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的排斥异己,独揽大权,让大宋江山风雨飘摇。 宋恭帝四岁即位时,面对蒙军的入侵,太皇太后下令各地出兵入城,但地方官员大多按兵不动,待蒙古军队来了就投降。
但是,大宋也不是没有仁人志士。 文天祥是众多有识之士之一,文天祥受命于危难。 立即以赣州知州的身份招募了3万名士兵,保卫定安,但是,在众多将士纷纷投降的情况下,文天祥的反抗显得太过于单薄。
他和另外一位主战派将领张世杰将太皇太后和皇帝等人疏散到海上避难。 而此时呢? 朝中计相陈与权为了保命,他偷偷写下圣旨和玉玺一起送去蒙军大营。 而他自己做贼心虚,逃到了温州。 万般无奈下,太皇太后只好派文天祥去与蒙军交涉。
文天祥在元军统帅伯颜面前,他大义凛然,无所畏惧。 和他争论的时候,伯颜大怒,认为如果他被放回去,他会成为我们的头号大敌。 所以他没有顾及“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礼节。 将文天祥扣押,但文天祥机智过人,足智多谋,在押解过程中脱险后,积极参与抗元斗争。
公元1276年,临安沦陷。 这下,谢太皇太后、太后、皇帝被北朝的蒙军抓住了。 这个时候,其实宋朝相当于已经灭亡了。 但不久之后,随着陈与权与张世杰等人在福州立九岁的赵昰为帝,恢复了宋朝的名号。 随后,他们邀请文天祥来福州。那个时候的文天祥已经颇有影响力了。一声号召,便有各地兵士群起响应。
文天祥亲自领兵作战,在与元军的斗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元军入侵宋朝以来,大多是一战必胜,但这次却在文天祥手中吃下败战。那是气急败坏,他们也把文天祥当成自己最大的敌人。但是敌众我寡,相差悬殊,文天祥还是战败了,不得不逃到赣州。
公元1278年,赵昰病重,八岁的赵炳登基。看到大势已去,陈与权又逃跑了。文天祥继续对付元军,但最后被抓了。元军统帅认为文天祥是难得的人才,所以想劝降他。但是,文天祥用严厉的语言拒绝了。他被囚禁在军船上,被押送到燕京。
文天祥路过零丁洋,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21岁考进士,得了第一名。他为保皇恩勇敢的针砭时弊,慷慨陈词。 他进宫应考时,写下了“自强不息”几个大字。 意思是大宋必须要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抵御外界的耻辱。负责科举考试的官员和皇上将文天祥定为冠军。
当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后来元军入侵,文天祥力排众议,主张抗战,多次舍命救护幼主,可不叫今日身陷囹圄,自己死不足惜,但大宋山河风雨飘摇,岌岌可危啊。
那么,接下来谁来护卫幼主,谁来夺回山河呢? 感慨惆怅之余,他写下了千古名作《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公元1279年,南宋小皇帝赵炳走投无路。面对强大的蒙古军队,弱小的南宋是不可抵抗的。9岁的皇帝除了死别无选择。 他选择了纵身跳进了海里。
至此,统治中国近320年的宋朝彻底灭亡。 而忠烈爱国的文天祥,他由于宁死不降,也在入狱三年多后,最终被忽必烈下令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