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作霖临死前强调:断不能让此人进入东北,我儿张学良不是他对手
迪丽瓦拉
2025-08-16 20:32:57
0

断不能让此人进入东北,我儿张学良不是他的对手。

”这是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弥留之际留下的最后叮嘱。彼时的他,刚刚在皇姑屯遭遇日本关东军的炸弹袭击,伤势极重,却仍然清醒地意识到奉系的未来命运。

张作霖的警告,针对的正是张宗昌。这位崛起于奉系之下的山东军阀,尽管战功显赫,却始终让张作霖感到不安与警惕。张作霖深知,张宗昌的野心与张学良的年轻气盛无法平衡,东北的安危岌岌可危。

这个临终遗言,成为他对乱世权力格局的最后一次洞察,也为张学良的接班之路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张作霖的临终遗言

1928年6月4日清晨,张作霖的专列缓缓驶向奉天,车窗外的景象逐渐清晰。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撕裂了宁静,火光冲天,铁轨扭曲,车厢剧烈翻滚。张作霖被猛烈的冲击抛向车厢墙壁,鲜血从额头滑落,身体被碎片刺伤。

车内一片混乱,随从们惊慌失措,但张作霖强忍剧痛,低声命令道:“扶我起来。”他的声音虚弱,却充满决绝。随从们将他扶起,他的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但眼神依旧坚毅。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有些话必须说出。

“马上通知张学良回来,”他喘着气,缓慢说道,“奉系不能乱。”随从们点头,正准备行动时,张作霖的声音突然变得急促:“记住,张宗昌,断不能让他进东北。我儿不是他的对手。”

随从们愣住了,没想到在这个生死关头,张作霖最担心的是张宗昌。这个曾经的奉系战将,虽立过功,但野心勃勃。张作霖深知,如果让张宗昌进入东北,张学良恐怕无法掌控局面。

张作霖的声音渐渐微弱,意识也逐渐模糊。他被紧急送回奉天,但他的警告依然回荡在空气中:“张宗昌…不要让他进东北…”这句遗言不仅是对儿子的提醒,更是对奉系未来的深刻预见。东北的命运,从此变得扑朔迷离。

张作霖早就提防张宗昌

张宗昌第一次走进张作霖的视线时,带着一股粗犷与傲气。

那是1921年,张宗昌辗转多方后,投奔奉系。张作霖看着眼前的这个人,心里已有了判断:

他是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开疆拓土,用得不好却可能反噬。

“山东乱得厉害,您用我,土匪不在话下。”张宗昌自信满满。张作霖点了点头,心中却始终警惕。

他知道张宗昌从未忠于任何势力,靠的是对时局的敏锐嗅觉。

很快,张宗昌凭借战功崭露头角,张作霖任命他为山东督军。尽管如此,

张作霖从不让他在东北扩充势力,只是将他“放逐”在山东。

张宗昌察觉到这一点,几次请求返回东北,却总被张作霖婉拒。

私下里,张宗昌对亲信抱怨:“老头子就是不信任我!”他的不满越来越深,甚至有了几分愤怒。而张作霖也越来越警惕,时常对身边人低声叮嘱:“这家伙,终究是个隐患。”

最终,张作霖在临终前告诫张学良:“断不能让张宗昌进东北。”他对张宗昌的防备,从始至终未曾消退。两人注定无法真正信任,命运自此埋下隐患。

张学良的应对

1928年,张作霖的遗体尚未入土,张学良便收到消息:张宗昌请求返回奉天吊唁。张学良眉头紧锁,父亲临终的警告还在耳边回荡:“断不能让张宗昌进东北。”

在书房内踱步的张学良思索良久,终于沉声命令:“

通知下去,拒绝张宗昌入境。

”他明白,父亲去世后,奉系已风雨飘摇,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动荡。

张宗昌收到拒绝的消息后,脸色铁青,怒气冲天。他猛地将茶杯摔得粉碎,冷笑道:“这个小子真以为他能掌控一切?”他未立即反击,心中暗自盘算,等待更好的时机。

张学良并未因此放松警惕。他深知张宗昌的野心不会轻易消退,奉系内部的动荡才刚刚开始。虽然有幕僚劝他与张宗昌和解,但张学良坚定地回答:“

我父亲说过,张宗昌不能进东北。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张学良迅速提拔父亲的旧部,稳固奉系的权力结构。他公开表现得镇定,但私下里不断与亲信商议对策。

张学良清楚,张宗昌的暂时退却绝非终结,奉系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他一定会再来,”张学良对身边人说,“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在这场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张学良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压力,父亲的遗言成为他的警钟,而张宗昌,则成了他最大的隐患。

张学良最终丢失东北

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张学良坐在指挥部内,听到远处传来的炮声,脸色骤然凝重。日军终于动手,北大营遭到猛烈袭击。副官冲进来,满脸焦急:“少帅,日军进攻了!我们怎么办?”

张学良沉默片刻,脑中飞速运转,但最终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撤军。”副官瞪大眼睛,不敢相信:“少帅,真的要撤?”张学良点头,声音低沉:“硬拼只会全军覆没,我们必须保留实力。”

随着撤军命令的下达,东北军士气低落,士兵们眼中充满不解和愤怒。“我们守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打一场?”有人低声抱怨。然而,撤退的步伐已经无法停止。很快,奉天、长春、哈尔滨相继沦陷,整个东北落入日军之手。

街道上,百姓绝望地逃难,有人愤怒地喊道:“少帅为什么不抵抗?就这么让出东北?”张学良知道,外界的质疑如潮水般涌来,甚至有人称他为“不抵抗将军”。但他心中清楚,东北军装备远不如日军,贸然反击只会加速覆灭。

张学良站在指挥部的窗前,望着远方,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如果父亲张作霖在世,绝不会选择退让。可自己却背负了“丢失东北”的骂名。这一决定,虽出于战略考量,却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遗憾与痛苦。

张宗昌的结局

1932年冬天,济南的风刺骨般寒冷,张宗昌站在他的府邸内,眼中透着不安和怒火。

自从失去了山东督军的职位,他的势力逐渐瓦解,曾经不可一世的“狗肉将军”如今已成了众矢之的。

尽管他屡次试图卷土重来,但韩复榘的崛起让他感到前路愈加艰难。

“韩复榘这小子,早晚要把我逼上绝路。”张宗昌冷冷地对身边的亲信说,声音中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愤怒。

他知道,自己和韩复榘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此时的张宗昌,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行动,然而,他没有料到,自己的结局早已悄然降临。

1932年9月,韩复榘派人设下圈套,谎称有一场重要的会谈准备在济南的车站进行。

张宗昌一开始还有些怀疑,但最终还是选择相信。他带着少数随从来到车站,寒风中,他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寂。

就在张宗昌刚踏入车站时,埋伏已久的刺客突然冲出,枪声划破了空气。张宗昌甚至没来得及拔枪,子弹便已穿透了他的胸膛。

仰面倒下的瞬间,他眼中满是惊愕与愤怒,似乎无法相信自己会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

血泊渐渐蔓延,张宗昌一生的骄狂与野心戛然而止。他曾是奉系的得力大将,手握一方重兵,然而,最终却没能逃脱被暗杀的命运。

张作霖的预言应验了:“张宗昌终究是个祸害。”张宗昌的结局,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动荡时代众多军阀命运的缩影。

结语

张作霖临终前的遗言,仿佛一声警钟,预示着奉系内部的复杂局势和东北未来的命运。从张学良的艰难抉择,到张宗昌的野心膨胀,再到东北最终的丢失,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推动着走向各自的结局。

张作霖看透了张宗昌的本质,也预见了儿子在复杂局势中的挣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张作霖的遗言如今看来不仅是对张学良的警告,更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深刻注解。正如他所言,

野心虽能一时成就功业,却终究难逃覆灭的命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嘿,各位看官!你们听说过"九口大刀闹隋唐"这个梗吗? 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江湖打打杀杀,而是一群顶级武...
原创 1... 前言 如果有一天,你的老婆拉着你的手,含情脉脉地说,她曾经是皇上的妃子,不知道你会有何感想?会不会伸...
原创 铁...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青... 河南省西平县属于战国时期的韩国遗址,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古人炼铁的遗迹,这些遗迹不仅见证了铁...
原创 长...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惜花问酒:古瓶盛酒后簪花,花酒... 清代 郎世宁《午瑞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瓶,梅瓶,其是古器中至美者,其造型的优美程度可以说天下第一...
原创 雍... 追比国库欠款的工作,正式开启,就田文镜的办事风格,欠钱最少的陈文盛差点被气到领了盒饭,欠钱最多的魏东...
原创 汉...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左... 在晚清时期, 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交织 。 在此严峻态势下,于大清的西北边陲,七万将士浴血奋战...
原创 雍... 清朝雍正皇帝一生以勤政著称,批阅了大量的奏折,仅收录在《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的朱批奏折就有约35...
原创 重... 在三国乱世中,白门楼之战是一个令人唏嘘的历史节点。吕布兵败被擒,与其麾下大将高顺一同被押至曹操面前。...
原创 红... 1932年,鄂豫皖根据地,两位身着红军军装的中年男子正在低声交谈。 他们是黄埔军校的老同学、如今的红...
原创 张... 张学良,一位风云人物,终其一生,其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001年10月14日晚间,张学良在夏威夷逝世...
原创 蒋...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首先挑起内战,与共产党开始了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也毅然决然的反击,打败了国民党...
原创 银... 银戟太岁薛霆,乃是银枪驸马薛蛟之子,红罗关总兵薛勇之孙,两辽王薛丁山和保国夫人窦仙童的曾孙,平辽王薛...
原创 “... 引言: 在一个阶级社会中,思想学术并不单纯,它带着相当强烈的政治色彩,更像是统治阶级维系自身秩序的工...
雍正不满一大臣墓碑,命人把谥号... 清世宗雍正皇帝是个真性情的人,有恩必还有仇必报这句话,放在他身上完全适用。对雍正喜欢的臣子,他能把对...
原创 德... 本鬼在前文《江户幕府的“御三家”为什么是德川家康年龄最小的三个儿子?》中提到,“御三家”是德川家康最...
原创 起...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起义将领...
原创 清... 我们知道正是由于古代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才有了现代社会的繁荣与腾飞,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