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古代的无厘头状元:宋朝王嗣宗,靠摔跤被赵匡胤钦点文状元
迪丽瓦拉
2025-06-12 07:32:10
0

随着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发展,帝王们越来越意识到坐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从隋朝开始便建立了科举制,通过科举制进而选拔人才担任官吏,施展才能。

自从学问考核制的出世,人们便信奉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理念。

努力读书,钻研学问,考取功名,从此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时至今日,这种“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仍被人们坚信。

可谓科举制对后世,乃至今日的影响依旧悠远绵长。譬如范进参加科举多次,最终中举后人因为喜悦和感慨变得疯癫无比。可想而知,榜上有名,是所有读书秀才的终极梦想。

若榜上有名就值得欢呼雀跃,那么倘若考取第一名,岂不是人生赢家。那个人人仰望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是考试成绩最佳者。

在人才济济的整个王朝,人们群拥着去赴京赶考。想要考取状元,十年寒窗苦读也未必可以做到。如此让人渴望的梦想,却不料想有的人轻而易举、没有理由地就实现了。

今天让我们来细数一下那些“奇葩状元”。

摔跤成为状元

宋朝在举行科举考试时,发生了这么一件无厘头的事情。

宋太祖赵匡胤是军人出身,头脑也是极为清奇。他在主持监考殿试时临时宣布了一个决定:第一个交卷者就可以成为状元。

这时候应考的考生们心中都打起了鼓,他们认为宋太祖不仅在考他们知识功底是否雄厚,而且在考量他们是不是具有“下笔如有神”的文思泉涌。

一时间,所有经历寒窗只盼嗅得梅花香的学子们开始奋笔疾书,不仅要保证文辞优美,还要卯足力气加快速度。

最后,王嗣宗和陈识率先一起交卷。面对这种情况,头脑清奇的赵匡胤没有去评判他们的文采,而是又提出了一条考量标准:两人摔跤,谁赢了谁就是状元。

陈识听见这话时还在呆呆发愣,转眼间就被反应灵敏的王嗣宗摔在身下。看见这一幕的宋太祖不由得被逗得哈哈大笑,拍手宣布王嗣宗成为科举状元。

这一举动让所有赶考的书生都大跌眼镜,但客观地来讲,这样临时无厘头的规定,确实是十分无厘头又不公平的。毕竟笔速不能将才华单方面概括之。

靠厚脸皮成为状元

唐文宗的时候,由当朝大臣仇士良掌权,一时间,所有关于官宦升迁、决定生死的大权都掌握在他手中,风头正劲。

当是时,有一名叫裴思谦的秀才,他不潜心苦读,反而把心思都花在讨好权贵上了。仇士良在那个时候权势极大,他便登上仇家的门槛,与仇士良私交甚好。

有一年,裴思谦突发奇想,想要考取一个进士的功名。于是他从仇士良那里拿到了推荐信,去找当时的主考官高锴。

高锴是一个清廉正直的大臣,还未听得裴思谦再三诉说,就派人把他轰了出去。裴思谦这一次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可是他仍未死心。

第二年,裴思谦的胃口更大了,他想要当状元。于是,再次拿着仇士良的拜帖去寻找高锴。

可彼时状元已经定好了人选,于是高锴又推辞掉了。谁知裴思谦当是时大喊道:“我非状元不可!”

高锴不想接连得罪仇士良,便让裴思谦成为了这一年的状元。心满意足的裴思谦喜不自禁。

可以说,裴思谦的状元全是靠脸皮厚来求取的。高风亮节的官宦也不得不向耀武扬威的权贵低垂了脑袋。

饽饽状元考试仍不忘吃

要说起“奇葩状元”,可真是数不胜数。“吃货”这个词在当今流传多年,但是谁承想,在古时也有这么一位把“吃货”二字形象化的书生。他后来还成为了“饽饽状元”。

在康熙年间的一次考试中,有一名考生叫李蟠。他不是“貌比潘安”,反而生的人高马大,并且十分能吃。并且,他的思路和下笔都十分缓慢。

据说,他在考试前揣了36个馒头。他坚定地认为不论如何,他今天都要把答卷写完,哪怕捱到暮晚之时,提前准备36个馒头就不怕挨饿了。

他答题确实很慢,天色已经渐渐昏暗,监考官们不由得催促他交卷。可是他仍坚持不懈,坚持答完卷子再走。

身材高大的他却垂泪请求,说这考试机会对他而言尤为重要。

身侧的监考官被他打动了,甚至还为他找来了几根蜡烛。李蟠的36个馒头吃完了,还向考官们要了几个。就这样,他一直写到了深夜才肯交卷。

康熙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不但没有责备他,还觉得此人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苦才,便直接把他封为当年的状元。

同样考取功名的第二名探花,还曾作诗,称他为“饽饽状元”。

结语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古有文武状元之分,可这些状元荣登榜首的缘由并不相同。无厘头成为状元的数不胜数,名不正言不顺的也不在少数。

尤其看来,古时的科举选拔制度也并不是完全公平公正。更多时候取决于皇帝的一声命令下了定论。

这些无厘头的举动,在今日看来,令人开怀大笑。但是就公平而言,对当时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却是有所亏欠的。那些喜提状元头衔的人可能远远不及他们学识渊博。

如果说王嗣宗争得状元之位是因为灵敏的品质,那“饽饽状元”则是靠坚持不懈、不言放弃的态度打动了监考官及皇帝。

相较二人,靠厚脸皮赢得状元功名的裴思谦更像是一个“老赖”,像一块腐肉。他身后显现了一个朝代权术舞弄、勾结权贵的真实写照,科举制可以因为一张拜帖改变他人的命运。

当代青年人也应当从古例中获取启迪,人生不是只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但是我们要知道,读书是通向未来最平坦的一条路。

当今的考试还是讲究真实才学,到了严正的考试面前,值得赞扬的品质或者美好的精神都不足以成为凭空被录取的缘由。脚踏实地读好每一页书,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在北魏宣武帝时期的正始四年,京兆王元愉的妻子诞下了一个宝贝儿子,取名宝炬。寓意着希望他能像火炬一样,...
原创 无... 诸葛亮如果北伐实际上是无奈之举。如果他偏安一隅,那么局面,将蜀汉是被中原王朝灭掉,而且更早被灭。 以...
柴进和宋江花血本收买武松,梁山... 文/符晚 武松真正的灵魂导师是鲁智深。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柴进和武松 柴进是水...
原创 日...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大多数的士兵参军还是希望能够在军队中获得更高的军衔,但是在二战期...
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听一场关于广...   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翟翔)“我的孩子今天不能来听您的讲座,请我带一个问题给您。她知道您...
原创 大...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唐朝总是被赋予民风开放的标签。然而,当我们真正深入探究这一说法,其背后的真相却令...
原创 什... 北京西郊的八宝山,作为一座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革命公墓。在这里,安葬着许多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牺牲的...
原创 东... 老天爷所给予的东西都是最好的馈赠,这对于世人来说都是通用的道理。如果老天爷不想把这个东西给你,就算是...
原创 学... 今天听课,讲到人才问题。 楚汉相争,刘邦能够得天下,成就汉室大业,少不了张良、韩信、萧何等良臣勇将的...
原创 周...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周恩来总理与毛泽东主席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其中,关于 ...
原创 5... 1953年11月12日,在一辆驶向北京的火车上,一位身着黑衣,戴着黑帽的中年人倚窗而坐。他就是朝鲜民...
原创 一... 朝鲜战争为什么会发生?朝鲜战争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美国人为什么积极介入了朝鲜战争?今天介绍的《朝鲜战...
原创 南...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些名字,他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虽隐于暗夜,却以无畏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原创 他... 他是蒋介石的拜把,虽两度从军,却不改一代名医本色,64岁善终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蒋介石有众多的结盟兄...
原创 明... 明教,绝对是金庸武侠当中的最强武林势力,其实力之强,甚至要超过日月神教和红花会。日月神教实际上并不能...
原创 岳... 岳飞被杀后,金国没有南下灭宋统一中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宋金双方军事力量的变化 南宋军事...
原创 德... 在二战壮烈而残酷的篇章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无疑是一幕血与火的史诗。苏联和德国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惨烈至极的...
原创 八...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陕北的红军主力被改编为三个主力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
原创 小... 李忱(810年7月27日-859年9月7日 ),即唐宣宗,他初名李怡,是唐朝第16位皇帝,唐宪宗李纯...
原创 二... 1929年,日本无产者新闻社出版的杂志海报,可以看到大幅的列宁头像。这可是当年日本出版的左翼红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