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于包拯最搞笑的一个故事,最终让宋仁宗非常狼狈地跑回了后宫
迪丽瓦拉
2025-06-12 17:03:38
0

包拯是北宋仁宗时期的名臣,深为民间爱关于他的故事流传很多,但大部分都传诵他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爱民如子的为官形象,要么就是赞扬他断案如神,甚至还有夜断阴曹的故事等等,反正是传神了。但要说明的是,包拯确实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也是一位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的好官。尤其是他敢于直言犯上的胆气,这即使是在宋代也是很受人们称道的。

在南宋民间有个人们最爱说的、关于包拯弹劾外戚的故事。当然,故事的过程还是反映了包拯不畏权贵,敢于犯上的精神,确实也是一身正气。但这个故事其中却透着那么一点搞笑的味道,再经过老百姓的传说,不觉让人捧腹。这个故事要从两个人说起,一个是当时宋仁宗的宠妃张贵妃,另一个叫做张尧佐。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远房伯父,算起来应该是宋仁宗的老丈人。张贵妃当时是宋仁宗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张贵妃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后来张贵妃的母亲曹氏因为家里穷,就把她卖到了宫里。她在宫里边出落得非常的窈窕,而且出落得非常乖巧懂事,对宫里的这些人情世故自然也是非常熟悉了。张贵妃早年有非常坎坷的身世,在宫里边长大,很有手腕。她虽然得到了宋仁宗的宠爱,但跟曹皇后比起来,除了没有皇后的头衔,他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遗憾,那就是她娘家不行。曹皇后的娘家是非常厉害的武将世家,而张贵妃娘家是真不行,他爹没了,他也没有根什么像样儿的兄弟之类的。

所以,张贵妃就想着要通过扶持娘家人来给自己长脸,这样她就想到了她的远房伯父张尧佐。张尧佐是进士出身。若是论条件还是不错的,也算是正途出身,可张尧佐这个人的人品很坏,他是个不折不扣、非常势利小人,当年张贵妃母子孤儿寡母落魄的时候,张尧佐就曾毫不客气地抛弃了他们,现在小姑娘混出人样来了,想要提拔他当然高兴了。宋仁宗为了满足他的爱妃,就将张尧佐从地方调回家了京城,直接就任命他为三司使。这下有人不愿意了,谁呢?当然是包拯了,除了他还有谁敢在虎口拔牙。

在宋朝时期,这个三司使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它相当于现在的国家财政部长。而且,宋朝的宰相都是先当过三司使的,包括枢密院的正副使都是从这个位置走过来的。当然,有一个人却是例外,就是王安石。这是个不好的信号,说明下一步宋仁宗就会让他进入国家领导人的行列了,这个如果作为外戚却是与北宋的政治风气不符合的。最成问题的是,这个张尧佐他除了给自己捞钱外,在这个位置上就做不了什么事。

就这样,由于他沾着皇亲国戚的光,在这个位置上呆了好多年都没有人敢说话。终于有一天,包拯做了谏官。包拯看到这样一个人,除了给自己捞就没有一点能力,竟然坐在了这么重要的位置上,这不是开玩笑吗?包拯为了防止张尧佐这样的人再往前走一步而进入到国家权力的中心,开始了对张尧佐第一次猛烈的弹劾。他的第一份弹劾被仁宗压住不理,他接着着又上了一份,结果没有效果,包拯又接着上了第三道。宋仁宗终于受不了了,最后就免去了张尧佐的三司使职务。可过了没有多久,他在张贵妃的撺掇下,又给张尧佐以更大的恩荣。这次又任命了什么官呢?

宋仁宗在罢免张尧佐三使司不过几天,又给予了他更大的尊荣,他同时给他封了两个头衔,一个是节度使,另一个是宣徽使。这两个头衔看起来没有什么实权,但身份却相当显赫。仁宗为了堵包拯的口,同时还发布了一项命令,声明从此外戚不得进入二府。实际上是让群臣们放心,我只给张尧佐荣誉,不会让他进入宰相府和枢密院的。仁宗为了防止包拯再次捣乱,同时还任命了一个不爱怎么说话的、叫做王举正的人做御史台的长官,他是想这个王举正不爱发声,只要挨过十天半个月这事也就成了。

仁宗的如意算盘又打错了,王举正不说话不等于包拯不说话。他的命令刚刚发布后,包拯就立刻打了头一炮。他不上折子了,直接找到仁宗哪儿去了,而且开门见山就说仁宗的这个决定是要当昏君。接着他又告诉仁宗说,陛下以为节度使和宣徽使不是谁都能给的,按照我朝的制度只有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才能当节度使,就是我朝的杜太后是太祖和太宗的娘,她那么多的兄弟,只有一个到老才当上节度使,张尧佐有什么资格呢?宣徽使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叫雷有终的人,他是带兵的,本来级别已经很高了,再平定了四川的叛乱才得到了这个荣誉。而张尧佐是什么人,他竟敢不知羞耻地要。

这时,这个不爱说话的王举正居然也说话了,他带领一帮御史紧跟着也发难。仁宗没有办法,就对包拯妥协了,将张尧佐的宣徽使免去,只保留了节度使,而且答应只给他职,就让他在京城闲坐着拿俸禄。但这张贵妃却心有不甘,一直惦记着这个宣徽使。第二年,在张贵妃不断地撒娇下,仁宗想着包拯可能也快忘记这件事了,就又想封张尧佐宣徽使。有一天,杜宗要上朝了,张贵妃将他送到了大殿外,临走时一再提醒他:“宣徽使!宣徽使!”仁宗便决定在朝上说这件事。

仁宗到了朝堂上之后,刚张口说要任命张尧佐做宣徽使时,就立即遭到了包拯的炮轰。包拯非常气愤,他直接走到了仁宗跟前,声音非常大。包拯当时有多大的声音,我们看到戏里面他的脸谱就知道他是个大嗓门。包拯的情绪非常激动,他说的唾沫星子乱溅,据说都溅到了仁宗的脸上,到后来仁宗都不敢看他的脸。仁宗气得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然后就悻悻地退朝,直奔后宫。张贵妃可能也打听到了情况,就迎了上来,使劲地安慰仁宗。仁宗则铁青着脸,恼怒地说“你只知道要宣徽使,却不知道现在包拯是御史。”

当然,包拯也知道得罪了皇上会带来什么后果,最后他还妥协了,但却提了两个个条件。第一,张尧佐必须离京,而且就远不能回来;第二,张尧佐今后不得再有升迁。仁宗两头都扭不过,只得答应了,而且作了保证,说如果今后张尧佐如果回到京城或得到升迁凡拿包拯的这个折子说事。后来,张庶佐外放后,也没有做什么事,当然也再也没有回到京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皇... 清朝众多皇帝之中,人们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康乾雍这三位帝王。康熙皇帝不必多说,文治武功之下,清朝国力不...
原创 诸... 前言: 诸葛亮一生尽心尽力的辅佐刘备以及蜀汉江山,可谓是不辞辛苦,殚精竭虑。为的就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
原创 明... 明代嘉靖年间,在山东某地有一户读书人,其祖上在朝廷的吏部做过员外郎,收到过不少的的灰色收入,他把这些...
原创 6... “劳动最光荣。”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为了解决城市中的有关就业问题,改善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经济条件...
原创 为... 最近一段时间,韩国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来讨论中国对他们的国名翻译问题。他们觉得现在中国使用的“韩国”...
原创 三... 三国中排名前五的蜀汉大将:赵云仅能垫底,他排在第一无人敢不服 三国里面出现了很多的大英雄,他们论才干...
原创 宋... 理解今日中国的形成,关键在于两晋和两宋。 两晋,是我国从秦汉到隋唐的桥梁,理清这一段历史,便能明白我...
原创 关... 中国历史上名将虽然很多,但是能够像关羽一样受到那么高的待遇和祭拜的人少之又少。关羽因为他的忠义形象被...
原创 他... 他是日本间谍,潜伏在中国长达37年之久,直至2016年才被我国抓捕 中国个日本的关系虽然现在缓和了不...
原创 浅... 武王伐纣,始建西周,其后有周天子行分封制,割裂土地,分封诸侯,进行统治。 这样的统治持续了275年,...
原创 带... 诸葛亮的大名当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作为他宿命的对手,司马懿也算是顺带着进入了大众的视线。但长久以...
原创 诸... 北伐曹魏是假,“政治洗牌”是真。北伐的战绩不重要,诸葛亮更看重的是“政治目的”。 真要说诸葛亮北伐的...
原创 古... 尽管明朝的君王大部分被批评为不务正业,但有一件事却广受好评:那就是非常有血性!明太祖朱元璋给后辈留下...
原创 三...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狼烟遍起。乱世之中,一个个英雄璀璨而出,扬名于天下。不过,他们生前光辉,死后却往...
原创 岳... 岳飞,南宋著名抗金名将,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其优秀的军事素养,刚正不阿的名族 气节以及精忠报国...
原创 关... 关羽墓穴被发现,备受瞩目的“青龙偃月刀”出土,答案却令人失望 对于我国特别好看的一本小说《三国演义》...
原创 河... 公元1644年,随着李自成的军队进入京城,大明王朝也就这样走向了崩落。为护得百姓周全 ,且不愿成为敌...
无知:一部全球史 好书推荐 “口述历史”微信公众号 无知:一部全球史 基本信息 Peter Burke, Igno...
原创 湖... 导读:关于人类的起源,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焦点。1924年,国外考古学家在非洲找到了首个...
原创 他... 他为刘邦得天下“六出奇计”,终因阴谋用得太多,后代屡遭报应 秦末社会动荡,秦朝的暴政让很多的人纷纷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