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蓉城笑笑来铲史了!!!
三国时代是中国谋略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三十六计被广泛运用其中,在这之中空城计最为被人熟知。但三国的“空城计”并不局限于“孔明空城计”还有很多(其实诸葛亮的空城计不存在,想了解的持续关注哦),今天小编就带你看看“三国”的“空城计”。
1.吴国“空城计”
最为代表的是彭城相朱桓的空城计。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浩浩荡荡进军,离吴国城池濡须仅仅七十里。
图片来自网络
曹仁(168年—223年5月6日),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而当时朱桓手下部将只有五千人,在听到数万的曹军到来,士兵都十分害怕。
但朱桓镇定自若,申之敌我两军的局势,阐明我方部队的优势。
《三国志》有证: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图片来自网络)
朱桓则令军队偃旗息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果然曹仁被迷惑了,于是朱桓趁机发动反击,大败魏军。
2.魏国“空城计”
这是关于魏将文聘拒退孙权的“空城计”。魏黄初七年(226年)孙权派5万众大军来到文聘驻守的魏国城池石阳。当时逢大雨,城池崩坏,未来的急补治。文聘听到孙权到,开始不知怎么办,后来想到一个疑兵之计。他让大家都躲到家里,自己也在官舍闭门不出。
图片来自网络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图片来自网络】
孙权对此非常不解,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为三国东吴的建立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人是曹氏的心腹重臣,委以重任,现在我来了却闭门不出,一定有所诡计,肯定有救兵。于是就引兵而还。这个是比较类似三国演义中孔明“空城计”的那个。
3.蜀国的“空城计”蜀国“空城计”的主角可不是孔明,孔明的“空城计”是小说虚构的。小编是非常尊重历史的。蜀国是赵云的“空营计”。
赵云,字子龙,常山人(今河北正定),三国时蜀汉名将
【赵云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故事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当时黄忠带兵去取粮食了,赵云只有数十骑。但正好与曹兵部队相遇,且战且退到兵营。而且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怕有疑兵就离开。
【图片来自网络】看到此处,大家以为就算了。可是赵云不以为然,命令这十几个士兵对曹军射箭,曹军以为有埋伏,就快速撤退,不料互相踩踏,乃至跳水,以至于很多曹军淹死在汉水中。这段故事也在当时传为笑谈,令曹军感到羞辱。后来刘备第二天来到军营就对身边人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这句话也因此而有。
大家还知道哪些“空城计”故事呢?请在评论区告诉我吧,咱们下期再来铲史!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