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说了什么,为何被人诟病至今?
迪丽瓦拉
2025-06-10 10:04:53
0

中国历史上楚汉之争一直是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刘邦从原来的一个小人物走上人生巅峰的事,也让人印象深刻。刘邦此人最终走向成功,除了他自己过人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外,重要的是他还有一批有志之士辅助。

这批有志之士有武者,有智者,其中武者有樊哙,智者有萧何。还有一位著名的高级将领,也为刘邦取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韩信。

韩信最初并不是跟随刘邦打天下而是追随项羽,之后因得不到重用而投奔了刘邦,但加快刘邦对他的信任的是萧何,但之后的萧何却也是亲手害死韩信的人,韩信被杀后,萧何还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四个字,被人诟病至今。

早年落魄,萧何力荐

韩信早年是在西楚霸王项羽麾下,当时的项羽虽然知道他有不错的才华,但只给他了一个为自己拿武器的职位,可以说非常不受重用。

那时韩信不受项羽重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两人的性格,当时的韩信虽然职位不高,但却并不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所以比较自负而且难以相处。

项羽的性格又和他相似,甚至比他跟更为自负,因此两个性格都自负的人自然是不可能很好的合作,这也让项羽不喜韩信,而故意给他低职不提拔他。

项羽的得力手下就曾提醒过项羽,韩信此人确实有才华和能力,若此后不能被项羽所用,应该尽早处死,否则之后会成为他的对手,成为一个祸害,那时的项羽比较自负,对部下的建议不以为然,但根据历史事实可知此后项羽确实死在了韩信的手中。

不过在那之前韩信因为不能受到项羽重用,而想要选择他人投靠,他分析局势,认为刘邦是一个不错的投靠者,跟随刘邦日后也许会成就一番大事。

最初韩信投奔刘邦时,并没有引起刘邦的太大关注,因为韩信在跟随项羽时,并未做到很高的位置,也并未做出一些有人影响深刻的事,因此刘邦误以为韩信是一个才华平庸之人,因此也并没有重用他。

而是把他分配为管理仓库的小官。但韩信的到来却引起了萧何的注意,萧何听说韩信曾受过胯下之辱,认为他是一个能屈能伸的汉子,所以也认为他能够成为一番大事,也是一个可以重用的将才,因此凭借刘邦对自己的信任极力推荐韩信。

因为刘邦对韩信最初的印象并不好,所以对于萧何的推荐也并没有太过在意,当时韩信也早已有了离去之意,因为他认为自己在刘邦手下做一个看管仓库的小官和此前在项羽手下做一个看管武器的,未有什么大不同。

因此他决定再次寻找能够重用他的人,所以他听闻萧何极力推荐自己仍然没有得到刘邦重用的时候,就决定趁着月色昏暗之时离开。

得知韩信离开后,萧何也即刻追赶,最终将他追回并向其保证自己会让刘邦重用他,最终在萧何的努力下刘邦让韩信做了将军。韩信操练了一段时间军队后,刘邦也感觉到提升的效果显著,于是最终将韩信提拔为大将军。

多次立功,却遭猜忌

随后韩信追随刘邦在楚汉战争时期,也立下了赫赫战功,打了多次胜仗后他在军中的威信,也树立起来,在军中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刘邦成功建立西汉后,就开始顾忌自己身边人对自己的忠心问题,他除了担心文官会反抗自己外,最重要的是担心武官,因为他们手中拿着军权,可以调兵遣将,一旦发生兵变后果将不堪设想,他打下的天下也将会毁之一旦。

而当时西汉中军权最大的应该就属于韩信。所以韩信渐渐地受到了刘邦的猜忌,刘邦也多次寻找机会剥削韩信的军权,并且还曾将韩信的王爵将成了侯爵。

从刘邦降爵的这一信号就可以明显的展现出刘邦对他的怀疑,但当时韩信并没有看出,行事以及言语也同此前那般并无任何的谨慎。另外,韩信因为比较自信做事也比较高调,如在此前韩信平定齐国后,还曾直接向刘邦提出代理齐王。

当时这一说法让刘邦极为震惊,这相当于是给了韩信一整个国家,所以刘邦也渐渐下定决心,要除掉韩信这位此后可能成为自己对手的人。

当然,刘邦那时也并无正当理由直接逮捕韩信,给他定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直到项羽失败后,项羽的一个部下将领钟离昧投奔了韩信,刘邦就以此为由认定韩信有谋反行为而逮捕了韩信。

但之后刘邦在听取他人的意见下,认为不该轻易对韩信动手,于是释放韩信并将韩信降爵为淮阴侯。这与他此前的爵位相差甚大,这也让韩信内心非常不满和憋屈,所以不再尽职尽责地处理政务,还经常称病不参加朝会。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部征讨,当时有多次作战经历且武艺高强的韩信,还称病在家没有随从,所以就有人落井下石称韩信与陈豨的造反有联系,并且是韩信促使的陈豨造反。

这一说法是非常牵强的,因为当时韩信手中的军权几乎全被刘邦剥夺,想要造反,早已不是适合的时机,也再没有那实力,但吕后因为韩信已经对刘邦不满,留着此人此后会对刘邦产生威胁,因此就决定借此谣言除掉韩信。

当时的韩信也对他人有所戒备,所以吕后也认为自己命韩信入宫他自然是不会答应的,于是吕后找了对韩信有知遇之恩的萧何,将韩信邀约到长乐宫钟室。

韩信还是非常信任萧何的,所以答应了萧何前往长乐宫钟室,之后在吕后的谋划下韩信被杀死在长乐宫钟室。

当时萧何看着韩信的遗体说了四个字——为国除奸。但当时的萧何可能只是在吕后面前做表面功夫。因为此后的萧何仿佛也可能是对韩信的死心有愧疚。

因为曾经是他极力推荐韩信留下为刘邦服务的,也是自己在韩信为刘邦立下多次功劳后,结束他生命的。因此萧何内心是不适的,所以私底下萧何也曾秘密地寻找逃亡的韩信的孩子,希望韩信的后代能够平安生活,也算是给他内心的一种慰藉。

小结:

在萧何的努力下,他找到了韩信的后人,但秘密的安排到了南越抚养,一方面是为了不让刘邦和吕后得知韩信还有后人留于世。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全自己,当时韩信已被国人认为是叛徒,而他私自藏匿叛徒的孩子,他的名誉也会受到损害,他的生命也会受到威胁。

韩信对刘邦是忠心的,却受到了刘邦的猜忌,韩信也是基于对萧何的信任,才答应来到了长乐宫钟室,却没料到是自己信任的好友为自己设下的死局。

韩信引起刘邦猜忌也与他自己有关,正是他没有看出刘邦对他掌握的大权的敏感,缺少审时度势的敏锐度从而引祸上身。可见伴君如伴虎,在帝王身边如履薄冰更要谨言慎行,学会察言观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云... 引言: 在中国近代史的长河中,伪装与牺牲成为一些人命运的交汇点。马端如就是其中一个充满了伪装和牺牲的...
原创 三... 若问在《三国演义》之中,究竟哪些角色为罗贯中所垂青,那么赵云必定榜上有名。 为了展现其英勇无畏,罗贯...
原创 分... 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国,其实力在欧洲乃至世界都位于前列。然而早期德国不仅民主...
原创 将... 汉末三国时期,将星闪耀。 然而,真正的名将对决局,其实并不多。 宕渠之战,张飞与张郃两位良将对决,算...
原创 朱...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能够从平凡中崛起,在乱世中成就传奇?他们如何在权力的漩涡中游刃有余,...
原创 诸...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刘备死之后,希望姜维北伐克服中原,怎奈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他死前导演了一次点灯续...
原创 司... 文|老达子 本文共2935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司马懿的九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
原创 如... 回首半个世纪之前的抗日战争,血流漂橹,山河缟素。 那是华夏儿女不可被触及的伤痛。 即便今日中国之飞黄...
原创 从...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民国第一奇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你若是知道杨度的一生,那你一定会认同...
原创 麦... 1945年在两枚原子弹的洗礼下,日本不得不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30日时任西南太平洋战区总...
原创 诸... 前言 在历史中,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智谋之星独耀天下。然而,一个颇为让人疑惑的谜团浮出水面:“诸葛...
原创 夏... 导语:在夏商周时期,每当一个新王朝诞生时,往往国号与先前的王朝不会有太大变化,国号中依然会包含之前的...
原创 末... 太监,即宦官,是古代皇室役使得男性奴仆。太监本为宦官的官名,“太监”一词的出现,是隋唐以后的事。 唐...
新华全媒+|从大杂院回归古建群... 当日,北京中轴线上先农坛内的庆成宫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庆成宫原名斋宫,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
原创 范...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凭借智慧与谋略,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 助力秦国...
原创 他... 古语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红军时期,是我军初创阶段,万事开头难,那个时候,有许多人呕心沥血为...
原创 周... 周武王灭商后,纣王的儿子、哥哥和叔叔有着不同的结局: 纣王的儿子武庚 周武王灭商后,将武庚分封于朝歌...
原创 燕... 在春秋战国时期,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大,无非就是人口和地盘。当然了,只要地盘够大,人口自然也不会少到...
穿越千年的旅程 ! 从不同角度...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博物馆、卢克索神庙…… 这里有世界奇迹,有记载着历史长河的古城, 有浩瀚蔚蓝的红...
文博日历丨今日冬至,来看古人是... 今日冬至 带你看古人是如何“数九”的 一起认识 清 杨柳青年画 九九消寒图 “一笔一画”过冬天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