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被称为
“中共中央第一支笔”,
了解的人都知道,胡乔木出生于江苏盐城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
晚清的一名秀才,
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学习
诗词歌赋,
博览群书。
18岁的胡乔木考入了
清华大学物理系,
后来因为喜欢文学和历史,所以转入了历史系去学习。
在清华大学,胡乔木积极参加爱国革命活动,参与领导过北平学生和工人的抗日爱国运动,毕业后担任过
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书记、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书记等职。
胡乔木写的
《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
在《中国青年》上发表,这篇文章,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为胡乔木日后成为毛主席的秘书打下了基础
。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毛主席因为工作太忙,急需一个秘书帮他处理文件,于是就想起了写
《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
的胡乔木,
点名让他来当自己的秘书。
可是胡乔木没有做过秘书的工作,也担心自己做不好,在好友的劝慰下,胡乔木怀揣着忐忑去了。
从那时候起,胡乔木就开启了他人生中最伟大的事业,为我们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毛主席担任
秘书
。而且做好这个决定后,他一直陪在毛主席的身边,
长达25年
,也成为了毛主席最喜欢的秘书。
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厉害的人,再加上他
才华横溢,
在毛主席身边越干越得心应手。
刚开始做秘书的时候,他常常主动
帮主席修改文件,
修改出的文件,令主席非常满意。
在
1945年重庆谈判
的时候,他就以秘书的身份参与其中。由此可见,他在毛主席心中的分量很足,也
深受毛主席的赞叹
,同时也给予了他很大的信任与支持。
胡乔木的被认可,是必然的,他不仅天资聪颖,在他接手工作后,他每天都在阅读研究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很多资料。毛主席还说过这样一句话“靠乔木,有饭吃。”
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
代号从此落实。
后来
中共中央到北平
后,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毛主席每天都是日理万机,身为秘书的他也一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是新中国成立当天的社论,它就是我们的大秘书胡乔木所写。
在这之后,
毛主席再次点将胡乔木
,任命他为新华社社长、新闻总署署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承担起了文化宣传的
重任
。在胡乔木的领导下,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
胡乔木在我们看来,他是
国家领导人的秘书,
做着非常
光荣的事
,但背后的艰辛与压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为了怕自己的事情都做好,他只能不断的逼迫自己,
精神衰弱症
,这个可怕的症状
发生在了他的身上。
后来他
被迫住院
,在此期间毛主席
经常去探望他,
每天都在询问他的病情,也希望他能早日康复,继续当他的得力帮手。但是,他的病却没有得到好转,反而更加
恶化
,甚至需要到苏联去治疗。
在苏联回来之后,他马上投入到
自己的工作中。
我们可能不太了解,他和毛泽东还是很好的
诗友
,在他住院治疗期间,他经常给毛主席寄他做的诗,毛主席帮他修改之后发表。这是一种超出同事之情的友谊,他们之间不仅仅是领导与秘书,更像是一种
非常要好朋友,知己
。
天才的陨落往往是一大
遗憾
。而这种遗憾,不仅仅是身边人的不舍和后人的惋惜,还有自己的没有得偿所愿。所以他生前特别希望可以见到毛主席,但因为病情,他无法离开医院。毛主席也是非常的忙,没有办法去探望他。其实,有一次毛泽东前去探望他,但是天公不作美,
胡乔木错过了与主席最后的见面
。
直到
毛主席去世
,胡乔木也没能见到他最敬爱的主席。毛主席去世后,胡乔木被再次起用,担任过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央副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成为副国级干部。1992年9月28日,
胡乔木因病在北京逝世
,终年81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