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史中,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总共统治全国268年,算上入关前,一共有12位皇帝,入关前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还只是致力于开疆拓土,争地盘,等顺治帝入关稳定大清朝的统治后,清朝统治才逐渐走向正轨,不过要说从顺治帝开始的10个清朝皇帝中,最为佩服的是雍正皇帝。要说为什么不是康熙?那是因为雍正在位期间一些政策是其他任何一个皇帝都没有做到的。
那便是雍正的用人之术,因为雍正在位期间宁用“能吏”不用“清官”。
即使在特别讨厌贪官的康熙帝年间,也曾出现贪官横行的场面,更别说有着和珅这一大贪官的乾隆时期,之后的嘉庆道光等人更加吼不住那些居心叵测的贪官污吏。
其实雍正在还是皇子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与其他皇子不同的气质和魄力,他作为一个皇子的时候,心里所想之事都是以百姓为重,而不只是为了争夺皇位在作秀。所以雍正在当皇子时每次办差就不好办,在当上皇帝后,因为老八和老十四的党羽都不服气他当上皇帝,更是处处为难,让雍正想要推行的一些政策无法实施。
当面对这些困难时,雍正是怎么做的?他重用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李卫,其实除了李卫,雍正手底下还比较有能力的就是田文镜,但是相比较而言雍正最爱用的还是李卫,像李卫这样的人,如果放在其他皇帝跟前,没多久就会面临革职身死的问题,而雍正不这样,李卫虽然有些方法上不得台面,但是他的一方法很是奏效,能更好地帮助他完成一些棘手的事情。
像一些清官在雍正在位期间就不好用了,雍正当时面临的困难不止是国家财政问题,还有被他打败的王爷们的刁难,一个清官虽然不贪不抢,但是却比较迂腐,容易受到礼制的牵绊,办起事来瞻前顾后的,所以在雍正需要雷霆手段的时候,这些清官就不够用了。
所以在干部考核的问题上,雍正也是不拘常规。要求每三年针对官员考核一次,1724年雍正就处理过一名县官,原因是:一操守廉洁,是个清官;二懦弱,工作打不开局面。建议调常三乐去管教育,教育对操守要求高,工作量却不大。
有一次在给湖南巡抚王国栋的考核里也说到:“王国栋心有余而力不足,清、慎、勤三字朕皆许之,然不能扩充识见,毫无益于地方,殊不胜任。”
所以在雍正当皇帝的特殊时期,他需要的官员是能办事的,而不是清官,当然雍正也喜欢清官,只是清官的有些弊端需要改正,否则难堪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