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不能安抚羌人,为何还要内迁?东汉政府:武德不行得用雇佣兵
迪丽瓦拉
2025-06-13 10:07:07
0

拖死东汉政府的羌乱,很大原因就是内迁的羌人(其中大部分被称为“东羌”)造反。既然不能安抚羌人,又为什么要内迁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汉政府想利用羌人的武力,让他们给帝国当兵,帮帝国守卫边境。

两汉政府使用外族武装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西汉。战国时代,各国都是征兵制,兵农合一、全民皆兵。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战争的对象由各地诸侯变成了边境异族,征兵制就难以适应新的战争形态了。

为什么要说征兵制不适应新形势呢?

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征兵制难以适应战场环境。新战场由帝国腹地转移到帝国边缘,中原地区征发的士兵难以应对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气候。家乡青山绿水,边地大漠黄沙,士兵不等打仗就先惧怕了几分。

第二个原因,是战术上难以适应。中原士兵平时种地为生,战时以步兵为主,让他们对抗强于骑射、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军事技能上处于绝对的劣势。

另外,征兵守卫边境的期限是一年。帝国疆域广阔,征召的士兵从家乡出发,有时要走几个月才能到达边境,然后刚适应了战场环境,学会点军事技能,又送回去种地了,换下一波新兵过来受罪、送死,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不科学。

第三个原因,是后勤补给困难。边地经济上非常落后,无法支持大规模战争,必须得从内地运输物资。除了士兵用度外,因为路途遥远,运输中物资损耗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根据大湾出土的汉简记载,损耗数量高达百分之20%。如果再加上运输中的劳动力成本,支持一场边地战争的物资消耗绝对是天文数字。所以,如果能在边疆就地解决补给问题,对国家财政的意义非常重大。

征兵制的弊端,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就充分暴露了。当时几个思维敏锐的大臣提出军事改革,使用异族兵就是改革措施之一。异族兵熟悉战场环境,懂军事技术,能就地解决补给问题,基本可以避免征兵制的三个弊端。

最早提出用异族兵的有两个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大名鼎鼎,一个是贾谊,一个是晁错。

汉文帝时贾谊就提议,想办法让部分匈奴人成为汉朝臣民,分散他们的力量,设置若干属国,安置在从陇西到辽东的边境上,让他们帮汉朝抵御月氏等其他异族。

贾谊乐观地说,异族负责打仗,西汉帝国就能“民天下之兵”,让百姓在内郡过安静的日子,读书种地,享受生活。

汉文帝时,贾谊这个想法是相当超前的。可到汉武帝以后,对待异族的策略基本上采纳了贾谊的想法。比如浑邪王投降后,其部众就被分为五个属国,安置在边境上帮西汉戍边。

晁错也提出的两个方针,这两个方针后来都被清朝人学去了,一个是“师夷长技”,一个是“以夷制夷”。

晁错说,异族骑兵确实厉害,但可以向他们学习嘛,培养我们自己的骑兵。他提出把少量异族骑兵配属到汉人骑兵中,共同组成汉朝的骑兵武装,这样既可以用蛮夷攻伐蛮夷,又给汉人骑兵提供了近距离学习的机会。

汉武帝时,晁错的想法得到了部分实践。汉武帝与匈奴作战时,部队中就有不少匈奴人,其中还有22人封侯。汉武帝改革中央军制时,异族士兵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北军八校中的三校,包括长水、胡骑和越骑,都是外族士兵。

汉武帝之后,西汉也经常使用异族兵。这里就不说太多了,我们把话题回到东汉上来。

西汉使用异族士兵的前提,是本身军事实力非常强大,不管是用异族守卫边境还是把他们编入中央军序列,都只是作为一种补充力量。

可到了东汉时,情况就不同了。东汉的军事时力要比西汉弱太多了,刘秀建国后,大量削减中央军和郡国兵,废除都尉官和都试制度,造成“王旅不振”和“民不习战”的恶果,部队打仗不行,民间也没了尚武精神。

东汉自己军事实力不行,但用异族兵的传统却还在。实际上,正因为自己打仗不行,才依赖异族兵;而越依赖异族兵,自己打仗越不行。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公元185年,边章、韩遂造反,朝廷紧急召开平叛会议。皇甫嵩主张征召三千乌桓骑兵,北军中侯邹靖认为乌桓太弱,应该用鲜卑骑兵。大臣们反复辩论,有人支持用乌桓,有人支持用鲜卑,但没有一个人提出要多征召一点汉族兵的。可见在朝廷大臣的心目中,汉人士兵打仗是不行的,异族士兵才是可堪重用的。

东汉使用异族武力的规模和次数都远超西汉。东汉征发异族兵的记载,史书上共出现80多次,乌桓作乱,用鲜卑打;鲜卑作乱,用匈奴打;北匈奴作乱,用南匈奴、乌桓、鲜卑一起打。根据学者考证,东汉时所使用的异族兵包括匈奴、鲜卑、乌桓、扶余、羌、武陵蛮、交州蛮、白马氐、昆明蛮等等,只要能用,才不管你是谁呢。

边境守卫当然也离不开异族兵。南匈奴内附,东汉用他们守卫边境;羌人内附,用来守卫边境,乌桓内附,也用来守卫边境。贾谊要是活在东汉,估计会特别开心,因为“民天下之兵”的政治理念,在东汉竟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实现。

当时有人夸耀东汉使用外族兵的政策,说“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藏”、“不动中国,不烦戎士”,不用扰乱中原的百姓,也不用政府花钱,这办法真是太棒了。

实际上这是一种溢美之词,东汉政府还是要花钱的,不花钱谁给你卖命啊?大臣袁安记载说,当时东汉朝廷每年要给南匈奴一亿钱,给西域诸国七千四百八十万。还有材料记载说,青徐两州每年要供应鲜卑两亿七千万钱。

我们得承认,虽然开销不菲,但相对于征召郡国百姓当兵,确实节省了很多费用,理论上也提高了军事效率。

所以,当时东汉帝国的军事态势是异族兵环绕在帝国周边,而内郡人都远离战火、不操干戈,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一群狼围绕着一群羊。当时人也是这么看的,后来关东诸侯起兵,董卓想派兵讨伐,大臣郑泰劝谏说,关东兵是羔羊,羌胡兵乃虎狼,根本不会造成威胁。郑泰的目的虽然是忽悠董卓,但说的也都是实话。

但关键的问题是,雇佣兵是没有忠诚度可言的。如果这些异族叛变,中央政府该怎么办呢?尤其在汉人严重缺少军事训练的情况下。不要说汉人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仓促集合的一万人,在战斗中可能都打不过训练有素的几百人。所以后人用四个字评价东汉的雇佣兵政策说,“养虎为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武则天晚年生活糜烂,却发明出一种制度,从唐朝沿用至今 文/渝适 提到我国有名的女性角色,武则天肯定不...
原创 她... 一提起公主,人们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显赫的地位,作为皇帝的妹妹有着非常高贵的身份,但是人们应该很难...
原创 辽... 前言 “醒醒吧,大清早就亡了!” 上面这句话已经成为如今中文网络上的一个梗,常被网友们拿来 讽刺那些...
原创 原... 公元1549年春,闽浙提督朱纨被指擅杀96名涉嫌走私的福建百姓,愤而自杀。此后四百多年里,他一直作为...
原创 俗... 我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发展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语言,艺术等等。从上古时期就有《礼》这种著作...
原创 原...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领天策府众将,伏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一举将二人击杀!随后,又将...
原创 原...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除诸葛亮、关羽、曹操之外,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是作为理想的“明君”形象来...
原创 关... 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间桃园结义的场景,只记得那时‘一无所有却有着同一个梦想...
原创 关... 三国时期:在这个人才辈出,战乱不堪的年代,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很多诸侯涌现而出,经过长年战争,曹操、刘...
原创 世... 纵观世界各洲同时期历史,南北美洲的社会发展比亚欧两洲缓慢太多,亚欧两洲早已发展到封建主义社会的时候,...
原创 刘... 汉朝建立后,刘邦按照功臣的功劳大小对他们进行了封赏。这一历史事件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功臣的排名,引...
原创 原... 李隆基为何会杀死自己的“盟友”太平公主?原来是因为这些原因! 大家好,这次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唐朝的历史...
新华社权威快报|政和八闽鸟被发... 我国科研团队近期在位于福建的“政和动物群”发现了距今1.5亿年的鸟类化石“政和八闽鸟”。这是目前世界...
原创 嬴... 前言 嬴政和刘邦,两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他们的交缠命运成就了战国时期的辉煌。然而,一个有趣的历史...
原创 古... 古代史4大单挑奇才,2人厉害无比,2人力大无比。 我们知道其实在一般情况来看,每当是两军交战的时候,...
国宝画重点|这些文物藏着秦汉盛... 新年伊始 天津博物馆举办 “天开一统——秦汉文物主题展” 吸引大量观众前来参观 展览汇聚了来自11个...
原创 蒙... 在秦朝的历史长河中,蒙家无疑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家族。从蒙骜到蒙恬、蒙毅,蒙家三代人都在为秦国的扩展和...
原创 中... 引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杨慎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出现了无数惊才艳艳...
原创如此三国:三国中你知道的其... 滴滴滴!蓉城笑笑来铲史了!!! 三国时代是中国谋略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三十六计被广泛运用其中,在这之...
春运 一部流动中国的社会进化史 从1954年首次统计的2300万人次,到2025年预计突破90亿人次,春运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