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大名当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作为他宿命的对手,司马懿也算是顺带着进入了大众的视线。但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司马懿不如诸葛亮,他们俩遇上的时候,司马懿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人们从未想过,司马懿经常失败的原因。真的是他能力不如诸葛亮吗?
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一下历史就会发现,相比较于诸葛亮,司马懿在国内的地位要低得多。地位低,那么自己对于军队的话语权当然也就小了,以及在一场战争里自己可以调用的资源也会不如诸葛亮。但是凡是谈论诸葛亮和司马懿斗争的人,却都不约而同地忽略了这个因素,要知道,对于两个智多近妖的人来说,一点因素的不同,都会改变他们战争的策略,结果也会天差地别。
诸葛亮是什么权限地位呢?不客气的说,只要诸葛亮想谋朝篡位,阿斗绝不是他的对手,只不过他自己想做一个忠臣罢了。不过他做不做皇帝区别已经不是很大了,在蜀国,诸葛亮几乎是说一不二,他拍板的事,基本上就算是定下来了。君不见他几次北伐失败后,再要重整旗鼓,蜀国的朝堂上也没人能反对吗?这放到别的国家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事。
而且我们观察历史可以发现,对蜀国的军队而言,诸葛亮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在刘备去世之后,蜀国的实力大大缩水,这时候是诸葛亮一手建立起来了新的蜀国军队,说一句他是蜀军之父,一点问题也没有。而且这样一支属于他的军队,还极度地强调了政治意义——也就是说,诸葛亮打造军队的时候,很注重洗脑教育。当诸葛亮能够指哪打哪的时候,军队的战斗力自然是翻了一倍。
司马懿可没有诸葛亮这么强的背景。虽然说魏国的后期,司马总揽朝纲,大权在握,但是在和诸葛亮对峙时期,司马懿不过是曹真手底下的一个将军罢了。诸葛亮可以随意下令,但司马懿却要听从曹真的指挥,这一正一负,差距就拉开了。
同时在魏军阵营里,不服气司马懿的人太多了。不说别的,只看第四次北伐,司马懿被诸葛亮打得落花流水是不假,但这时候魏国军队属于临时更换主将,军队里人心惶惶,而司马懿的部下们又在一直反对司马懿的计策,带着这么一帮拖后腿的猪队友,能赢才算是见了鬼。
只可惜战场胜者为王,谁会去关心失败背后的原因呢?司马懿只能默默背着苦衷,做一片衬托诸葛亮的绿叶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