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发展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语言,艺术等等。从上古时期就有《礼》这种著作,说明从那时候起我国的先人们就十分地注重礼仪与文明,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嘛。而随着几千年的发展,我国的礼仪文化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妙,在我国不止官方有很多礼仪,在民间,也有很多的民俗,而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风俗也并不一样,各种各样的民俗也就成了各自独有的一种文化了。而今天我们要讲诸多民俗中其中这三种民俗,那就是,寿不烟,丧不补,喜不伞,那这三种民俗都是怎么回事呢,请慢慢往下看。
一、寿不烟
在古代的时候,生产力不发达,医疗技术也很落后,人的寿命短,所以人们对于一些和死亡有关的字眼就十分的忌讳,尤其是老人过寿的时候,大家送的东西都是很讲究的,绝对不能送一些犯忌讳的礼物。比如烟草,虽然平时的时候给长辈送礼、走亲戚的时候都会送烟,而且烟也是社交中的礼仪,常常会在一些场合给发烟,但是在给老人祝寿的时候,“烟”字同“咽”有关,而老人去世又叫咽气,因此送烟是很晦气的,老人都会很不高兴,在自己的寿宴上祝自己早日咽气?因此,虽然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渐渐地,人们也就没有了给老人送烟的说法,因此这也成了一种民俗禁忌。
二、丧不补
这第二种,就是丧不补。众所周知,在有老人去世的时候,去参加葬礼的人都是要交份子钱的,而且是当天参加当天交钱,丧不补的意思就是指,你如果当天有事没能去参加成葬礼的话,在那天过后是不能补这一份份子钱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在过去的时候,人们对白事看的是极为重要的,有着诸多忌讳与禁忌,而这丧不补就是其中之一,如果错过了葬礼再补交份子钱的话是很不吉利的,因此,民俗又说丧不补。
三、喜不伞
说完了前两个,接下来就说说第三个,喜不喜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参加婚礼是喜事,不管是随份子还是送烟送酒是都没有禁忌的事,主家都会十分的高兴,甚至只是几句祝福,主家也会留你吃饭的。却唯独送礼物的时候是不能够送伞的,因为“伞”和“散”同音,而人家刚刚结婚的新婚夫妇,又怎么能散掉呢?因此,这不是个美好的祝福,不应该在喜事的时候送伞给主家。
在我国,民俗的方式多种多样,千奇百怪,远远不止以上三种,如,送人不能送钟,因为同“送钟”的音;坐船不能提翻字,甚至同音的都不可以,因为过去人们在船上形势很危险,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稍微有一点点风浪就可能弄得人仰船翻,死无全尸。因此,不能提翻字,也是船夫们一个美好的祝愿。我国少数民族也有很多的民俗,比如傣族的泼水节,也是有着美好的祝福。一些边远地区的成亲方式是,新郎官就来一宿,然后孩子由舅舅和母亲抚养长大的习俗,其背后也有着自己的原因。
不管是什么样千奇百怪的民俗,都是有着背后的原因,在上古时期,就有着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说法,意思就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与战争,而祀与礼节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民俗的形成都是与实际情况有直接联系的,上到古时候的皇帝们,祭祀上天,所求的就是一个风调雨顺,国力强盛;
下到一些民俗上,比如一些与红白事有关的禁忌,因为古时候医疗条件落后,生命的诞生与死亡都是特别特别重要的事情,老人行将就木,谁不想多活几年呢?自然一些不好的话就不能说了,慢慢演变成一种民俗禁忌了,而成亲又是昭示着生命诞生的仪式,和死亡同等重要,自然也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不能送伞等等。
其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风俗都是如此,也许你第一次听到,见到的时候会不可思议,甚至无法理解。但这些风俗都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带有一定的祝福的韵味在其中,在生活中不去碰触这些风俗禁忌,是对别人的尊重。当你深入了解了民俗背后的奥秘的时候,你会发现谜底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