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皇位的人都非同小可,尤其是那些亲自打下江山的帝王,从身为皇帝那刻起,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就仿佛成为了催命符,刘邦建立汉朝,成为汉高祖后,连杀7个异姓王,屠尽功臣,唯独对此人不敢杀,还有意进行拉拢。
此人便是张良,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韩信帮助刘邦打下江山后并没有得到善终;萧何在楚汉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终选择自污名节才保住性命;而张良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却是“汉初三杰”中唯一善终的一个。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和的父亲张平皆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宰相,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纷争,也让张良丧失了显赫的地位,未能继承父亲的事业,心存亡国之恨,对秦朝十分仇视,张良曾计划行刺秦始皇,但并未成功。
后遇上刘邦率领的起义军,决心跟从刘邦,当时张良见自身势单力薄,想要投靠自立为楚假王的农民领袖景驹,恰巧碰上刘邦的势力,瞬间就改变了注意,可见张良头脑清醒,而且十分聪明。
张良于刘邦,就犹如刘备得到智慧囊诸葛亮,张良常向刘邦献妙计,刘邦一一采用,对张良“言听计从”,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抵达霸上,秦王朝灭亡,刘邦进入关中后又多次采纳张良的建议,获得了民心,也得到了不少甘愿为他所用的将领。
张良于刘邦还有救命之恩,项羽大军决定进攻刘邦的前夜,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张良是旧交,遂叫张良赶紧逃命,张良却成功劝说项伯,之后又将消息告诉刘邦,鸿门宴中,项伯挺身而出保护了刘邦,张良为刘邦的逃脱争取了时间。
见天下分封已定,张良决心离去,回到韩地复兴韩国,然而张良拥立的韩王成被项羽所杀,让张良担任韩国宰相的梦想彻底落空,张良再次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再次为刘邦出谋划策,使得刘邦成功称帝。
刘邦刚登基,根基不稳,张良又谏劝刘邦,帮助刘邦缓和了君臣的矛盾,令刘邦的皇位越坐越安心,这时张良又及时退居,很少再参与谋划,也就避开了刘邦的猜忌。
前197年,刘邦想要立宠爱的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糟糠之妻吕后反受冷落,吕后岂能让戚夫人如愿以偿,她向张良求救,张良并出手帮助了吕后,刘邦也不再提另立太子之事,吕后也成为了张良的庇护伞。
刘邦称帝后对往日立下显赫功劳的臣子们从不心慈手软,张良却在险境中绝处逢生,而后云游四海,其一与他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关,清楚局面,及时进退,其二他于刘邦有救命之恩,且只想报仇和复兴韩国,对刘邦没有威胁,刘邦称帝后,张良就很少现身,几乎不问朝事,刘邦也就没有“扰张良的清净”,其三,张良有了吕后这个“保护伞”,为自己的性命再加了一层保障,刘邦后来想动也动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