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陵水银成河,经过2200年还会流动吗?
迪丽瓦拉
2025-06-14 19:03:28
0

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这段话是出自《太史公自序》,秦始皇一生创下千古功业,生前轰轰烈烈,死后仍然大气磅礴,同时秦始皇也是留下谜团最多的皇帝。

秦始皇陵中存在水银吗?

在考古发掘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下,秦始皇陵仍然以神秘的面庞矗立在骊山,这里所说的秦始皇陵主要是指秦始皇地宫,实际上,秦始皇陵中是否有水银一直也没有答案,但是通过多方印证,基本可以确定地宫中是有水银的。

秦始皇地宫中有水银最早出现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在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根据司马迁所记载的内容,秦始皇陵中有大量的水银存在,并且这些水银是按照当时秦朝的山川江河湖海进行布局的。

在《汉书》中也有关于秦始皇陵中的水银记载,如果从这些文献资料上来看,秦始皇陵是有大量水银的。

此外,也有实验结果从侧面印证水银的存在。随着考古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两位地质学家通过采集秦始皇陵的土壤进行测验,两次的实验结果都证明秦始皇陵的封土中汞含量超标,并且在其他对照样本的土壤中却没有汞含量,这样的结果无疑证明了地宫中水银的存在。

还有更为直观的表现,在秦始皇陵附近的很多草本植物生长都受到影响,原因就是汞含量超标导致的。

从种种表现来看基本上可以确定秦始皇陵中有大量的水银存在,同时在探测技术的支持下更是直接证实这一点。

按照司马迁的记载,地宫中的水银是根据山川江河湖海进行布局的,以水银来象征着秦朝疆域内外的山河湖海,这是古代人非常迷信的内容之一。

在古代人的观念中,生死都是大事,并且认为死亡就是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在秦始皇的眼中也是如此,即使在死后也要享受生前待遇,继续统治着天下,因此秦始皇陵的整体布局与都城基本保持一致,这也是古代人事死如生丧葬理念的重要体现。

根据司马迁的说法,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是“机相灌输”,意思是通过机械设备保持水银不停地流动。

说到此处,不禁生出一个疑问,经过2200年的岁月后,水银到底还会不会流动?

人们接触水银最多的恐怕要数温度计,水银非常容易产生汞蒸气,这是一种带有剧毒性质的气体,如果进入人体会导致头痛发烧甚至是呼吸困难的情况。

正是水银的这种易挥发性,秦始皇地宫中必定充满了汞蒸气,而这种汞蒸气对于陵墓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让盗墓贼望而生畏,所以让人们更加有理由相信秦始皇陵还安然无恙。

秦始皇陵的安全性非常高,被盗掘的可能性并不高,不仅仅是因为有汞蒸气作为防护,更为重要的是在设计之初就专门针对盗墓贼进行防范,《史记》中记载“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也就是说只要有外人入侵到陵墓中,就会触发机关,强弓硬弩早已随时准备着。

水银具有非常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能够长期稳定存在,因此在秦始皇陵中存放上千年是没有问题的。

要想让液体水银流动,那肯定要保证有海拔高度差,这是自然流动,既然是自然流动,肯定是从高海拔地方流到低海拔地方,水向低处流是普遍现象。

实现水银流动并不困难,关键是经过2200年后水银是否还在流动,如果想要实现水银的持续流动,那必然要让水银从低处重新回到高处,这并不是容易的过程。

这样来看,如果秦始皇陵中水银历经千年之后还能流动就等同于永动机了,众所周知,这是违背物理规律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从能量的角度来看,秦始皇陵中的水银在历经2200年后是不可能继续流动的。

但是这样的结论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可能会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水银的持续流动。水银持续流动所面临的最难的一个环节是将低海拔的水银重新回到高海拔的位置。

也许可以利用水银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状态转化实现。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熔点是-38摄氏度,沸点是357摄氏度,也就是说在此之间的温度水银都是液体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根据分子动理论,水银的挥发程度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

地层深度与温度也有着密切关系,当深度达到一定后,就来到常温层,在常温层以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会逐渐升高,大概是每加深100米,温度就增高3摄氏度,根据秦始皇陵的纬度估计,常温层的深度大概在30米左右。

也就是说,在秦始皇陵所在的位置,是存在一种可能的,就是水银通过重力作用流动到低海拔位置,由于周围温度升高,导致水银挥发增强,通过一定的管道将汞蒸气传到高海拔位置,再因气温降低而成为液态水银。这样就可以实现将水银从低海拔位置传输到高海拔位置,也就能够保证秦始皇陵中水银的永远流动。

秦始皇陵充满各种各样的秘密和传说,比如秦始皇的棺椁是铜棺还是木棺,甚至秦始皇地宫到底有没有空间都是未解之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秦始皇陵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比如已经通过探测确定水银的存在,并且还给出地宫东南和西南方偏强,东北和西北方偏弱的结论。

期待有一天能够看到秦始皇陵地宫的真面目,到时候不知道又有怎么样的惊喜等待着世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的牛车是一种出行神器 北魏时期,乘坐“牛车”出行是荣耀和时尚。牛车跑得虽慢,但颠簸更少更舒适,对讲究“坐有坐相”的古人来说...
原创 1... 1956年的冬天,南京无线电生产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前来视察中国无线电发展状况和工人生活状...
原创 一... 明军 明末有一个特殊现象,作为爷们的将军纷纷落水当汉奸,从李永芳开始,继而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
原创 隋... 如果说秦始皇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那么隋唐大运河就是为了连接。 它不仅打通了南北的经济走廊,也促进了南...
原创 三... 标题:三国时刘备看错人,孙权也会看错人,为什么刘备最后还是用了他?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鼎立...
原创 此... 标题:荒唐的皇权:皇帝拒赐孙名的离奇理由 在古代,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言行举止往往被视为天...
原创 罗... 1949年,全国解放的号角即将吹响,党中央即将搬至北平之际,罗瑞卿临危受命,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任公安...
原创 此... ###标题:朱元璋与廖永忠:帝赐忠臣的末路之谜 **第一章:风云初起**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
原创 清... 在探讨清朝灭亡不过一百余年,满族人口上千万,而满语却迅速消亡的复杂现象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剖析其背后的...
原创 陈...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故事总是令人心潮澎湃。 陈赓,这位性格活泼、随和的大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原创 《... 《三国演义》中,黄忠属于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武将。虽然名列五虎上将之中,但由于出场时间较晚,且出场之时已...
原创 重... 薛刚反唐的故事是薛家将系列小说的后续,是以薛刚反唐拥护庐陵王李显为主题的故事创作。这个故事既采纳了当...
原创 8... 刘伯承元帅是中国的开国元首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顾中国曾经的百年动荡历史,可谓是腥...
原创 白... 秦昭襄王即位之后,继续贯彻执行商鞅的变法国策,推行军功爵制,在这种背景下,“善用兵”的白起得到丞相魏...
原创 曹...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枭雄并起。在这个群雄逐鹿的乱世之中,曹操凭借着超人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一步步走...
原创 深... 在抗日战争初期,乃至抗日战争后期,日军死不投降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在人类战争史上!极少见到的,为什么他...
原创 郝... 前言 过去男子和女子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一度还有“ 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说法,因此女子很难和男子一般...
原创 8... 新中国建国之后的第一次授衔仪式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当时许世友得知自己只被授予上将军衔时觉得有些委...
原创 武...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皇帝,武则天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她和李世民、李治父子俩的故事也常被人们提起,说...
原创 建... 前言 徐向前 ,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始终没有忘记曾经的战友许继慎。 许继慎,一位在革命浪潮中做出过巨...