱敌人北上,一边继续东进,进一步分化他们。

在击败分散敌军且杀掉阿里不哥派将领后,忽必烈最终掌控了这支军队。

最终,除了少数人返回窝阔台汗国外,忽必烈掌控了大部分的部队。

最终,忽必烈掌控了军队上的绝对实力优势。

6.最终决战

当时阿里不哥主要以漠北为“老窝”,而漠北主要以游牧经济为主,虽然能诞生以一当十的骑兵,却也有着脆弱的经济条件。

1270年夏天,漠北饥荒爆发,忽必烈瞅准机会,发动了对阿里不哥的大规模进攻。

由于缺乏粮草,且和林运输中断,阿里不哥的军队迅速溃败。

忽必烈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和林,阿里不哥匆忙逃到了叶尼塞河上游,并向忽必烈求和。

忽必烈欣然答应,率军凯旋,仅留部分守军驻守和林。

此时阿里不哥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声望大减,对各部的掌控力度也所剩无几。

后来即便阿里不哥重新夺回和林,却已经没有了各部的支持。

第二年秋天,阿里不哥奇袭忽必烈,被忽必烈识破,大败而归,部属大部分“投资”了忽必烈。

尽管阿里不哥后来不断派人到各地征兵,试图东山再起,却再也没有获得支持。

阿鲁忽见阿里不哥已经大势已去,更是举兵投降忽必烈。

阿里不哥大怒,立刻派人进攻阿鲁忽,却被忽必烈偷袭。

最终,阿里不哥两面夹击下最终溃败,投降了忽必烈。

经过长达四年的大战后,忽必烈最终成为了真正且唯一的“大汗”。

总结

按照纸面实力,忽必烈其实是没有丝毫胜算的,但就因为他是拥有旷世奇才的忽必烈,所以他才能打破常规,以创造性的能力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使得自己最终获得了胜利。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的牛车是一种出行神器 北魏时期,乘坐“牛车”出行是荣耀和时尚。牛车跑得虽慢,但颠簸更少更舒适,对讲究“坐有坐相”的古人来说...
原创 1... 1956年的冬天,南京无线电生产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前来视察中国无线电发展状况和工人生活状...
原创 一... 明军 明末有一个特殊现象,作为爷们的将军纷纷落水当汉奸,从李永芳开始,继而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
原创 隋... 如果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那么隋唐大运河就是为了连接。 它不仅打通了南北的经济走廊,也促进了南...
原创 三... 标题:三国时刘备看错人,孙权也会看错人,为什么刘备最后还是用了他?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鼎立...
原创 此... 标题:荒唐的皇权:皇帝拒赐孙名的离奇理由 在古代,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言行举止往往被视为天...
原创 罗... 1949年,全国解放的号角即将吹响,党中央即将搬至北平之际,罗瑞卿临危受命,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任公安...
原创 此... ###标题:朱元璋与廖永忠:帝赐忠臣的末路之谜 **第一章:风云初起**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
原创 清... 在探讨清朝灭亡不过一百余年,满族人口上千万,而满语却迅速消亡的复杂现象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剖析其背后的...
原创 陈...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故事总是令人心潮澎湃。 陈赓,这位性格活泼、随和的大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原创 《... 《三国演义》中,黄忠属于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武将。虽然名列五虎上将之中,但由于出场时间较晚,且出场之时已...
原创 重... 薛刚反唐的故事是薛家将系列小说的后续,是以薛刚反唐拥护庐陵王李显为主题的故事创作。这个故事既采纳了当...
原创 8... 刘伯承元帅是中国的开国元首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中国曾经的百年动荡历史,可谓是腥...
原创 白... 秦昭襄王即位之后,继续贯彻执行商鞅的变法国策,推行军功爵制,在这种背景下,“善用兵”的白起得到丞相魏...
原创 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枭雄并起。在这个群雄逐鹿的乱世之中,曹操凭借着超人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一步步走...
原创 深... 在抗日战争初期,乃至抗日战争后期,日军死不投降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在人类战争史上!极少见到的,为什么他...
原创 郝... 前言 过去男子和女子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一度还有“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说法,因此女子很难和男子一般...
原创 8... 新中国建国之后的第一次授衔仪式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当时许世友得知自己只被授予上将军衔时觉得有些委...
原创 武...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皇帝,武则天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她和李世民、李治父子俩的故事也常被人们提起,说...
原创 建... 前言 徐向前 ,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始终没有忘记曾经的战友许继慎。 许继慎,一位在革命浪潮中做出过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