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画像中的左宗棠,身披黄马褂,可他穿的是什么袍子,却鲜为人知
迪丽瓦拉
2025-06-08 19:02:21
0

清朝自1644年入关后,统治中国长达276年,满族的衣冠服饰也因此进入中原,并深深影响了近代中国人的服装文化,直到新中国建立前,满清风格的长袍马褂都是中国人出席重要场合时的正装,如今世界闻名的唐装其实与汉唐宋明没什么关系,本质上就是清朝马褂的变体。

由于满族入关前是个以渔猎骑射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常年生活在气候严寒的白山黑水之间,因此其服装都是便于骑射,利于御寒的,有着非常实用的功能性。满族服装形制和样式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清朝消亡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曾经长期占据中国服饰主导地位的清朝服装已经逐渐陌生了,许多清朝服装的样式,如今的人们也很难再叫得出名字。

晚清重臣左宗棠,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平定太平天国、收复新疆大好河山,在军中建立了不世奇功,他的部下一般称呼他为“大帅”,他也时常是武将穿戴,身配腰刀,但左宗棠在下面这幅画像中所穿的袍服叫什么名字,如今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

这件袍子前襟下摆分开,右边裁下一块,比左面略短一尺,裁下来的前裾与衣服之间以钮扣扣上,它的名字叫“缺襟袍”,那块裁下来的前裾叫“补襟”。

满族是个全民皆兵的民族,所有满人都要编入各个作战单位,因此整个民族就是一支军队,他们的服装就是军装。与现代军队有礼服、常服、作训服一样,清代满族服饰按照穿用场合的不同,也分为礼服、行服、常服等几类。其中,行服犹如当代军队的作训服,主要用于作战和射猎,最能体现满族以骑射为根本的游猎生活特点,它是满族在关外长期狩猎和作战活动的产物,既能防寒,又方便他们策马弯弓,追逐猎物。

一套完整的行服包括行服冠、行服袍、行服褂和行服裳等等。穿戴时,内穿行服袍、腰间系行服带、外罩行服褂、下系行服裳。缺襟袍就是行服中的行服袍,简称行袍。在清朝,武官上阵作战时,才披挂甲胄,上朝见驾或升堂办公时穿补服,其他场合基本都穿缺襟袍。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原始》中写到:“今之武官,多服缺襟袍子。”

缺襟袍的基本式样为圆领、右衽、大襟,窄袖、马蹄袖口,有开裾,长度一般到膝盖上下,较普通袍服短十分之一,外层大襟则在距下摆一尺处裁去一块,形成“缺襟”,其尺寸在清代典章中有明确规定,即“右裾短一尺”,不得随意更改。内层掩襟的下摆要露出一段,补襟与掩襟之间以纽扣连接,一般用三枚纽扣,这样可将两层衣襟扣合为一体。在面料花色上,一般是通身深色的素织暗纹,很少有浅淡色。骑马时,右下角的那块补襟可以向上方或右方翻折,以扣子或绳带系住,使衣服下摆不至于阻碍作战时的剧烈动作。那块补襟在骑马时也可以卸下,以免衣襟牵挂影响行动,不骑马时再连缀为一个整体,这样行袍又能当常服穿了。缺襟袍还能灵活应对气温变化,当气温上升时,可以将补襟上翻或卸下,降温起风时再放下,这种分体设计,舒适而实用,体现了传统的物尽其用,因时而宜的造物思想。

缺襟袍在清朝时使用非常广泛,上至皇帝,下至普通旗人都可以穿用。清代紫光阁元勋画像中,武将并不都是顶盔掼甲,而是以行服冠帽的形象出现的,也就是大多穿缺襟袍。所不同的是,皇帝的行袍前后左右四开裾,宗室和普通大臣以及平民,都只能前后二开裾。

清代帝王在外出巡视、谒陵祭祖、行围打猎、征战讨伐等场合,基本都穿缺襟袍。清代官员的出行方式是武将骑马文官坐轿,但文职官员在随驾外出、远行出差等不是坐轿而是骑马的旅行中,也可以将缺襟袍作为官服穿用,所以缺襟袍还是文武皆宜的袍服。

满族进关后,气质和生活习性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优渥的生活使他们变得日渐骄奢淫逸,终日提笼架鸟、听戏狎妓,不复先辈的勇武,吃苦耐劳的品质更是荡然无存。起于骑射的满人在进关不到一百年时,许多人已经连马都不会骑了,为骑射而生的缺襟袍也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成为一种摆设。但满人为了表示不忘根本,便虚应故事,在晚清出现了不少“假缺襟袍”,这种袍子大襟完整,在应该裁去“补襟”的下摆上贴一道黑边,并钉缀装饰性的纽扣,从外观看去仍然是“缺襟袍”,其实徒有“缺襟”之形而无“缺襟”之实了,如果没有黑贴边和纽扣则与常服袍完全一样。

其实,为了方便行动而对服装下摆做针对性设计,不仅满族服装上有,汉族的衣服上也有,而且很早就出现了。清代文人赵翼在《陔馀丛考·马褂缺襟袍战裙》中写到:“按《国语》‘ 鄢之战, 郤至以韎韦之跗注,三逐楚平王卒 ’注:‘跗注者,兵服自腰以下注於跗。’则今之战裙,盖本此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春秋时的晋楚鄢之战中,晋军主将郤至在战场上三次遇到楚王,他穿了两块从腰部下垂到脚板上的皮甲,用以保护膝盖和腿脚。赵翼认为,清朝武官作战时穿的缺襟袍和战裙就是从那里演变来的。

由于把腰部以下的皮甲分成两块,武将跨步和上下战车时,两腿就不会受袍服下摆的阻碍了,其功能与缺襟袍是一样的。

到了隋代,这种设计更加成熟,而且形成了定制。据五代时的《中华古今注》记载:

“隋文帝征辽,诏武官服缺胯袄子,取军用,如服有所妨也,其三品以上皆紫。至武德元年,高祖诏其诸卫将军,每至十月一日,皆服缺胯袄子,织成紫瑞兽袄子。左右武卫将军服豹文袄子,左右翊卫将军服瑞鹰文袄子。其七品以上陪位散员官等,皆服绿无文绫袄子。至今不易其制。又侍中马周,请于汗衫等上,常以立冬日,加服小缺袄子,诏从之,永以为式。”所谓“缺胯袄子”,就是两侧开叉的衣袄,其作用就是为了方便骑射,并且规定,在军队里这种“缺胯袄子”要“永以为式”。

唐朝军队继承了这种“缺胯袄子”样式,武将多穿缺胯袍,这是一种直裾,左右开衩式的长袍。缺胯袍本是军中的戎装,可是因为也非常适合日常劳作,所以得到了普通百姓的喜爱,结果在民间大为流行,成了平民的服装。《新唐书•卷二十五•车服》:“开胯者,曰缺胯衫,庶人服之。”此后缺胯袍就成为汉民族最常见的男性服装,一直传承至明末。

尽管汉族服装上也拥有方便骑射和劳动的设计元素,但在实用性和灵活性方面却仍然不如游牧民族的服装。游牧民族在作战和狩猎活动中力求轻便快捷,不会携带过多衣物,为了应付昼夜长途奔袭中的气温变化。蒙古和藏区的牧民平时都是半披一件袍子,气温突然变冷时,就全部穿上,这样就减轻了单兵携行重量,也减轻了军队的后勤负担。随着匈奴和蒙古的西征,这种着装风格也广泛影响了欧洲军队,匈牙利因为处在与东方游牧骑兵作战的前沿,因此首先吸收了这种特色,发展出了骠骑兵军装,称为“阿提拉夹克”,这种镶有毛皮边领的厚实外套,通常只披一半,披挂在左肩上,气温变冷时再全部穿上。骑兵策马驰骋时,衣摆和袖子随风飘扬,显得狂傲不羁,骠骑兵的野性和悍勇得到充分张扬。“阿提拉夹克”后来深受普鲁士腓特烈一世大帝和拿破仑的喜爱,所有欧洲国家的骑兵都以身穿“阿提拉夹克”为傲。

东亚游牧民族这种一衣多用,适应不同环境的着装智慧在清朝缺襟袍上发扬到了极致。通过可以拆装分合的补襟,实现了作战骑行状态与平日步行或办公状态的自如转换,这种设计在现代服装中也多有体现,在当时则不啻是一种创新。

如今人们都认为满清服装极其丑陋,是导致当年中国人被洋人鄙视的原因之一。从审美角度看或许确实如此,但是谈论一个民族的服装时,不能脱离具体历史条件。满族在关外时,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物质条件极其匮乏,他们的服装首先要为生存服务,根本无暇顾及美观,实用功能是他们需要考虑的唯一因素。入关后,满人控制了中国的财富,但为了保持“国语骑射”的传统,他们也不敢改变祖制,只能延续原来的服装形制。

清朝早已消失在历史中了,满清服饰如今也只出现在清宫剧中,但满清服装中的一些元素仍然得到延续,并体现在诸如唐装等中国传统服装中,包括缺襟袍在内满族服装,作为一种文化,还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

本文中的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听... 1991年7月,华沙宣布解散,同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背着戈尔巴乔夫举行秘...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成果展...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雪燕 记者 宋浩 12月24日,“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
原创 下... 【前言】 辉煌的历史总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多少珍贵的东西,在历史长河里就这么消失了,它们曾经的荣耀和...
原创 开... 《隋唐英雄传》这部古装侠义电视剧当年也是火的一塌糊涂啊,剧中黄海冰主演的秦琼无疑是非常备受观众们关注...
原创 从... 战国进入中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其军队更是所向披靡,曾经独霸中原的第一强国魏国已经失去霸主的...
探秘西汉酿酒史,海昏侯国国家考... 当蒸馏术与酿酒术融为一体,或已经改写了中国酿酒史。 “这是两个市交界的地区,之前都是三不管的地方,海...
原创 农... 在中国古代,很多达官显贵和王公贵族死后,都要在墓里面放一块石板,石板上面刻有他们生平事迹和个人介绍,...
原创 志... 作为朝鲜战争历史中的重要部分,朝鲜人民军长期以来都给人一种存在感不强的印象,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的历史...
原创 后... 后唐庄宗李存勖虽然不是合格的皇帝,但作为将军他是当之无愧的世之良将。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是大唐河东节度...
原创 新... 经过了漫长的奋斗,我们终于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日子终于到了。就在举国欢庆展望未来的美好生...
原创 傅... 在开国将帅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出身贫寒,本是一个基督徒,也曾是一所医院的院长,而且他从未打过...
原创 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成立后...
原创 国... 抗战时期,蒋介石始终热衷于搞内战,很多老蒋部下和国军将领不想违背初衷,成为蒋介石手里的利刃,残害自己...
原创 李... 在考察大唐历史中,李渊和李世民这段父子之间的矛盾确实是历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首先,需要强调的是,...
原创 解... 解放前的一次绝密行动,押着敌方中将师长,在对方军队中穿行而去 1947年深秋,河南郏县城外。一辆破旧...
原创 4...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有许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犯下大错的战犯受到了我军战后公审。其中就有一位特殊的师...
琵琶伎乐石造像:我,要弹出人间...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
原创 考... 考古界挖掘定陵后,为何不再敢挖帝陵了?专家:被一物吓到了 对生命的誊恋和对死亡的恐惧,使人类造就并接...
原创 孙... 在襄樊之战中,孙权采取了出乎意料的行动,突袭盟友关羽,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在孙权围猎关羽的过程中,他下...
原创 左... 1942年5月25日,彭德怀、左权等人带着部队到了十字岭地区,正在休息时,日军突然包围过来,除了黑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