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在南方八省15块游击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于当年10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部队以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任副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随着皖南事变的发生,六位首长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1、军长叶挺
叶挺是广东惠阳人,北伐名将,他早年也是共产党员,曾跟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担任过总统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当时另外的两个营长分别是薛岳和张发奎。1926年叶挺参加了北伐战争,他领导的部队一路上势如破竹,屡立战功,打出了铁军的称号,他自己也被誉为“北伐名将”。
1927年叶挺参与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担任前敌总指挥,同年底他又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担任红军总司令,不过两次起义都失败了。广州起义之后,叶挺被迫流亡海外,期间也与中国共产党脱离了关系,再回来已经是10年之后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的游击队和红军被改编为新四军,为了便于控制这支部队,老蒋想要自己人担任这支部队的领导,可是这支共产党的队伍怎么可能会让老蒋的人担任领导呢?协商之下最终由叶挺担任了军长,因为这时候的叶挺已经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的心还在共产党这边,而老蒋也因为他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暂时对他比较放心。于是在1938年1月,叶挺正式就任新四军军长。
叶挺
在担任新四军军长三年的时间里,叶挺为新四军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是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新四军除了2000多人突围成功以外,大部分失散、牺牲和被俘。叶挺奉命与国民党当局交涉时被扣押,这一扣押就是五年之久使得叶挺缺席了抗日战争的后半段。
1946年在中共中央的营救之下,叶挺被国民党当局释放,当年的4月8日,叶挺在由重庆飞往延安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刚刚久别重逢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幼子阿九也一同遇难,享年50岁。一代名将就因为飞机失事而陨落。
2、副军长项英
项英是湖北江夏人,中共党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导,党和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年他曾参与领导了1923年平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和1925年沪西日商纱厂工人二月罢工。
大革命失败后项英到上海参加党的秘密工作,1931年到中央苏区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代理书记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决定长征后,项英被留在苏区与陈毅一起率留在苏区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1.6万余人,掩护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此后的三年时间里项英等人率领部队与国民党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项英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和红军被改编为新四军,项英担任新四军副军长、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等职。虽然说叶挺是新四军的军长,但是叶挺不是党员,新四军的很多重大行动最后都是由项英拍板决定,因而他与军长叶挺之间也闹过不少矛盾。
皖南事变后,项英、周子昆等率军部10余人隐蔽于附近山区;1941年3月24日,在安徽泾县蜜蜂洞被叛徒刘厚总杀害,时年43岁。
3、参谋长张云逸
张云逸是广东文昌(现属于海南)人,他在我军中的资历很深。1909年张云逸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也参加了后来的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9年张云逸与邓小平领导了百色起义,成立红七军,张云逸任红七军军长。上了井冈山之后,张云逸担任过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等职。
张云逸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云逸参与了新四军的组建和整编工作,1938年1月就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张云逸担任重建的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继续在新四军工作。1955年张云逸被授予大将军衔,享受元帅待遇,197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4、副参谋长周子昆
周子昆是广西桂林人,早年曾在桂军当兵,1925年投身革命,曾在叶挺独立团任职,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周子昆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南下之后又跟随朱老总参加了湘南起义,而后上了井冈山,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跟随大部队参加了长征。
周子昆
1937年12月,周子昆任新四军副参谋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委员,协助叶挺、项英组建新四军,并参与组织部队向苏南、皖中、皖东敌后挺进,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项英、周子昆等率军部10余人隐蔽于附近山区;1941年3月24日,在安徽泾县蜜蜂洞被叛徒刘厚总杀害,时年40岁。
5、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袁国平是湖南邵东人,黄埔四期毕业,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9年被派到湘鄂赣地区,此后他先后担任红5军政治部主任、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袁国平本来是在大西北的陇东地区任职,不久就被派到新四军任职,担任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成为新四军的领导人之一。
袁国平
1941年皖南事变后,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杀,在万分危急之际,袁国平挺身而出,指挥被打散的一部分部队继续突围北撤。激战中,袁国平身负重伤,为了不拖累部队突围,举枪自尽,实现了“如果有一百发子弹,要用九十九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
6、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
邓子恢是福建龙岩人,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土地革命时期曾长期在福建地区做革命工作,1932年到中央苏区工作。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邓子恢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
邓子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子恢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兼民运部长,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邓子恢担任政治部主任,此后邓子恢一直在新四军任职直到抗日战争结束。
解放战争时期邓子恢在华东地区任职,新中国成立后邓子恢到政府部门任职,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2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小结:
一场皖南事变使得新四军的指挥部损失惨重,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在突围途中身负重伤,自杀身亡。仅参谋长张云逸和政治部副主任算是逃过此劫,二人继续在重建的新四军任职,继续抵御日本人的侵略。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被授予大将军衔,享受元帅的待遇,而邓子恢则到政府部门任职,做到国务院副总理。
下一篇:班墨是善城滕州最高的精神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