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后的第一个圣诞节,雷鸣远神父在周至集贤真福院艰难度过
七七事变时卢沟桥中国守军
作者:赵荣 来源:德继桑林
层峦烟村风雨中,
山前楼台衬窑洞。
真福小院幽芳在,
堂内满座伴烛灯!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天主堂周至国籍教区司铎证章,来源:周至生活圈
从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不断往南侵袭。
雷鸣远神父为了使本会的初学生能够得到持续培育,不致受战火的干扰,在大后方陕西周至南集贤镇,成立了分会院;任命号称“堤口本堂修士”、和会祖一起宣发永愿的开芝兄弟为公仆。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卢沟桥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开始,雷神父正在天津,料理益世报事宜。当时,他感觉事态严重,立即由天津而北平,对清河真福院的一些事情草草安排之后,绕道房山易州等地,回到安国。
在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中,雷鸣远亲自率领修士和教友,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抢救伤员
7 月 18日,召集全体兄弟,颁下总动员令;告诉那些年轻而又在训练期间的修士们,应当立刻起身,到陕西周至新立的真福院去接受训练,其余的人,都要参加抗战。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宛平县城
1937 年 9 月 23 日夜晚,雷神父和兄弟们开全体大会,这时两位兄弟从保定跑来,报告保定失守的消息!
由于大家的恳求,雷神父由立珊兄弟和多纳兄弟陪同连夜撤离安国;并且决定除了公仆应留守母院外,其余兄弟如果要走,每人发给两块钱,可以乘免费的“难民火车”,到陕西本会分院去。
同年 10 月26日,娘子关失守,三军不得已而撤退下来。这一路的撤退,雷神父可算受够了罪尤其在多雨的黑夜里,也不知載了多少跟头。11月底时近严冬,他穿的仍是夏天的衣服。
到防地后,雷神父又重组救护队等事宜。这时他已疲病不堪,风湿、痢疾、疝气交集一身。由于大家的恳求与催促,他才决定要到后方去治疗。
这一次,他携带了一位很老实而不大说话的若航兄弟同往,时间已经接近圣诞节。在车上,气候非常冷,雷神父将自己分得的大衣不穿而逼着随行的兄弟披好;车到渔关,雷神父又转而向西出发,奔往周至的新真福园。
到了周至,他巡视了全教区一周,到处为百姓们打气,这次的巡视,他的旅行工具是自行车,共计三天,以后便回到周至的真福院过圣诞节。
过完圣诞节,他从周至到汉口,但蔡宁总主教不要他在汉口多停留;雷神父虽然计划在汉口要有许多工作该做,割治疝气而外,还要恢复益世报。
但是以服从为生命的雷神父,二话不说,马上就要拨转马头!返回作战的前方,最后终于被朋友们留下多住了两三天,各处纷纷请客,并为他捐募慰劳品,毛衣毛毯,食物点心,一应具有。雷神父很幽默的说:“我们来时是穷人,走时却成了大富翁!”
雷神父从汉口回来,先是留在河南偃师窑头休养;并应各机关的邀请去演讲,以振抗战建国的信心。这期间,他还曾再去过周至的真福院一次。
1938 年 3 月初,雷神父回到山西抗战前线,并从陕西本会分会院调来十余青年修士,也招募了几个教友,为充实救护的阵容。他们一行二十余人,随整编完备的三十五旅,由河南北上,突破敌军封锁线,到战地与第三军会师。
雷鸣远神父又增出《督导旬刊》—— 为组织民众参加抗战工作,鼓励爱国热情
雷神父之重返前线,不仅救护队有如久旱得甘霖,欣喜异常,就是整个第三军,精神也为之一振!
当雷神父看到新成立的督导团濒临解体的时候,他不怨天,不尤人,不焦急,也不悲观,却埋头苦干,在困难中找办法,当然他也和同志及朋友们研究对策。他很快的就冲破难关,奠定了督导团的工作基础……。
雷鸣远神父曾任主编的《北原战报》
其次,雷神父要健全组织,树立基层干部。他现在真的要“毁家纾难”了:他把从沦陷区逃到陕西的初学修士及读书的青年修士几乎全都调到前方——当时前方共有七十余位本会修士及五位德来会修女。
不久,其中三分之一,十七位修士及两位修女都壮烈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