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鬼子为何要在军帽上挂两块布?专家:此举至少能少死10万人!
迪丽瓦拉
2025-08-16 21:05:06
0

前言

相信很多看过抗日战争题材影视剧的朋友对日本的一种军帽并不陌生,这种军帽两侧有几片垂布,看上去一点都不严肃,甚至还有些奇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日军的军帽要在侧面加几片垂布,看起来有点丑的垂布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这种带有垂布的军帽并不是日军的原创。

最早将这种“军帽垂布”大规模装备的国家其实法国。

法国虽然是欧洲国家,但是和非洲仅仅隔着地中海,法国在北岸,非洲在南岸,凭借这样的地缘优势,法国和非洲一直有着比较多的联系,在非洲北部活动的法国人有很多。

16世纪,法国开始对外殖民侵略。

因为北非处于沙漠地带,天气异常地炎热干燥。为了防止法国的士兵长期暴露在太阳下暴晒而导致皮肤灼伤,就在军帽上加了布片。

除了防止暴晒,这块布也还可以防止蚊虫的叮咬,一块小小的布发挥了十分出奇的作用。

二战的时候,日本普通军人普遍使用了这种帽子,日军内部将这种帽子叫做“略帽”。

“略帽”是日军在引进法国这种带垂布的军帽改进而成,“略帽”将原本法国军队当时军帽上的一整块布改成了几块布。

亚太战场不像非洲有极度炎热的沙漠,但是,也有热带、亚热带地区,不止气候湿热,还有蚊虫等,在外行军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引起感染。

所以“略帽”将整块布改为了几片布,在气候湿热的地方也可以增加空气的流通,这样简单的设计就能够预防痱子、湿疹等各种皮肤疾病。

日本的某战争研究人员称:日本军队在二战时采取的这种垂布式的军帽,让日军在无形中避免了近十万人数的非战斗减员。

虽然在二战时期被日军普遍使用,但在二战前,日军就配发了这种带有垂布的军帽了,比如,在1899年日军占领台湾和1900年八国联军参战的日军,都使用过带有垂布的军帽。

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日军匆匆发动九一八到全面侵华,穿的军服,戴的军帽是不同的。

九一八事变,日本将其称为“满洲事变”,当时关东军穿的是昭五式军服,昭五式军服系列的军帽,不论官兵,都是大檐帽。随着战场的不断扩大,日军全面侵华,“略帽”的主要配发对象是日军在南方的军队,因为我国南方的气候在夏季极为炎热,而在北方的日本军队不配发“略帽”。

除了帽子,一些日本士兵身上还有一个较为特殊的配置,就是他们胸前的一个盒子。

在小说《吕梁英雄传》中有一样一个场景描述。刚打完胜仗的游击队员,像往常一样在搜查战场上能够重新使用的东西,如弹药、罐头等。

游击队员在日军的胸前看到了一个盒子,大家都以为这里面装的是食物,就将盒子拿下来带了回去。

最后发现,盒子中装的竟然是日军的骨灰。

至于为什么日军要将骨灰带在身上,其实这和他们国家的一些传统习俗有关。

日本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传统,在战场上阵亡的高级武士,会在当地火化,之后将骨灰带回国内安葬。

二战的时候,这种传统被继承了下来。

我军军服军帽发展史

我军的军服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红军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阶段),从南昌起义一直到江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一直没有统一的军服。

1929年,红四军参考苏联的红军军服,按照中山服的样式开始统一军服,领章是红色,帽子是八角列宁帽,帽徽是红布制作成的五角星。

军服呈灰蓝色,陈毅说:“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大地”。

但是,这时候军服并未统一。

几年之后,不同地方红军的服装才逐渐统一。

上衣还是中山装的样式,衣服上有四个口袋,领子上也有红色领章,但是军帽将此前的八角帽改良,成为小八角帽。

值得一说的是,虽然各地在军服的样式上趋于统一,但是因为各地所用材料的不同,所以各部队军服的颜色并不统一,蓝色、灰色、黑色等都有。

抗日战争的时候(八路军新四军阶段),军服有夏季和冬季的,但是样式一样,军服是对襟,衣服上有单排的五粒扣子,有四个口袋。

八路军军服的左臂上有“八路”“十八路集团军”“18GA”这样标志的臂章,臂章是白底蓝字。新四军的臂章则是“新四军”“N4A”等。

当然,抗战过程中,粮食和物资等都很缺乏的情况下,服装的颜色料子也很难统一,事实上,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我军服装的颜色还是五花八门的。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阶段),解放战争前期,我军的军服去掉了“八路军”“新四军”的臂章。

这一时期,我军的军服的颜色也并不统一,主要是土黄色,还有灰色、青灰等。

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已经接管了一批军需工厂,为生产统一的军服提供了必要条件。

1948年,周总理召开后勤会议的时候,才真正开始研究我军的军服问题,并且周总理还做出了指示,要是服装统一不了,起码军队的帽子要统一。

1949年下半年的时候,我军才开始统一军服。

我军军服颜色为黄绿色,样式还是中山装,胸前有长方形的布制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几个字。

帽子统一为圆形短檐的“解放帽”,帽徽是八一军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的牛车是一种出行神器 北魏时期,乘坐“牛车”出行是荣耀和时尚。牛车跑得虽慢,但颠簸更少更舒适,对讲究“坐有坐相”的古人来说...
原创 1... 1956年的冬天,南京无线电生产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前来视察中国无线电发展状况和工人生活状...
原创 一... 明军 明末有一个特殊现象,作为爷们的将军纷纷落水当汉奸,从李永芳开始,继而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
原创 隋... 如果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那么隋唐大运河就是为了连接。 它不仅打通了南北的经济走廊,也促进了南...
原创 三... 标题:三国时刘备看错人,孙权也会看错人,为什么刘备最后还是用了他?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鼎立...
原创 此... 标题:荒唐的皇权:皇帝拒赐孙名的离奇理由 在古代,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言行举止往往被视为天...
原创 罗... 1949年,全国解放的号角即将吹响,党中央即将搬至北平之际,罗瑞卿临危受命,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任公安...
原创 此... ###标题:朱元璋与廖永忠:帝赐忠臣的末路之谜 **第一章:风云初起**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
原创 清... 在探讨清朝灭亡不过一百余年,满族人口上千万,而满语却迅速消亡的复杂现象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剖析其背后的...
原创 陈...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故事总是令人心潮澎湃。 陈赓,这位性格活泼、随和的大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原创 《... 《三国演义》中,黄忠属于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武将。虽然名列五虎上将之中,但由于出场时间较晚,且出场之时已...
原创 重... 薛刚反唐的故事是薛家将系列小说的后续,是以薛刚反唐拥护庐陵王李显为主题的故事创作。这个故事既采纳了当...
原创 8... 刘伯承元帅是中国的开国元首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中国曾经的百年动荡历史,可谓是腥...
原创 白... 秦昭襄王即位之后,继续贯彻执行商鞅的变法国策,推行军功爵制,在这种背景下,“善用兵”的白起得到丞相魏...
原创 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枭雄并起。在这个群雄逐鹿的乱世之中,曹操凭借着超人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一步步走...
原创 深... 在抗日战争初期,乃至抗日战争后期,日军死不投降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在人类战争史上!极少见到的,为什么他...
原创 郝... 前言 过去男子和女子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一度还有“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说法,因此女子很难和男子一般...
原创 8... 新中国建国之后的第一次授衔仪式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当时许世友得知自己只被授予上将军衔时觉得有些委...
原创 武...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皇帝,武则天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她和李世民、李治父子俩的故事也常被人们提起,说...
原创 建... 前言 徐向前 ,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始终没有忘记曾经的战友许继慎。 许继慎,一位在革命浪潮中做出过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