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徐庶若是留下,会与诸葛亮产生矛盾吗?他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庞统吗
迪丽瓦拉
2025-06-10 10:04:51
0

创业的道理上,不是所有人都会愿意跟着你走到最后的。有些人中途撤资了,有些人嫌待遇低跳槽了,还有些人学到了一些心得自立门户了,这都是很正常的现状。

刘备创业期间,离开他的人数不胜数,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位就是徐庶了。在《三国演义》中,徐庶刚出山没有多久,帮助刘备立下几次大功以后,就被曹操骗到了北方。

而事实上人家徐庶是看不上刘备了,自己主动走的。当时刘备从新野逃出,带着十万百姓,狼狈不堪。这个时候呆子都看得出,刘备是成不了气候的了,徐庶在这个时候离开,合情合理又合法,跳槽到曹操那里去又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何乐而不为?

徐庶前来劝降刘备时,并没有打算留下。

《三国演义》里徐庶的老母被曹操给抓了,这是徐庶离开刘备的理由。就算真的是这样,此后徐庶到了曹操那儿,他老母却因为徐庶的这个愚蠢行为选择自尽。

自此徐庶选择不再为曹操出一策,其实曹操压根就不在乎徐庶的什么计策。他手下的人才实在是太多了,多一个徐庶不多,少一个徐庶不少。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三国志》

可是刘备就不同了,刘备手下根本就没什么像样的谋士,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徐庶,却又被曹操给骗走了。

等到后来刘备有了诸葛亮以后,他的事业才逐渐崛起。诸葛亮大败曹军以后,曹操那边居然派遣徐庶前来做说客,希望刘备能够投降。

徐庶没了母亲的羁绊,只身前往刘备军营,这个时候他却没有选择留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徐庶压根就没有留下的理由。

从道义上来说,是他自己主动背叛了刘备,为了追求曹操那里的功名利禄,他才离开的刘备,所以没有理由留下。从现实角度来说,他还是不看好刘备。曹操再怎么奸雄,好歹是称霸中原的诸侯,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情,刘备还只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完全不能相比。从演义的角度来说,徐庶因为背弃刘备而失去了母亲,这是他一生的痛楚,他不敢再面对这件事。而且刘备已经有了诸葛亮,不会再需要自己了。由此可见,徐庶压根就不可能重新回到刘备身边,所以这也是曹操放心大胆让徐庶前往刘备军营的理由。

徐庶若真的留下,与诸葛亮会和睦相处吗?

不少人把庞统之死归罪于诸葛亮,这可真的是天下奇闻,新时代难道就没有是非观了吗?还是说纯粹为了标新立异呢?

其实庞统之死,那就是一个意外,他自己带兵到前面试探军情,川兵们也不知道敌军的大军师会亲自前来,所以射杀庞统只是一个巧合罢了。

诸葛亮和庞统分工不同,诸葛亮负责守住荆州,而庞统则负责夺取益州,这两个人一个管理全局,一个只管军务,而且分别在不同战线,怎么可能引起矛盾呢?

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见,共诉旧日之情。庶曰:“曹操使庶来招降使君,乃假买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进。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计。”玄德欲留徐庶。庶谢曰:“某若不还,恐惹人笑。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庶请辞。”玄德不敢强留。---《三国演义》

徐庶是推荐诸葛亮的重要人物,刘备曾经问徐庶,诸葛亮的才华跟他比起来到底怎么样。徐庶告诉刘备,拿徐庶跟诸葛亮比,这就好比是驽马比麒麟,寒鸦比凤凰。

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徐庶本人对诸葛亮是非常钦佩的,此外徐庶与诸葛亮的关系应该也是非常好的。

如果徐庶在劝降刘备的时候,突然决定不走了,那么刘备必然要给他安排一个和诸葛亮差不多职位的差事。

曹操手下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等等这些谋士,都能够和平共处,为什么诸葛亮和徐庶就不能呢?

所以说即使徐庶留下来了,诸葛亮和徐庶这两个聪明人,也一定会和睦相处。至少不会因为地位差距发生争辩,毕竟大家都是明白人。

刘备不会让诸葛亮和徐庶产生矛盾。

刘备驭人之术是非常高明的,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这些人都是世之虎将,却能够在刘备帐下和平共处,这本身就是奇迹。

所以说刘备也一定可以调和谋士之间的关系。比如说诸葛亮和庞统的关系,这两个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刘备都想要用,就必须要用在不同的方面。

荆州的军政大事,刘备全部交给了诸葛亮,可见他对诸葛亮的才能和忠心是非常信任的。庞统刚刚加入,是不适合担任如此重任的,必须要让他立功。所以刘备带着庞统进入了益州,刘备希望庞统能够在益州立下大功,从而得到彻底的信任,继而能够像诸葛亮一样得到重要。臣子一家独大,对君王来说总归不是什么好事,朱元璋撤掉宰相就是这个原因。刘备当然也不希望手下只有一个绝顶聪明的诸葛亮,这样不利于后世君王的管理。所以刘备会不断培养一些平衡集团内部的力量,庞统活着的时候,那就是重点栽培对象。如果徐庶能够回到刘备身边,那必然也是重点培养对象。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

可惜的是庞统、法正这些人死了,徐庶又没有回来,刘备只能用次一档次的李严来制衡诸葛亮,但是很显然,没什么效果,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手。

总结:徐庶与诸葛亮关系很好。

在没有出山之前,诸葛亮和徐庶就是好友。此后徐庶出山投靠刘备,又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这两个人在一起共事了一段时间。

虽然不知道他们相处的怎么样,不过的确是徐庶推荐诸葛亮出山的。由此可见两个人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不能忽略一点,也就是将来如果两个人在权力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摩擦,那就是无法避免的矛盾了。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三国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生死局:拿破仑与法国-叁《大国... 您提到的法国贵族和教会的没落,以及卢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还有拿破仑与历史进...
原创 矢... 日军第十四师团在土肥原贤二担任师团长期间,曾在华北地区犯下了许多战争罪行,矢崎勘十当时在该师团司令部...
这也太像了吧!多个陕籍名人拥有... 西部网讯 参观过兵马俑的游客会发现,每一尊俑的样貌都各不相同。这些古老的地下军团成员光是脸型就多种多...
原创 1...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南昌起义的发动与挫败 19...
原创 周...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三国无疑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
原创 司... 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趁着曹爽与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谒陵时发动政变,控制京城,史称高平陵之变。此后,司...
原创 红... 荣国府第四代公子,一共有五位,按长幼依次为贾珠、贾琏、贾宝玉、贾琮、贾环。贾珠早逝,二房行二,既非荣...
原创 越... 越王勾践,又名鸠浅。是春秋末战国初,于越族的君王。公元前473年灭吴国,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
副教授论文研究的瓷器样品来源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发的一篇题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土耀州窑不同釉色瓷的比较研究》的...
原创 为... 都说三国演义神话了诸葛亮,那是因为罗贯中读懂了诸葛亮,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你很难再找到如同诸葛亮一般存...
原创 国... 毛主席尊师重教,对有才学的知识分子非常赏识,经常会主动屈尊拜访。有一位老人,他叫马一浮,是一位国学大...
原创 魏... 在三国中,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很有名,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还为此争论纷纷,魏延之后100多年后,司马...
原创 1... 时间1956年4月25日,地点北京中南海,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毛主席一改往日和蔼可亲的模样,十分严...
原创 回... 始皇求药慕仙山,山系沧溟万里船。船渡长生须悟道,道通天地法自然。——《始皇求药》 从古至今,“长生...
原创 董... 熟读三国的朋友对董卓应该会有一个比较深刻而又固化的影响,深刻是由于其“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的反面...
原创 陈... 引言 1940年,陈嘉庚带着南洋华侨慰劳考察团回国,向奋战在前线的将士们慰劳。受到毛主席邀请,来到延...
原创 他... 年少时一战成名,获得贺老总赏识,抗战期间,屡获殊荣,抗美援朝时,是王牌军长,却在1955年授衔却只授...
原创 蒋... 前言 1941年9月的一天,风清气爽,毛主席乘车来到了大边沟青年食堂。主席一下车,当地的一些群众就蜂...
原创 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在南方八省15块游击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
原创 斯...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斯拉夫民族以其独特的联盟模式,构建了多个重要的国家实体,如苏联、南斯拉夫以及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