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西汉酿酒史,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行记
迪丽瓦拉
2025-08-18 15:04:02
0

当蒸馏术与酿酒术融为一体,或已经改写了中国酿酒史。

“这是两个市交界的地区,之前都是三不管的地方,海昏侯遗址公园建起来之后,带动了附近的经济发展,像这个汉风小镇,就是近两年刚建起来的……”

在九江与南昌的边际之地,曾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随着海昏侯遗址公园建成,仿佛一束光照亮了这片土地。

像大多数当地土著一样,出租车司机很朴实的讲着他熟悉的家乡,可话语里分明带着自豪感。车窗外的丘陵、湖泽与红土稻田交织成冬日里宁静的画卷,质朴而自然。

出发前,虽然也做了很多功课,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车窗外的远山和近景交替,脑子里翻腾想象着 2000多年前的先民,这样的幽古之思,或许只有踏入这片土地才能体会。

然而,当庄严的汉阙映入眼帘,穿越时空的震撼扑面而来。高大巍峨的城阙,静静矗立在岁月的长河之畔,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辉煌;金色的龙辇,似是从历史的幽深处奔腾而来,带着帝王的威严与豪迈。

走进博物馆大厅,刘贺铜像凝视着远方,背后的铜版画如同历史长卷,徐徐诉说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从王座的尊崇到庶民的平凡,再到封侯的跌宕,每一步都印刻着时代的痕迹。

馆藏重宝

改写中国酿酒史

这片遗址,犹如一座巨大的历史宝库,珍藏着汉代列侯国的繁华旧梦。国都紫金城城址、刘贺墓园以及周边的墓葬群,共同勾勒出一幅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且内涵丰富的汉代生活画卷。

刘贺墓,无疑是这座宝库中最为耀眼的明珠,其出土文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使其在 2015 年当之无愧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在博物馆二楼展厅中央,海昏侯蒸馏器静静的伫立在独立展柜里。从河南至江西,跨越近千公里,终于目睹了“真容”,当看到它的那一刻,震惊于其器型的高大,也被古人的匠心巧思所震撼。此蒸馏器于 2015年在海昏侯刘贺墓东藏椁北部的酒具库中出土,该器自下而上由青铜釜、拥有内外腔的青铜甑和豆形器盖组成的天锅三部分组成,是海昏侯墓出土的最大组合铜器。

前不久,江西汉代考古暨海昏侯刘贺墓出土蒸馏器考古实验专家论证会在江西南昌召开,证实这个蒸馏器是中国最早的蒸馏器,且具有蒸馏酒的功用,为海昏侯国遗址文物的研究和利用增添新的一页,不仅改写了中国蒸馏酒的历史,也为中国酒文化研究留下了浓墨重彩。

海昏侯蒸馏酒器的器身部分的青铜甑为内外两层,内层略高于外层,两层中间形成一圈隔层。器身底部有栅格,形成箅子(即蒸格),用来承托蒸物。同时,器身与釜相套接,其内外两层分别带有内外两管。底部的釜为直接受热的容器,侧面带有注水口,方便蒸馏过程中随时补水。

著名考古专家潘伟斌教授认为,通过以其为原型 1:1 复制的蒸馏器进行酒的蒸馏实验,根据器物内发现的芋头,以现代芋头为发酵原料的蒸馏酒试验成功,确凿地证实了中国古代蒸馏技术的存在,更为关键的是,从海昏侯蒸馏器考古出土时的摆放位置在酒具库来看,应该是蒸馏技术已经融入到蒸酒技术中。

在此之前,学界认为蒸馏酒起始于元朝,多来自于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的:“烧 (溜)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然而蒸馏技术早于蒸馏酒技术却是学界共识,从全国考古出土的蒸馏器来看,两汉时期,蒸馏酒虽然没能在民间得到普及,但至少在王公贵族中已经有了。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青铜蒸馏器研究》,《中国农业》 2022年第1期

由此来看,蒸馏技术与蒸酒技术的双向融合的确始于西汉,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发酵酒度数低 ,而蒸馏酒(烧酒、白酒)酒精含量高,大约(30%-60%),更利于长期保存,也由此为中国酒的酿造技术提供了划时代的佐证。因此,蒸馏酒技术兴于唐宋,广泛应用于元代,到了明代得到重要发展,才有了可靠的依据。

中国蒸馏酒的历史,由此可上推千年。

酎金风云

权力棋局下的酒业密码

博物馆里展出的大量金器也让人叹为观止。据介绍,刘贺墓出土黄金器物总数达 478件,其中饼金385件、褭蹏金(俗称“马蹄金”)48件、麟趾金25件、钣金20件,共计约115公斤,是迄今中国汉墓考古发现黄金数量最多的一次,见证了西汉“黄金时代”的国富民强。

“南海海昏侯臣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墨书金饼的出现,从而揭开了酎酒、酎金背后的帝国权术的神秘面纱。

“何谓酎金?很多人并不了解。但要明白什么是“酎金”,首先得知道什么是“酎酒”。因为“酎金”是因“酎酒”而设立的。“没有酎酒,就无酎金之说”。潘伟斌教授的讲解为我拨开了历史的迷雾。

所谓“酎酒”,是先秦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精酿酒或者高规格酿造技术“酎酒之法,酿造的酒”。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记载,诸侯“尝酎”,杜预注说“酒之新熟重者为酎”,这里的“重”,意味着重复酝酿,二重、三重皆有可能。

《楚辞·招魂》中“挫糟冻饮,酎清凉些”以及《楚辞·大招》中“四酎并熟,不涩嗌只”都提到了“酎酒”,从这些古籍中可以推测,“四酎”可能是经过四次复酿而成,故而味醇可口,毫无口涩之感。

《礼记·月令》中有“天子饮酎”,注家明确指出“酎之言醇也”,即好酒。《说文》也说酎是三重酒,是重酿之酒。

在《汉书·景帝纪》中“高庙酎”的注释里,张晏更是清晰地说明“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纯也”,可见“酎酒之法”,不仅需要多次复酿,还需历经大半年的时间才能酿成美味。

汉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祭高祖庙,诸侯王和列侯都要参与“饮献酎酒”,不过这并非免费的酒宴,他们需带上上好的黄金来助祭,于是以金代酎,“酎金”应运而生。规定按封国人口计数,每千口俸金四两,由少府验收,皇帝亲临受金,“酎金之制”由此确立。

然而,这一制度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政治意图。

汉武帝曾以检查献“酎金”不足为名,削弱和打击诸侯王及列侯势力,“酎金失侯”事件便是这一权力斗争的鲜明例证,也是酒作为加强汉代中央权利控制的重要证明。

对两汉研究颇有建树的文化学者王见宾认为:在这金与酒的交织中,我们看到了历史深处权力的博弈与权谋的较量,感受到了那个时代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

承古拓今

酿就时代华章

从史料典籍及出土的汉画像砖来看,汉代的酒多为粮食酒,采用的是块曲“复式发酵法”,又称 “酎酒法”,是一种在酿酒过程中多次补料,多曲发酵的技术。

“酎酒之法”的“重酿”工艺,正是融汇了多曲、多粮、多次蒸煮的繁琐工艺,不仅在汉末成为曹操献给汉献帝“九酝酒法”的源头,至今仍然影响着汉酒文化圈的多个国家酿造技术,如日本烧酒、清酒,以及韩国、越南等。

诞生于汉兴之地永城的皇沟酒,作为中国酒业新文化建设试点,不仅继承了酂白酒(汉时四大国酒之首)的 “酎酒之法”,也传承和活化了“酂白酒”酿艺。

宋书玉理事长在首届“汉酒文化大会”上讲到,白酒以香型划分的时代已经过去,个性化品质表达的时代已经到来,工艺融合创造出无数兼而有之的风味,原料广泛创造出无数独特风味,酿酒微生态不间断创造出无数个性特征,技法匠心。

早在 2000年,在白酒泰斗、终生功勋奖获得者、第五届全国名酒评比会专家组副组长、原皇沟酒业技术总顾问于桥先生的授业和高全友董事长的带领下,皇沟酒业自2000年便开启了风味创新的探索和试点。

老一辈皇沟酿酒人在整理、传承古老酿造技艺的基础上,秉承“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匠心法则,开创了“多粮多曲、多香共生、一口四香、香高味厚”的馥香风味。

2000年“皇沟试点”算起,到2023年中国酒业协会《皇沟馥香白酒》标准颁布,皇沟在风味创新的探索引领了酒业发展新标准和新思路,皇沟试点是中国白酒传统酿造工艺的守正创新标杆和迭代升级样板。

汉韵流芳

跨越时空的文化赓续

漫步在海昏侯遗址公园,从海昏侯蒸馏器的精巧构造,到酎金制度背后的权力风云,每一处遗迹、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故事,都宛如一根灵动的琴弦,共同弹奏出一曲雄浑壮丽的汉文化交响乐。

汉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先人的智慧、情感与精神,照亮了我们民族前行的道路。汉酒文化,则是其中一坛馥郁芬芳的美酒,散发着历史的醇香,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如今,我们对汉酒之源的探寻,不仅仅是对一种古老酿造技艺的追寻,更是对民族历史的深情回望,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他们的智慧与精神,通过这些文物与文化传承,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民族灵魂的一部分。

未来,皇沟酒业等众多文化传承者将继续携手共进,以虔诚之心深入挖掘汉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引领汉酒文化在新时代消费文化的浪潮中迈入新的航向。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担当与展望。

我们相信,在这片古老文化的沃土里,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文化之花,让汉文化的芬芳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精神滋养。

当夕阳的余晖为遗址公园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我们带着满满的眷恋与思索,缓缓离去。但这趟探秘蒸馏酒之源的文化之旅,却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永远镶嵌在我们心灵的天空,指引着我们在汉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去探寻更多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珍宝,续写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壮丽篇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 钱穆1《国史大纲》 公元 581 年,杨坚代周建隋,结束了自西晋末...
原创 朱... 没有现代化的建筑设备和器具,在古代,你知道如此坚固的长城是怎样建成的吗?咱现在一般说的长城啊,其实是...
原创 李... 在隋唐时代的辽阔旷野上,一场决定命运的对决悄然拉开序幕。 天空昏暗,厚重的云层如同一块巨大的黑幕,笼...
原创 袁... 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受众人的喜爱。书中虽然有抑曹扬汉的主观因素,但是我们也从中得到了许...
原创 陈... 陈毅和粟裕是我军之中非常出名的一对搭档,两人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在华东战场上打出许多漂亮仗。 不过解...
原创 贺... 论革命初期对人民军队的贡献,贺龙贺老总绝对能名列前茅,他本身有自己的势力基础,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拒绝...
牛路冲遗址被确认为商代早期城址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牛路冲遗址发掘咨询会近日举行。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考古研究所、湖北大学、广...
曹操留下4人防止司马懿,本来万... 曹操临终前煞费苦心,留下了四颗“定海神针”来牵制司马懿。可是没想到,他精心布置的棋子,全被曹丕一手打...
原创 2... 初次与你邂逅,便觉如旧友重逢。刹那间的交汇,似曾相知的情缘,犹如心中激起的火花,这般爱情如梦如幻,既...
距今百万年前“郧县人”长啥样?... 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26日电(记者 梁婷)距今100万年前的“郧县人”长什么样?湖北省博物馆26日公...
原创 这... 阿斗,蜀汉后主刘禅,三国时期蜀国第二代核心。虽然在位41年,可一直没有发明创造属于自己的理论、思想或...
《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 作者:侯林 侯环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
湖北省博物馆发布郧县人头骨化石...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12月26日,湖北省博物馆发布镇馆之宝“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复原像,揭开...
原创 幕... 为了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我们深入研究日本庆应四年(公元1868年)4月11日,正式结束幕府统治,实行“...
原创 开... 为了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中国,多少英雄儿女牺牲在了革命战场上,他们哪一个不是别人的孩子、别人的父亲或者...
原创 当... 多处树敌,双向作战,失败是必然的!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进攻驻守樊城的曹仁。 这...
一眼百万年!省博万件文物首次亮... 12月26日 湖北省博物馆 “极目楚天——湖北历史文化陈列” 重磅上新 湖北文旅带你抢先探馆 一起来...
原创 抗...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提篮桥监狱释放被日军关押的人员,其中有一个人的出狱经历了一波三折。 这个人...
原创 司... 我们都清楚历史是写给胜利者的,作为皇帝,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在古代以儒家的仁义之道,君为臣纲的思...
一眼百万年 极目楚天舒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湖北省博物馆重磅上新的“极目楚天——湖北历史文化陈列”即将开放,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