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信被杀,萧何冷冷地看着他的尸体,说了4个字,被人诟病千年!
迪丽瓦拉
2025-08-16 20:34:13
0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

可以说如果没有萧何,韩信就不会成为一代大将,没有萧何,韩信也不会被骗到宫中被吕后诛杀。

然而与韩信有着“月下追逐”情谊在的萧何,对于韩信的死却无动于衷,

只是盯着韩信的尸体厌恶的说了四个字,可以说是冷漠至极!

而这也成了萧何一生最大的槽点,以至于到了现在,他的行为依然受到了不少的诟病,

那么萧何究竟说了什么?他又为何非要献计诛杀韩信呢?

01

成也萧何

在投靠刘邦被得到重用之前,韩信其实一直都是一个无业游民,

他虽然有一身的武力和本领,但一直找不到可以出人头地的机会。

虽然我们印象中的韩信是一个骁勇善战的一代大将,可在他的街坊邻居眼中,成日里无所事事的韩信和小混混差不了多少,

除了钓鱼来填饱肚子之外,宁愿东蹭一家西蹭一家吃饭,也不愿意做些活计来养活自己。

而韩信每次在别人家蹭饭的时候,

就喜欢大谈阔论的给别人讲述自己的远大抱负,还时不时的把自己腰间的佩剑抽出来表演一下。

但他的这种行为落在别人眼中就是妥妥的又武能又爱显摆,

要是真的有才华,怎么还是个到处蹭饭的料子?

一个看不惯韩信许久的屠夫在半路截住他,嘲讽韩信每天佩戴个剑,外表看着挺高大挺有气势,但实际上都是唬人的,他只是一个懦弱不堪的胆小鬼。

屠夫还非常自信的表示如果韩信真的胆子大,就会杀了他,但韩信如果不敢杀他就从自己的胯下爬过去!

虽然韩信内心感到非常屈辱,但他自然不可能真的把屠夫给杀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自己将来必定会出人头地,眼前的屈辱又算的了什么,于是韩信便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

但也正是因为此事,让韩信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干一番大事的决心,而正好当时处于秦末时期,天下动荡不安,各地起义揭竿而起,

韩信也顺势加入到了项羽麾下,但是却一直都不到重用。

随后韩信又加入到了项羽的对家刘邦的队伍,但他仅仅只被安排去看守粮草,依旧没有机会表现自己。

但好在刘邦身边的谋士无意间发现了韩信的才能,

可无论他怎么举荐,刘邦仍旧不相信这个无名小卒能做出怎样一番事业。

韩信也是个心气很高的人,既然你不相信我,一而再而三的看不起我,那我不如期另谋高就,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地,于是韩信便收拾起自己的包裹连夜离开了刘邦的军营。

而萧何却不愿看到这样一位军事人才流入他人阵营,于是便连忙策马去追韩信,

好言好语相劝,希望他能回来,而韩信一见萧何如此有诚意,自然也没有理由再拒绝他了。

回来之后,萧何在刘邦跟前苦口婆心的分析韩信的才能,

在他看来,刘邦如果真的想要夺得天下,韩信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员大将。

萧何从未向举荐韩信一样给自己举荐过人才,

于是刘邦就决定重用韩信一次,将领兵作战的大将军一职给了韩信。

事实证明,韩信的确是一位军事好手,先后创下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下魏赵燕代四国、劝解齐王投降等多个名场面,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家!

02

败也萧何

韩信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战功之后,整个人也确实有点飘了,再加上他身边有一位名叫蒯通的谋士

一个劲的鼓吹韩信有称霸一方的面相,未来绝对不可限量,怎能区区当一个将军。

而一边等着韩信前来救驾的刘邦,等来的竟是韩信一封请封为王的书信,

这个行为在刘邦看来就是妥妥的威胁,如果不封他韩信为齐王,韩信估计就不会前来救驾了。

即使刘邦内心有多么不满,但为了眼前的大局考虑,还是封了韩信为齐王,

但刘邦也因此对韩信心生猜忌,觉得迟早有一天韩信会起造反之心。

谋士蒯通也确实劝过韩信自立为王,

但韩信始终觉得刘邦和萧何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没办法背叛他们。

但刘邦的猜忌之心已起,他是绝对不可能让韩信有任何可以造反的机会的,大局刚刚稳定下来,刘邦就用计将韩信手中的兵权给夺了去,之后又削去了韩信的王爵,将他贬为了淮阴侯。

这之后韩信才算是真正起了谋反之意,和陈豨开始密谋养死士兵造反,

只不过令韩信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是,他们的这些计划全部被手下透露给了吕后。

吕后趁着刘邦外出作战的时候,和萧何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以萧何的名义,将韩信骗到宫中再绞杀,

毕竟萧何对韩信有恩,换做吕后骗他来宫中韩信是不可能相信的。

韩信应萧何约刚进到宫门后,就被早已安排好的士兵给拿下,吊在了屋檐之上。

因为萧何和韩信此前曾有约定“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所以最后的韩信是死于宫女的竹签之下。

而往日里和韩信就像知己一样的萧何,

却在看到韩信尸体的那一刻,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国贼已除”。

03

萧何的选择

萧何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政治家,但他和吕后设计杀死韩信的事情,直到如今都是他身上无法绕开的污点,

很多人都觉得萧何和韩信的感情那么好,为何非要帮着杀掉韩信?

萧何对韩信是有知遇之恩、他也很欣赏韩信的才能是没错,但他当初尽力举荐韩信,也只是觉得他可以帮着刘邦打江山,

就算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再好,萧何也不可能放任韩信造反的,他从始至终的立场都是站在刘邦这边。

更何况两个人的感情深厚是建立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上的,和那种有着生死之交的兄弟还不一样。

吕后决定要杀死韩信的时候,萧何已经位于宰相的高位了,

如果韩信谋反成功,他的位置很有可能就已经没有了,

韩信有要造反的趋势之前,刘邦和吕后就已经对他防备很久了,

如果韩信真的起兵造反,那么作为一力举荐他的萧何,势必也会受到牵连。

刘邦很有可能连带着也会猜忌萧何,是否也参与到了韩信谋反的计划中,

毕竟这二人一个擅文一个擅武,若联合起来真的很有可能把刘邦给挤下去。

当时的情况,萧何若是救了韩信就相当于害了自己,

如果他不帮着诛杀韩信,没有向刘邦表达自己的忠心,又怎么可能会顺顺利利的寿终正寝呢?

04

结语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上战功卓著者比比皆是,然而真正有好下场的却是极少的,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功高盖主,如果韩信没有在刘邦危难之际去要挟对方给自己的封王,也不会死的那么快。

世人谈起萧何总是会觉得他不仗义,但是换做其他人,可能也会和萧何做出一样的决定,

如果韩信不死,果真出来造反,那么他受牵连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参考资料

《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汉·司马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嘿,各位看官!你们听说过"九口大刀闹隋唐"这个梗吗? 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江湖打打杀杀,而是一群顶级武...
原创 1... 前言 如果有一天,你的老婆拉着你的手,含情脉脉地说,她曾经是皇上的妃子,不知道你会有何感想?会不会伸...
原创 铁...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青... 河南省西平县属于战国时期的韩国遗址,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古人炼铁的遗迹,这些遗迹不仅见证了铁...
原创 长...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惜花问酒:古瓶盛酒后簪花,花酒... 清代 郎世宁《午瑞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瓶,梅瓶,其是古器中至美者,其造型的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第一...
原创 雍... 追比国库欠款的工作,正式开启,就田文镜的办事风格,欠钱最少的陈文盛差点被气到领了盒饭,欠钱最多的魏东...
原创 汉...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左... 在晚清时期, 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交织 。 在此严峻态势下,于大清的西北边陲,七万将士浴血奋战...
原创 雍... 清朝雍正皇帝一生以勤政著称,批阅了大量的奏折,仅收录在《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的朱批奏折就有约35...
原创 重... 在三国乱世中,白门楼之战是一个令人唏嘘的历史节点。吕布兵败被擒,与其麾下大将高顺一同被押至曹操面前。...
原创 红... 1932年,鄂豫皖根据地,两位身着红军军装的中年男子正在低声交谈。 他们是黄埔军校的老同学、如今的红...
原创 张... 张学良,一位风云人物,终其一生,其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001年10月14日晚间,张学良在夏威夷逝世...
原创 蒋...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首先挑起内战,与共产党开始了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也毅然决然的反击,打败了国民党...
原创 银... 银戟太岁薛霆,乃是银枪驸马薛蛟之子,红罗关总兵薛勇之孙,两辽王薛丁山和保国夫人窦仙童的曾孙,平辽王薛...
原创 “... 引言: 在一个阶级社会中,思想学术并不单纯,它带着相当强烈的政治色彩,更像是统治阶级维系自身秩序的工...
雍正不满一大臣墓碑,命人把谥号... 清世宗雍正皇帝是个真性情的人,有恩必还有仇必报这句话,放在他身上完全适用。对雍正喜欢的臣子,他能把对...
原创 德... 本鬼在前文《江户幕府的“御三家”为什么是德川家康年龄最小的三个儿子?》中提到,“御三家”是德川家康最...
原创 起...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起义将领...
原创 清... 我们知道正是由于古代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才有了现代社会的繁荣与腾飞,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