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乞丐登门要娶吴三桂女儿,说出他爹名字后,吴三桂:马上成婚!
迪丽瓦拉
2025-06-04 12:02:49
0

问题:如何才能每天读到这样的故事?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倒戈,成为影响中国历史300年的走向的关键。降清之后,吴三桂剿灭了李自成的大顺军,绞杀了南明小朝廷的皇帝。为清朝江山出力最多,因此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

吴三桂一生儿子三女,大儿子吴应熊,小儿子吴应麒,大女儿和二女儿早已嫁作人妇,只有小女儿迟迟未嫁,原因是吴三桂对提亲之人,无一表示同意。直到有一天,一个乞丐来到吴三桂府上,才落定了这段姻缘。

乞丐衣衫褴褛,满脸脏污,拿着一封书信登门拜见吴三桂指名要娶吴三桂的小女儿。平西王王府,下人们不敢让其见吴三桂,只是代交书信,让其在门口等待。

吴三桂见到书信已是三天之后,见到书信吴三桂立即让人宣乞丐进府详谈。乞丐见到吴三桂后,说出了自己亲爹的名字,并拿出一本帖子给吴三桂。吴三桂见帖之后,立即让人安排乞丐沐浴更衣,下令让其马上与自己的小女儿成婚。

原来,这个乞丐叫王永康,他的亲爹是明末与吴三桂同在军中服役的好友,两人关系如同手足兄弟。恰巧的是,当时两人妻子同时怀孕,约定同性结为兄弟姐妹,异性则结成姻缘。后来,王家生子,吴家生女,于是按照约定,交换婚贴,定下婚姻。

可是,没过几年,王永康亲爹战死沙场,家道中落,王永康被寄养邻家,无依无靠。后来,王永康的远房亲戚,告诉其父与平西王吴三桂指腹为婚的事情。于是此时已经沦为为乞丐的王永康,找到了当年父亲的姻帖,一路乞讨到云南,去投靠自己的丈人吴三桂。

吴三桂并没有因为王永康家道中落,沦为乞丐而食言悔婚。而是按照约定让其与自己女儿立即成婚,为了让女婿女儿生活好点,还封了女婿王永康为三品官员,享受荣誉和俸禄,并赐给女儿女婿一座公馆,作为居处。后来,三藩叛乱,王永康终日惶惶,最终被活活吓死,家产也被朝廷没抄。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在日本,大学生的起薪首次出现负增长,这可不是个小新闻!曾几何时,大家都认为只要有文凭,就能顺利找到一...
原创 一... 丘吉尔出生在英国牛津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有公爵爵位,并且是下议院的议员。丘吉尔的母亲是...
原创 武... 武则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女性,后世对于她的评价有褒有贬。特别对于她的婚姻情况,很多反对者都持鄙视态度。...
原创 毛... 胡乔木,被称为 “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了解的人都知道,胡乔木出生于江苏盐城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 ...
原创 韩... 韩国,一提到这个国家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愤怒。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曾经我们并未将这种弹丸之地的小国放在...
原来日本也有一家中国银行 日本的中国银行(The Chugoku Bank)开设于1930年,其中的中国与我们中国无关,是指日...
原创 当...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 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以魏、蜀、吴为主的三国势力一直征战不休,各路英...
原创 毛... 1930年末,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缴获了“半部电台”,毛主席和朱德元帅得知后,大喜过望,决议要为...
原创 史...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一共有近500位皇帝统治天下,要说起其中最出其不意的一个,必然是横空出...
原创 这... 说道清朝,不得不说那位掌握大权近半世纪的女人——慈禧太后。晚清时期,许多祸事因她而起,可以说是晚清时...
原创 雍... 在我国古代史中,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总共统治全国268年,算上入关前,一共有12位皇帝,入关前...
皇后爱财,自己拼命去挣钱 皇后爱财,自己拼命去挣钱 作为一国的皇后,因为天下是老公的,她有足够的理由去藐视钱财。她既不需要拼...
原创 杜... 1948年,正是决定中国命运走向极为关键的一年。抗战取胜已三载,国民党单方面撕毁了《双十协定》,国军...
原创 成... 成吉思汗与秦始皇做比较,为何有人说成吉思汗更厉害?原因很简单 大家好,继续讲历史,秦始皇最伟大的成就...
东西问|朱光华:王庄遗址如何实... 中新社郑州10月24日电 题:王庄遗址如何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专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原创 英... 在世界历史,除了越南、朝鲜、日本等少数几个深受中国影响而实行庙号和谥号制度的国家之外,其它国家一律没...
原创 清... 咸丰是一个一生没有什么建树的皇帝,不仅人们不对他这个皇帝作一点好的评价,反而还责怪他对慈禧的纵容和喜...
原创 中... 作为武将而言,只要能力够、实力够,想打胜仗也没那么难,但是想一生都不败,却几乎没几个人做得到;回顾历...
原创 玄... 武德九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处死两人的儿子,逼迫父亲李渊...
原创 为... ▲向东北进军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共双方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东北地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